一代書畫大師宋徽宗趙佶的故事

宋徽宗趙佶是一個政治上了無建樹的昏庸之君,不過他的藝術修養很高,詩詞、書法、繪畫都造詣頗深,堪稱一代藝術巨匠。他一生愛書如命,收藏成癖,獨創一代絕筆瘦金體,重視畫院、優待畫家,使得北宋的文化藝術一度達到了鼎盛時期。

愛書如命

愛書如命是知識分子的通病,而要真正做到愛之“如命”,卻不是尋常人能夠做到的。據《宋人遺事彙編》記載,靖康之變(1126),金人攻破了汴京,到處搶掠財寶。宋徽宗看著自己平日乘坐的轎子被人搶走,自己寵愛有加的妃子被人擄去,都強作鎮定,面不改色。但當聽聞自己收藏的三屋子書畫被金人洗劫一空時,他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喟然嘆氣,心痛不已,可見其愛書之心遠遠超乎金銀和美女。

《北狩行錄》中還記載了這么一件事。據說有一次鄭太后派人給徽宗送來十匹絹,本想給徽宗縫製幾件換洗的衣服。可是正好遇到書販子在叫賣王安石的《日錄》,徽宗手頭沒錢,便拿起絹去換書。寧可不換新衣也要看書,可見他對書的痴迷。

獨創“瘦金體”

宋徽宗的書法不但在北宋的時候獨步一時,而且他獨創的瘦金體也流傳至今,影響了一代代書法藝術家。宋徽宗的書法吸收了薛稷和黃庭堅的優點,而又不落窠臼,能夠在前人書法藝術的基礎上獨闢蹊徑,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瘦金體。所謂瘦金體,主要特點在於筆勢的飄逸,輕盈,但不纖細軟弱,而是有如金石一般瘦勁,有骨氣。有人稱讚道:“筆勢飄逸,如沖霄鶴影,高邁不凡;掠水燕翎,輕盈無跡,瘦勁而不纖,端整而不板”,形象地說出了瘦金體的特色。

徽宗的書法作品流傳今日的不多,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其御筆題跋中,窺見其瘦金體獨樹一幟的風采。《牡丹帖》是徽宗瘦金體的代表作,全帖110字,瀟灑飄逸,剛柔相濟,結構和行筆都恰到好處。

除了自創的瘦金體之外,徽宗的草書也可謂爐火純青。流傳至今的《草書千字文》就是徽宗草書的上乘代表,這一卷長達1米多,寫在整幅的描金雲龍箋上,行筆如龍飛鳳舞,風流瀟灑,堪與一代“草書聖手”張旭媲美。

徽宗在世之時,其書法作品便廣受朝野喜愛,人人都以得到一卷一軸作品為榮。據《宣和畫譜》記載,有一天徽宗駕臨秘書省,心情不錯,便突發奇想,拿出自己的書畫作品來,凡是公卿臣子,都賜畫一軸,行草書一紙。結果眾人受寵若驚,蜂擁而上,“皆斷佩折巾以爭先”。看著這幫臣子不顧斯文地爭奪自己的作品,徽宗心中自然飄飄然,便一個人在旁邊哈哈大笑。

繪畫大師,諸類兼擅

宋徽宗在繪畫上的造詣很深,《圖繪寶鑑》中稱讚他“丹青捲軸,具天縱之妙,有晉、唐風韻”。他不像後世一些畫家獨擅某一畫類,而是畫路寬廣、博採眾長的集大成者。

在眾多繪畫門類中,宋徽宗最受人稱道的當屬花鳥畫。這些畫用筆極其細膩,所畫的花鳥栩栩如生,逼真傳神。據《畫繼》記載,他曾經畫了一幅《筠莊縱鶴圖》,畫面上有二十隻動作、神態各異的仙鶴,有的遊戲於上林苑中,有的飲水於太液池裡,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痴迷繪畫,收集成癖

宋徽宗從小就非常喜歡畫畫,十六七歲的時候就已經名聲在外了。他曾經受過著名畫家王晉卿、趙大年等人的薰陶和影響,而且作為一個皇帝,他有能力去遍覽天下名畫,仔細研究其意境筆法,這也為他畫技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宋徽宗自己曾經說過“朕萬幾餘暇,別無他好,惟好畫耳”,在這種熱情的導引下,他不惜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去蒐集名畫,輯成了一本包含一百多帙一千五百多件名畫的《宣和睿覽集》,上自三國時期的曹弗興、下至宋初的黃居都收集在冊。

