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人生演講稿3分鐘

是否為你心心念念的讀書與人生3分鐘演講稿而苦惱呢,及時雨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讀書與人生3分鐘演講稿,快來收藏吧。

讀書與人生3分鐘演講稿篇一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讀書點亮我的人生!”

有人說:“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我相信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在知識的時代里,教師更應該多讀書,讓讀書成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後悔的是我以前沒讀過太多的書,不過現在我真正喜歡上了讀書。

童年時代我看過一些小人書,那時我只是對那些五花八門的畫面感興趣而以,內容全不在意,那時不會讀。

上國中,師範後,我除了讀好學校開設的幾門科目外,課餘我就讀一些金庸的武打小說,瓊瑤的言情小說,這些不太管用,那時沒讀到好書。

96年參加工作了,我曾想:面對一群孩童,憑我已有的知識應綽綽有餘了吧!於是,我雄心勃勃,滿懷激情地投入工作中。誰知一站上講台,方知自己知識的貧乏。儘管上課前自己精心準備,教學環節可謂設計得天衣無縫,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讓人感到語言的貧乏,感染力的缺乏。而在聽課時,看到一些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出口成章、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美的享受。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與無知,於是工作之中慢慢有針對性地讀了點與語文教學有關的書籍。讀了這些教學書籍,我很快就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論作支撐,對我教學實踐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幫助的,也讓我在教學過程中能更加的套用自如,還使我課後常常會驚嘆“原來還可以這樣上”,“我怎么沒想到呢?”讀了這些書,我在教學實踐中思路會更寬,更具有創新性,課堂也變得更精彩。

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惰性慢慢地在心中滋生開來,大有看透生活隨波逐流的趨勢了。於是以後的三兩年中,特別是結婚育子之後,生活的千頭萬緒加之自己對工作有點缺少熱情的身心,讀書與我幾乎成了陌路。我僅憑著當初的一點積累“繪聲繪色”地講著自己一直從教的語文課,雖然自我感覺還深得學生喜愛,但現在想來,那是自己的個性和愛心贏得的學生的認可與尊重而已,真正給予學生的,或許只是照本宣科之類的語文知識罷了。如果在這裡要我說真心話,那時真是對不起學生。

生活往往便是這樣,到處充滿了機遇或是挑戰。近幾年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素質教育的大力提倡,使我在教學上有點舉步維艱了。畢竟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畢竟自己沒有受過真正的高等教育,畢竟自己儲存的語文知識和教育管理知識太過羞澀……而頭腦當中沒有這些“硬體”是行不通的,你只會被改革的潮流給沖跨。為了使自己不至於被淘汰,除了走出去聽課學會了一些東西之外,還真又讀了一些與教學管理有關的書,印象中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走進學生心靈》等讓我受益頗多,自己的班主任管理能力也有了質的提高。感謝這及時的教育改革。

我真正的喜歡讀書是在調到龍美希望國小之後,領導、老師們的博學廣識讓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與無知,不甘落後的我感到了應當珍惜並利用好自己的生命,不能用貧乏的學識誤人子弟。唯有通過讀書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於是,我除了讀自己喜愛的文學書籍和與孩子們貼近的自然百科書籍外,更是如饑似渴地讀有關教育教學專業方面的書。比如: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朱永新《新教育之夢》、竇桂梅的《教育隨想》等等一系列有關教育等方面的書刊。從這些書中,我吸取到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從這些書中,我學到了教學名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從這些書中,我感受到了時代對我們教師的要求;從這些書中,我領悟到了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當然,我也從這些書中學會怎樣與孩子們溝通交流,平等相處。讀名家的書,我受益匪淺。我為對所讀的書作徹底的思考,進一步梳理思緒,從而深化和豐富認識。讀書後我還要堅持寫作。再把讀書與實際工作相聯繫,因為“所有的教育改革最終都要回到課堂”、“所有的課堂最終都要回到細節”,我在讀書中去體會怎樣備課,怎樣上課,怎樣評課,做到讀教相長。在實踐後,我勤於反思,堅持寫教育教學反思和隨筆,教育敘事,撰寫論文,很好地促使了自己的思想總結與專業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當一些意料之外的獲獎證書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頓感“讀”有所獲,“讀”有大獲。就這樣慢慢地我與書成了朋友,感覺生命突然又充實起來,那滋味真好:與書為伴,活著不累。

