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師德師風一等獎演講稿2020

師德不僅是學生成長的楷模和典範,而且是學生道德的先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教師師德師風一等獎演講稿20xx,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師德師風一等獎演講稿20xx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審: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師德——教育之魂》。

有人曾經告訴過我這樣一句話:“想知道你是一個好教師嗎?聽聽學生們怎么說吧!”

這不是什麼名人名言佳句,這是我在一個學校的論壇上看到的,一位老師的真實的感言。

兩年前,新浪網曾經對學生心中的傑出教師標準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師德是學生評判的首要標準。更有學生坦誠地道出自己的觀點,他們說:“我們心目中的傑出必須有高尚的師德,而不是世俗的成功”。多么簡潔而發人深思的言論!它充分說明我們的學生是多么在乎老師的品德,更代表了對這個崗位上無數園丁的深切期望!

所以我認為: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不慕浮華,經受住外面精彩世界的誘惑,安心本職工作;才能愛崗敬業,將自己的熱情和忠誠奉獻給教育事業。

前不久,有一位學者應邀請去講課。課前,他向學員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說,現代社會最缺乏的是什麼?”

台下學生異口同聲地喊成一片:“缺德!”

各位,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思考嗎,教師不僅僅承擔著知識傳播的重任,更肩負著社會道德淨化的責任,這是我們不容推託的使命,也是我們走上講台後就背負的天職!

教師被尊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除了教學問,更重要的是教行為、教道德和教做人的道理。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透過教師,學生可以理解和掌握人與人關係的總則和規範,陶冶情操和形成自覺的道德意識,從而萌發出熱愛人生的積極態度,形成良好的學風。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踏實的工作作風,也將對學生未來的立業產生深遠影響。作為教師,不要埋怨學生是個性的“90後”,而要研究如何更好地教好他們、塑造他們,讓他們成為有愛心、肯奉獻、負責任的新一代。

《學習的革命》這本書中有這么一段話,很發人深省: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

教師師德師風一等獎演講稿20xx篇2

最美的花,開在最安靜的地方

有一種美妙的生物叫春蠶——春蠶到死絲方盡; 有一種崇高的精神叫紅燭——蠟炬成灰淚始乾; 有一種博大的情懷叫奉獻——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千百年來,多少人把教師比作春蠶,蠟燭,在他們的嘔心瀝血、無私奉獻中,又有多少祖國的花朵成為九州華夏的棟樑之材!誰又能知道,這其中包含著多少的汗水與淚水,也許老師那絲絲白髮,斑斑皺紋是最好的見證。在我眼裡,教師就是一朵花,一朵不嬌艷卻有著超強磁場力的花,總是靜靜地奉獻著自己。最美的花,不一定要有華麗炫彩的外表,不一定要有沁人心扉的香味,不一定要有常開不謝的毅力;最美的花,總是開在最安靜的地方,那么的潤物細無聲,卻又時時刻刻讓你感受著他的存在,用他的磁場力影響著一波又一波的“賞花者”。

武川縣特校教師張美麗、張秀麗姐妹,堅守崗位20多年,面對特殊的孩子們,她們傾其所有、日夜操勞、身體透支了,疾病纏身,可她們依然執著的堅守著,20多年來,這裡已經走出了150多名學生,一個個聾啞兒童走出了無聲世界,一個個智障兒童有了自理能力,一些殘疾學生的作品在國際比賽中獲獎,3名學生考入了聾人大學。如果沒有執著的理想信念,如果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果沒有姐妹倆無私的愛,怎會有學生今天的成就?!

只願一生育桃李,不問辛苦為誰忙。我們身邊奮鬥在教育一線的無數個教師又何嘗不是像他們一樣,在清貧而執著的歲月中,在辛勞而平凡的崗位上堅守著自己的承諾。他們以校為家,愛生如子。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紅顏老去,青絲漸白,孜孜不倦地追求著,默默無聞地奉獻著。

他們不是演員,卻吸引著學生饑渴的目光;他們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唱出迷人的歌曲;他們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一批批青年人的靈魂。或許他講課的每個細節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被學生淡忘,但他的熱情、勇氣、信念和慈愛會永遠保留在每個學生的心中。

教師是辛勞的,可塑造靈魂的工作是偉大的;紅燭的燃燒是短暫的,可她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心卻是永恆的。身正為師,學高為范。教師用執著的理想信念播種,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耕耘,用紮實的學識辛勞澆灌,用博大而無私的仁愛默默滋潤。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朵最美麗的花,開在最安靜的地方。

教師師德師風一等獎演講稿20xx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審:

大家好!

