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講話稿3篇

國慶節就要來臨,作為代表發言,你的演講稿準備好了嗎?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十月一講話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十月一講話稿篇1

作為清華人,我們都知道這句清華最著名的口號:“爭取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那么,朋友,你能告訴我,祖國是什麼嗎?

不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祖國是東海碧波上升起的太陽,是帕米爾高原上閃爍的群星,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遼闊北國,是花開三月、草長鶯飛的春色南疆;是敦煌飛天的曼舞輕歌,是杭州西湖的淡妝濃抹,是桂林山水的清奇秀麗,是黃山雲海的神秘莫測。可同時,祖國還讓我們想起曾經經歷的苦難與蹉跎,我們飽嘗的屈辱與折磨,阻礙我們前進的愚昧與不足,象徵著落後的弊病與貧弱。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體會到這兩個字的深刻含義的。當一個人在自己國家裡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目睹的許多社會現實也許會使他失望,使他無法真正意識到“祖國”這兩個字的分量。可一旦他走出國門,進入到另外一個國度時,他立即會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其實是和自己的祖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因為當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被打上了自己國家的烙印,那是一個代代流傳、永世不變的烙印,一個令我們為之自豪的烙印!同樣,也正是因為這個烙印,使得每一個海外遊子,無論他怎樣努力,也難以進入異國的主流社會。我想,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只有在出國之後,才明白“中國”兩字對自己意味著什麼的原因吧。

我鄰居有個女孩,去年初去美國留學。在國內時,她是一個只講學業,對政治、體育都毫不關心的人。前年申奧失敗的那天夜裡,她從大洋彼岸給家裡打來了長途。電話那端,她哭了。為中國沒有獲勝而傷心,更為祖國的雖敗猶榮而自豪。最後,她對她母親說:“媽媽,您等著吧,我一定要超過那些美國人!我要讓他們看看,什麼是真正的中國人!”

如果說“中國人”這個名稱,在過去曾經意味著屈辱與不幸;那么今天,它應該代表著奮發與拼搏;而明天,它則應該象徵著繁榮、富強!遺憾的是,現在有不少人,覺得“祖國”這兩個字無關緊要。他們可能以為,現在的中國已經是一個令世界不可輕視的大國,我們只需埋頭於國內的經濟建設即可,而愛國主義已經沒有提的必要了。果真如此嗎?

幾年前,我曾作為我們市教育考察團的成員出訪日本。從表面上看,所到之處受到了熱情的歡迎,然而,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卻感受到了那熱情表面下隱藏一種輕視!請不要責怪我過於敏感,作為一個出門在外的中國人,我想,您也會和我一樣敏感的。上一代日本人,經歷過侵華戰爭,從內心裡有一種負罪感,這使得他們在接待我們時,會產生一種補償般的熱情,但年輕一代日本人則不然。日本國力的強大和它所特有的教育使得他們很難想像自己的上一輩曾經給別的國家帶去的浩劫。於是,在他們洋溢的微笑和謙恭下,其實隱藏著深深的傲慢與不屑。為什麼?因為我們窮!窮,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被輕視,意味著可能挨打!戰後,日本的崛起令人矚目。除了一些外界因素,我以為,大和民族強大的凝聚力,絕大多數日本人對自己國家強烈的愛與責任感,當是這個成功背後極為重要的心理背景。日本是他們的祖國,他們知道自己祖國的弱點與落後,緊迫感時刻伴隨著他們,促使他們拚命地工作、建設。

十月一講話稿篇2

我們在星光燦爛下傾聽時代的鐘聲,我們在漫漫長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們心潮難平,多少次,我們輾轉難眠,多少次,我們都是為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天祖國母親五十九年華誕!

仰望長空,歷史的星光依然閃爍!我們的中國古老而偉大,我們的中國壯麗而永生!蔡倫紙上書寫著她的智慧,指南針上鏇轉著她的方向,刀光劍影下她一次次回歸和平,精神劫難中又一次次積薪自焚,重獲新生。為了祖國的成長,無數人前仆後繼,嘔心瀝血,為了祖國的富強又有多少人燃盡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義的絞殺下,即使在那帝國主義的炮火中,中國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樑挺起了中華古老的長城。五十九年前的十月一日,我們的祖國振翅一飛,再度衝上雲霄,向全世界發出了最為雄健豪壯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巨人的吶喊,震盪環宇,讓群山回響,大海回波!

從那以後,一代新的天之驕子站立起來,他們用自己的靈魂之火溫暖了祖國一度冰冷的身軀,用青春的熱血點燃了祖國曾經暗淡的靈魂,用激越的歌聲紡織了祖國的一身彩霞。

置身歷史,我們溶於其中,分享著那過去的興奮與悲痛;放眼未來,我們會發現,面前的道路更遙遠更艱難。新的學習生活已經開始,實驗中學又迎來它的又一批驕子,讓我們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把科學、理性,進步作為自己的偉大目標,讓我們用高尚的品德,優異的成績獻給祖國。迎接澳門,將中華兒女的豪氣與龍的傳人的膽魄融於自己青春,獻出自己的智慧和愛,讓我們在五星紅旗下莊嚴宣誓:我們將努力奮鬥,為了美麗的祖國我們將竭盡全力,為了祖國美麗的永生!

十月一講話稿篇3

同學們:

當你們在國慶長假裡看著可愛的卡通片,玩著迷人的電腦遊戲,坐上快速的列車,接聽著越洋電話的時候,……你可曾意識到科學的力量,科學不僅改變了這個世界,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翻開20世紀的壯麗篇章,我們發現人類在這百年中不僅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更創造了無數科學奇蹟。19世紀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虛構,當時讓人不可思議,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飛機、遠射程炮等,在20世紀都一一成為現實。在21世紀的今天,高科技更是無處不在。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我們又該以怎樣的姿態去適應新世紀,擔起新世紀的重擔呢?

參加科技“五小”比賽、閱讀科技書籍,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精密的機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車,虛擬的足球賽,高科技信息的傳送等等,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現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學的願望。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科學,傳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要創造新生活,如今,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可視電視、電腦上網、心臟起搏器,已經不算新鮮了。從1920xx年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到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宇宙飛船,科技在不同領域裡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電子產業、通訊技術的日益普及,納米技術、超導材料的廣泛套用,不久的一天,也許就在你的餐桌上,會出現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學習科學技術,不僅僅是為了成為科學家,也是為了能適應生活,更為了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擔起新世紀,為國家建設,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人工合成胰島素、斷手再植、雜交水稻、爆炸核子彈和氫彈、發射人造衛星和飛船等等,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國和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鄧小平爺爺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確如此,科學為我們祖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毛澤東主席曾對青年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這句話,飽含了長輩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如果說長輩們用辛勤的勞動建設了20世紀的祖國,那么,我們就應該以知識、以科學擔起新世紀的重擔。

同學們,我們正處於成長發育階段,學習科學,讓我們從小做起。我們要努力學好各種文化課,因為這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同時,對各種適合我們小學生看的科普書籍、報刊,最好在課餘多閱讀一些;還應該積極動手搞各種科學小實驗、小製作,寫科學小論文等,培養對科學的興趣。長此下去,我們一定能夠熱愛科學,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

人類的智慧是無限的,無論是美國的挑戰者號爆炸,還是全球計算機病毒的升級,從來都不能阻止人類的科技進步。“知識就是力量”,培根這句膾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勵了多少渴求知識的人。如今,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己,做一個熱愛科學的新一代,擔起新世紀的重任,為我們祖國的明天,譜寫出更加輝煌的詩篇!

謝謝大家。祝大家國慶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