朱熹老師告訴我們:“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往後,我想我會越讀越有勁的:為了將更多的知識傳給學生,為了自己的工作更出色,也為了自己的生命不再平庸而有滋有味……朋友們,讓讀書點亮我們的人生,在工作之餘多讀書吧,給學生做個榜樣,也給自己一個希望、一份一定會有的人生收穫!

讀書與人生3分鐘演講稿篇二

“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成就未來”,這在我看來是每個人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這是一條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才能走完的路. 我覺得當今社會就是崇尚知識的年代,知識本身就是一種視之無形,聽之無聲,很難捉摸的財富, 並且人們無時無刻都在運用著知識。而讀書就像打開知識這扇門的鎖. 我們能在書本中學習知識、吸取知識、提煉知識。

對這一話題進行更深入的詮釋能我感受到知識所能改變我們命運更深層次的是體現在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改變. 曾經,我浮躁不安,感覺這樣周而復始的學習多少有些枯燥乏味,繼而產生了無奈與了無生趣的心情。於是日子讓我過得更多的是機械式得完成任務。此時有位同學對我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你這么無聊,就多讀些書吧!” 於是,我更加熱衷於讀書。這樣幾年過去了,雖然我不曾在書中找尋到“顏如玉”、“黃金屋”。

卻找到了比它們更有價值的人生哲理。無論是魯迅的《彷徨》中國的四大名著,還是外國的四大悲劇,它們都充實了我的生活,讓我體驗了別樣的人生。每當閱讀一本書時,我仿佛在與那些文壇巨匠對話一般,也被深深地吸引到具體情節中,為此悲喜,為此激勵,為此振奮。讓我深切地明白到了自己應該做一個怎樣的人才會更好地體現人生的價值,怎樣活著才會更有意義!在至今閱讀過的書籍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歌德的著作《浮士德》。在詩劇中描寫了浮士德不斷進取,甘心奉獻,永不滿足的精神。

原來一個人的精神追求可以達到:為千百萬人創造幸福的天地。為了這一個追求,就算付出了生命也可以在所不惜. 多么高尚的人生!在這個浮華喧囂,金錢至上的年代,這讓我想起了雷鋒,想起了焦裕祿,想起了任長霞,想起了那些為了人民的利益而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這種心靈的震撼讓我時時審視著自己的人生。我很平凡,平凡得猶如一滴水,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生不可能太轟轟烈烈。但正是因為有了我這樣的一滴水,才能形成萬涓河流,才能形成波濤洶湧的大海,於是我不再為平凡的人生感到無可奈何。我相信自己雖然是不起眼的一滴水,也要盡己所能地發揮這一滴水的價值。

大國掘起,基於教育;個人成就,取決學習!

未來時代將是個人才科技知識競爭的時代,與你的同伴相比,你應該永保優勢,走在前沿。

縱觀古今中外,成功者無一不是靠勤奮而成就的。

博大精深的儒學聖哲孔子,出身卑微,但他自幼好學,胸懷大志,虛心學習,孜孜不倦,終成大家,他對中國歷史影響之深遠,對中國社會影響之深刻,無人出其右。

亞聖孟子的成才,跟他的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三字經》記載:“昔孟母,擇鄰居;子不學,斷機杼。”據說孟母為了給孟子找個好的學習環境,曾三次搬家,孟母為了教育孩子,把機上正在織的布割斷,教育孟子說:學習就象織布一樣,要是半途而廢,那就什麼也做不成。從此以後,孟子勤奮學習,四處求學,終於成為一個精通儒家經籍的儒學大師,成為中國古代僅次於孔子的最有影響力的儒學宗師。

