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恩的演講稿三篇

篇一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戒經言“懺悔安樂”,講的是慚愧心得生善法,待人需以真誠,孟子之言,則進一步講君子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我以為,此君子三樂,皆可理解為感恩,感恩家庭,成長和時代。身而為人,我們怎能不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不知諸位可曾注意,遙遠的西方有名為“感恩節”的特殊節日,而奇怪的是,文化源遠流長的華夏古國,卻不曾有過類似的節日,這是乎是在有意無意地提醒國人——感恩不是某個節特定的節日,不需要某些特定的儀式,——因為我們本就活在感恩之中,感恩是一種習慣。

慣於感恩親情。孔子有個名為子路的學生,以“孝”聞名,年幼的他只因年邁父母想吃米飯而翻越十幾里山路到親戚家借一小袋米不覺疲頓。親情可貴,為人子女,更應慣於感恩,不要在“子欲養而親不待”後才發現父母的叮囑是無法遺忘的關懷,才發現父母的菜香是無法超越的佳肴,才驚覺父母的皺紋是無法償還的借據,才明白父母的背影是無法釋懷的風景,才愧知之父母心裡全是兒女的故事,所以,讓感恩成為習慣,不求轟轟烈烈,只在柴米油鹽中尋找幸福,感恩親情。

篇二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因為有了大地的供養,小樹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因為有了花兒的點綴,花園才有了生氣;因為有了小溪的匯集,才有了大海的浩瀚。點點滴滴的恩賜,我們永遠也說不盡。

人們時常會說:母愛溫柔似水。但是,我卻覺得媽媽很煩。“丁零零、丁零零……”我枕邊的鬧鐘又準時地叫醒了我的耳朵。鬧鐘依舊非常得意地叫著,但我卻依然睡著,像聽不見似的。每當隱約聽見門外的腳步聲,我便知道媽媽來到了我的房門口,然後又悄悄地離開了。幾次三番,媽媽終於不能忍受了,來到我的床邊大喊道:“快點起床了,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媽媽啊,大清早的,你起床就起來唄,幹嘛要拉上我,好煩喔!媽媽還是在門外聒噪不休:“快起來,你那個鬧鐘都把全屋的人鬧醒了,你還沒醒。”我沒有辦法,只好乖乖起來。我雖不怕耳邊的鬧鐘,但卻怕媽媽的嘮叨:“你的鬧鐘還不如不用,鬧了這么久都沒用。”我起來,匆匆地喝下一碗溫熱的大米粥,拿起雞蛋和牛奶就走,像逃似的衝出家門。到現在為止,我基本上沒有遲到過,但是我卻有些感謝媽媽!

有時候,我也覺得我的媽媽有許些笨。以前,媽媽給我做了一道紅燒魚,我嘗了嘗,告訴她味道鹹了,鹽放多了,她卻有些尷尬地說:“好好好,明天少放些,多放些糖,你先將就吃吧。”到了第二天,媽媽再炒了一盤茄子,又加了道紅燒魚。我先嘗了口茄子,對她說甜了;我又吃了口魚,我的天哪!這比昨天的那道還鹹。我放下碗筷,無語地告訴她這些。她難以置信地看著我,一臉不信地說道:“這怎么可能?我明明加了糖的”然後她自己吃了一口說:“好像是更鹹了。”我頓時更加無語了,媽媽一定是把糖加在了茄子裡,又把鹽放在了紅燒魚里。現在我上了高中,基本上都在學習食堂吃,但就是這樣,我才更想念你燒菜的味道啊!我也就更加感謝你為我做了這么久的飯菜。

媽媽,你用你的一切來愛我,是缺點也好,優點也罷,你從不吝嗇你對我的愛。這也令我每時每刻都在感謝你。

感恩是一種態度,它需要人們用愛去澆灌;感恩是一種品德,它需要人們每時每刻去培養;其實,感恩是一種習慣,因為它已經被媽媽深深地種在了我的心裡!

篇三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都說,“受人點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當超市收銀員為你打包找零時,你可有道聲“謝謝”呢?當陌生人扶起不慎跌倒的你時,你可有心存感激呢?當國家公共工作人員為你辦證服務的時,你可有說聲“辛苦了”呢?這樣點滴之恩的例子數不勝數的,可要真正做到心生感激卻並非那么容易。

有這樣一個少年,他十四歲,因逃學惹禍不敢回家,大膽如他,便向親戚借了二十元錢去外地找父親,可在半路錢用完了。在那人生地不熟之地,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孩幫助了他,讓他去她家歇一宿兒,第二天為他買好了車票。臨走時,少年說:“姐姐,我很感激你,將來一定會報答你的!”可這信誓旦旦的少年,後來呢?他早已忘了此事,忘了感恩女孩,忘了報答女孩。口頭上說什麼感恩,可未落到實際之處,也是枉然。

正如這個男孩,花言巧語倒是會不少,可感恩卻並非發自內心,所以他忘了,忘了在他困苦之時別人向他伸出的援助之手。如果說,人人都如這男孩一般,社會該多么冷寂淒涼啊!

既然,對點滴之恩也應報答,那么,生育之大恩,又當如何呢?我相信每一個人身邊都有或曾有過這樣一些人。他們不管春去還是秋來,一直在心中掛念你,從生育你的大恩到添衣加被的小恩,讓我們欠下無數的“感情債”——他們是我們的父母。還有另一些人,她們是我們幾十年生命里的“曇花”,他們只為學生著想,從傳授知識和教育人格的大恩到關心生活的小恩,讓我們心懷感恩,他們——就是老師。我們這一生或許會欠下無數的“感情債”,或許會受無盡的恩惠。而面對這種種恩情,或許有人會說,等我有出息了一定會報恩的,可我想說,等你有出息了究竟是何時?要報恩,首先要把恩情放在心上,讓感情成為一種習慣,才會有後話。

除此上之外,感恩,對象難道只能是對你好的人嗎?那么,你的對手呢?他們在你鬆懈的時候給你以警惕;他們在你困苦的時候催你奮進。他們間接性的為我們創照了一個緊迫奮鬥的環境,促進我們個人的成長。感恩對手,似乎也是理所當然。

感恩點滴,感恩親師,感恩對手,讓感恩突顯,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