記得還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我就在想,自己將會成為一個怎樣的角色。於是,這裡,告訴了我想要的答案。我踏上了三尺講台,在雙腳的顫抖中,迎來了第一聲:“老師好!”初為人師,我以為自己就是一個“孩子王”,愛跟他們打鬧嬉戲,每天都沉浸在孩子們的世界裡幸福滿滿。直到出現問題的時候,我才感到自己更需要的是一顆愛心和一份堅持。短短一年的教育生涯,漸漸平息了我初為人師的熱情。當我回首這兩百多個日日夜夜,便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年前,懷揣著美麗的夢想,我踏上了這條充滿希望的陽光之旅。漫漫長路,一路走來,雖有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清晨,當黎明的曙光射進教室,教室里傳來陣陣琅琅的讀書聲,那是天底下最動聽的樂章;黃昏,踏著最後一抹夕陽,學生們安然的離去,充實的一天落下帷幕;夜晚燈光中,看著孩子們稚嫩的筆跡逐漸成熟起來,便覺這是莫大的安慰。

然而,工作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班裡淘氣任性、不求上進,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自暴自棄的學生時常有之。他們常常使我頭疼萬分、不知所措,但每日心底都有一個聲音在呼喚我:“不要放棄!”就如,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每一顆草都有泛綠的時候。我試著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去打開每個孩子的心門,結果發現,每一扇門的後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

你是否留心過生活中有這樣的鏡頭: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能獲得師生、父母的重視,被愛著。而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則若無其人地被忽略著,愛與他們無緣。

殊不知,正是這樣的學生更需要人們的愛。因為他們有苦惱,甚至有自卑,他們的心,有更多需要被人理解的東西。

當然,愛這樣的“差生”,需要一定的勇氣,犧牲一些時間,花費一些精力,但是這種愛會更有價值。或許這種愛,未必一定能在學習上顯出效果來,但是它使人溫暖,使人不再陷入消沉痛苦,從而產生積極的效果。

後來,聽說做老師最重要的就是“威嚴”。於是,為了拉開我年齡上和學生過於相近的距離,掩飾我性格上的幼稚,彌補初登教壇在教學上存在的許多不足。一句話,為了叫孩子們信服我,我課內課外板起了我愛笑的面孔。果然,半個學期後他們開始怕我,慢慢和我產生了距離。為此,我也失去了許多。學生們不再和我親昵,看來我甚至害羞地躲開,他們見到我想笑,但臉上的肌肉扯不開來。因為怕我,想視而不見又不敢。於是,只好迅速擠出一句老師好,隨即低下頭一溜煙不見了。這種場面,多少使我感到某種隱約的失憶與不安。但是,有失就有得,或許對於他們來說,這樣才是最好的!

然而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把我擊醒了,班上有位小男孩,學習基礎一般,自制力相當差,經常不完成作業,而我不是責罵就是板著一副面孔。多少次,他站在辦公室里別過臉暗自流淚的時候,我竟狠下心裝作沒看見,只因他沒達到我的標準。有人說,學生是憐惜不得的,即使當時你的心的滴血,也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大家這時肯定在想,這學生後來怎樣了?其實,在我找尋答案的時候,已經失了他的音信……

每當我看見第一排空悠悠的座位時,就會回想起那個白白嫩嫩、身材瘦小的男孩。我在反思自己,是否沒有盡到一個好老師的責任。於他來說,剛剛步入這個陌生的校園,需要的是依靠,是關愛,而不是我為他列下的條條框框。他還沒有感受到一個語文老師該賦予的愛,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他最蓬勃的時光。

直到空座位上發下的期中考試語文試卷上,他是這么說的:“這裡的每個老師,都很好,但對我最好的,還是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語文老師雖然凶,但我知道,那是為我好。雖然她像媽媽一樣愛嘮叨,但我喜歡上了這種媽媽不在身邊給不了的嘮叨……”看到空座位上的試卷,我的自責,懺悔,鏤心蝕骨的酸楚陣陣襲來。孩子渴望諒解,渴望溫暖,渴望關懷。而在我這,他沒得到他的溫暖,並且,這是我無法彌補的一份過失。

由此事,我方才醒悟,對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讓他們獲得健全的人格和感知愛的能力。

是啊!在應試教育的今天,不說分數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這和上述兩者並不衝突,反之,還會有促進作用。所以,一個教室給予學生的,應該是完整的愛,愛得充分,愛得適度,愛得無痕。不放棄任何坐在三尺講台下上百個家庭的希望。於是,我找回了一度失去了的童心。孩子變的笑了,活躍了,不再怕我了。學生“親其師”,才會“信其道”。而最好的教育方法,都產生在教師對學生的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之中。愛是真正促使人復甦的動力,是什麼把一個人見人煩的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孩子?只能是愛!

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剛剛起步;路在腳下延伸,而我正在鋪路!

今朝,我愛我所愛,無怨無悔;明日,我與花相伴,無悔青春。讓我發起青春的誓言,永守心中這盞希望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