山因勢而變,水因時而變,人因學習而變。與先天的智商相比,教育永遠是第一位的。經典物理學的奠基人牛頓,幼時並不聰明,學習成績也很差,因此經常受到歧視,一次他看到村頭磨房裡正在安裝水車,他看的很入迷,感覺很有意思,於是決定自己製作一個水車的模型,每天回家就鑽研製作,水車終於做好了,第二天他帶學校,同學們都誇獎他做的好,只有同班的卡特問牛頓說:“你知道水車轉動的原理嗎?”牛頓從未想過水車轉動的原理,再加上平時學習成績差,一時說不上來,卡特諷刺說:“只會做,不懂原理,頂多是個笨木匠。”受刺激的牛頓從此發奮學習,一躍而成為班級的優秀生,而後牛頓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自然哲學家天文學家。愛因斯坦四歲才會說話,七歲才學會寫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思維不和邏輯,滿腦子不且實際的幻想。愛因斯坦中學畢業的前一年,因功課差而被勒令退學。羅丹曾被抱怨是白痴,在別人眼裡,他是個毫無前途的學生,藝術院校考了三次未被錄取。達爾文經常遭到父親的責罵,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說他資質平庸,與聰明不粘邊。“天才”“神童”不是與生俱來,百分之一的天份,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普通孩子也能成為天才人才。一塊泥坯,製成磚,價值不過幾毛,製成瓷器,則價值倍增,而藝術家的塑造,價值無法估量。一張白紙,在普通人的手中不過是簡單的載體,而畫家卻能把白紙變成價值連城的世界名畫。生命,就象泥坯,象白紙,接受好的教育,則可能成為棟樑之材,否則只能平庸。生命,一次成型;時間;無法倒流!人生短暫,時不我待!今天你拒絕學習,拒絕接受優秀的教育,你的同伴不會拒絕!

教育使人逆境不餒,知識使人鎮靜自若。

發奮吧,同學們!!

讀書與人生3分鐘演講稿篇三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與人生》。 讀書,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快樂。捧起它,它是聖潔的;翻開它,它是萬能的;閱讀它,它是美妙的。

小時候,我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漫遊書海中嘗到了不少快樂。記得我上一年級時,媽媽對我說:“課外書中有好多故事等著和我們交朋友呢!我們趕快去讀讀吧,會找到很多快樂的。”我有點不相信,不過我還是拿出了媽媽早就為我買來的第一本課外書《白雪公主》,坐在媽媽的膝蓋上和媽媽一起讀了起來,讀著讀著,還覺得真有點意思,我一邊看一邊高興地拍著手說:“好玩,好玩,看課外書真好玩!”

從那以後,我真的喜歡上了讀書,因為書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當讀到安徒生的童話集——《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曾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做過祈禱;當我看到《狼牙山五壯士》時,我為狼牙山五壯士的悲壯流過眼淚;當我讀到《三國演義》時,我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欽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書的海洋中。

現在,當我捧起《鋼鐵識怎樣煉成的》,深深融入到裡面時,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為我擁有健康的身體,保爾雖然殘廢,但他那種不向命運低頭,堅強的毅志和頑強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讓我佩服。我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希望。我更愛讀書了。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可以讓我們對中國名著有所了解;看《十萬個為什麼》可以使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讀《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畫、搞笑之類的,也可以讓我們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像力。

讀書,讓我知道了什麼是酸的,什麼是甜的,什麼是苦的,什麼是辣的。讀書讓我知道了怎么為人處事,讓我知道了世間萬千的變化。讀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豐富了我的大腦,增長了我的見識。

讀書給了我知識,讀書給了我樂趣,讀書更給了我力量。

我愛看書,永遠愛看書!同學們,愛書吧!書是智慧的源泉,書是知識的寶庫,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