除了《宣和睿覽集》之外,徽宗還敕令編撰《宣和書譜》、《宣和畫譜》,這些資料都是後世研究古代書畫藝術的寶庫。

清人王士的《池北偶談》中也記錄了一則關於徽宗繪畫的小故事。傳說武昌有一個姓張的人,兒媳婦被狐狸精迷惑,遍請道士法師驅除都沒用。最後把徽宗所畫的一幅鷹掛在堂上,狐狸精便被鷹擊死在堂下。這個故事雖然荒誕誇張,卻也可見宋徽宗的花鳥畫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除了花鳥畫之外,宋徽宗的人物畫也很精妙。他能夠在咫尺畫幅上畫出上千個人物,而且連其中的宮殿、禽畜都畫得栩栩如生,生動自然,絲毫沒有雕琢之氣,這的確不是尋常畫工所能做到的。宋末元初的著名畫家趙孟就曾經高度評價過徽宗的人物畫,認為他可以和東晉著名的人物畫家顧愷之比肩。

也許因為傳世作品不多,徽宗的山水畫常會被人忽視。其實他的山水畫意境開闊深邃,也是難得的佳作。現存的一幅《雪江歸棹圖卷》描繪了一幅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宏大場景,江上綴以零星行客,幾片孤帆,蕭瑟幽遠之意盡顯。有人認為這幅畫可與唐代王維的畫媲美。

別開生面的繪畫考試

宋徽宗統治時期,宋代的繪畫藝術達到了巔峰,這和徽宗重視畫院建設,優待畫家是分不開的。畫院制度在中國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北宋的畫院制度也是沿襲五代舊制,但其官職名稱遠比五代時期完備得多。徽宗在位時期,由於自己熱衷繪畫,所以也特別優待和尊崇畫家。按照《畫繼》的記載,徽宗時期,畫院的畫家可以像官員一樣佩魚,這在前朝歷代是沒有的尊榮。而且在侍立站班時,以畫院為首,書院次之,接下來才是琴、棋、玉、百工。可見當時畫家的身份是非常尊貴的。

除了在經濟和政治上優待畫家之外,宋徽宗還將繪畫納入科舉考試與學校制度之內,這是史無前例的創舉。崇寧三年(1104)宋徽宗任命米元章為書畫兩學博士,開設官職,招收學員,一時間前來應試的人達到數百之多。

可是繪畫不像策論,如何來考察考生的水平,這也是一個難題。當時的主考官宋子房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就是選取古人詩句作為畫題,讓考生自由聯想,只要能用畫準確地傳達出詩句的意境,就可以通過考試。將抽象的文字藝術與形象的圖繪藝術聯繫起來考察,的確是一種別開生面的創舉。當時很多有名的考題直到今日還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比如有名的考題“嫩綠枝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多數考生都選擇了春天的一些常見意象,比如百花、蜂蝶之類,著力在色彩上鋪陳春色。可是就有一個考生別出心裁,在高樓矗立、綠楊掩映之處,畫一美人憑欄而立,意在表現閨中少婦因春色撩人而思春的意境。這一構想自然讓眾人嘆服。

還有題目如“竹鎖橋邊賣酒家”,很多考生就畫了小橋、流水、酒肆,完全按照詩歌的字面義表現出來。這些畫縱然惟妙惟肖,也因為沒有表現出“鎖”字的意境而落選了。這時候,有個叫李唐的畫家獨具匠心,他畫了一灣潺潺的流水,一座小橋橫跨水上,在橋畔岸邊有一片鬱鬱蔥蔥的竹林,細看之下,竹子梢頭斜挑著一幅酒帘,在風中若隱若現。這幅畫的構思和平常人截然不同,他雖沒有直接畫出酒肆,卻巧妙地通過竹林中一幅酒帘暗示了酒肆的存在,從而生動地表現出詩歌中“鎖”的內涵。

類似這樣的考題還有很多,大體上都是選擇一些意境深遠的詩歌,考察畫家獨特的構思和表現手法。除此之外,宋徽宗也曾親自擔任主考官,他有一個著名的考題,就是“萬年枝上太平雀”。這個題目一出,難倒一片考生,大家都不解其意,紛紛落選。後來徽宗只有派內侍來解釋,原來萬年枝就是冬青樹,而太平雀則是梵語中的妙音鳥。

除了重視繪畫的意境構思之外,畫院考試非常推崇法度,重視形似。據《畫繼》記載,宋徽宗曾經召集畫工,命大家一起來宣和殿前觀賞荔枝並寫生。當時恰好有一隻孔雀立於殿下,畫工自然也要將其畫入畫中。幾天后,畫工紛紛呈上作品,徽宗看了之後直搖頭。大家四顧茫然,不知道皇帝為何不滿。原來孔雀飛往藤墩的時候是先舉的左腳,而畫工們並沒有太過關注這一細節,所以都畫的右腳先舉。由此可見宋徽宗對於法度的推崇有多么嚴格。

作為一位皇帝,宋徽宗不但詩書畫俱佳,而且毫不妒賢嫉能,能大力提攜新人,優待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為北宋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堪稱一代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