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演講的必備素質

培養演講能力 ,應從培養政治素質、工作責任心抓起 ,在演講中要著眼於宣傳鼓動 ,指示引導 ,啟發思考 ,溝通感情的作用 ,培養動手寫文章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漢民族語言文字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領導演講的必備素質,歡迎借鑑參考。

口才的力量是無窮的,身為一名領導,想要練就出色的口才首先就必須具備同樣優秀的內在素質。首先,他必須具有良好的品德,做人必須要既有原則又有靈活性,有才無德不會得人心,也不會成大器。其次,要有淵博的知識,只有具有雄厚的知識做基礎,一個人才會具有自己的看法見解,才不會被社會中紛繁複雜的現象所迷惑,才能在管理中作出科學的決策。第三,領導具有優良的心理素質,他們能在巨大的壓力下正常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忍耐力。第四,領導應當是完全成熟的人,情感熱烈而穩定,待人接物合乎本性而又合乎情理,近於古語所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一、思想情操

這裡所說的思想情操,是指演講者本身必須具備先進的、科學的思想,這樣才能遠見卓識,高瞻遠矚,識前人所未識,講前人所未講。這是因為,大多數演講者演講的目的都是教育人、啟迪人,提高聽眾的思想認識、文化水平。

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演講家無一不是偉大的思想家。如德摩斯梯尼、西塞羅、馬克思、恩格斯等,他們的演講無時不在閃爍著真理、科學、智慧的光芒。今天,在科技高度發展時代,新知識、新學科不斷湧現,更需要演講者努力學習,迅速掌握各種新思想、新科學和新方法,以更好地服務於聽眾。正如我們所提倡的“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

二、良好的心理素質

魯迅先生曾經分析認為,某些人“急不擇言”的原因並不在沒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時候沒有想。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雖無實體可觸可摸,但卻實實在在地決定著人的表達和反應。“心慌意亂,語無倫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魯迅先生剖析的是深層次的原因,是平時積累的問題。但我們要看到,“急不擇言”與心理素質心理因素總是有關係的。情緒緊張,不善於控制和調節情緒,易受周圍環境干擾,就很可能使本來準備好了的話發生障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荷蘭被德軍占領,荷蘭流亡政府在倫敦設立總部。荷蘭總理原來很少出國,幾乎不會說英語。有次會見邱吉爾時,他剛剛看到邱吉爾就伸出手友好地說:“Goodbye。”邱吉爾愣了一下,回答道:“先生,我真希望所有政治性會見都如此簡短而且切中要害。”這裡,表現了邱吉爾反應的迅速和善意的幽默,同時也看出了荷蘭流亡政府總理的心情有一點緊張,他雖然“很少出國”,但畢竟出過國,雖然是“幾乎不會說英語”,但畢竟懂一些客套語。再說作為歐洲的一個政府的總理不見得連何時該說“Goodbye”也不懂吧!鬧出這個笑話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他見到邱吉爾這位大名鼎鼎的首相,心裡有些緊張的緣故。

作為一名出色的領導,想要練就出色的口才,就不能害怕出醜,而要反思每次出醜的原因,慢慢地就會總結出一個道理,只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話,就要設法進入一個心理上的自由王國和無我的狀態。

三、成熟的情感

領導應當是完全成熟的人,情感熱烈而穩定,待人接物合乎本性而又合乎情理,近於古語所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因為只有情感上真正成熟的人,他在說話的時候才能夠清楚地洞察他人心理,說出的話才能夠打動人心,征服他人,充分展示自己的領導魅力。

多數管理學家都認為:領導們說話的能力受他們感情構造的影響。當領導們需要在時間緊迫情況下說出具有決定性話語的時候,或者當他們不輕鬆或失去信心的時候而要作出決定的時候,他們的情感因素髮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典型的說法包括:“當身體或感情出現壓力的時候,我的錯誤決定就來了”,“當我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時候,事情大多是搞錯了”。

因此,處理好高級職責帶來的感情壓力是個重要問題,這不僅因為它可能削弱領導的決策能力,而且也是為他們的總體健康著想。有些因素在領導處理問題的能力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些因素包括他們的個性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從其他人那裡得到支持。這裡,我們要集中探討一下領導在面臨難題時的精神狀態和精神恢復能力,也就是領導在說話時候的情感成熟程度。

智慧的言辭最利於表現領導者的成熟和老練。領導者的成熟和老練不同於油滑,它是領導者沉著冷靜才思敏捷和富於經驗的代名詞。體現這種沉著冷靜才思敏捷和富於經驗的最主要的形式便是富於智慧的言談。有人在表達一種思想或揭露一場騙局時,言簡意賅語言犀利切中要害,以至令對手語塞,甘拜下風;有人善於機敏巧妙地回答任何難題,既應對自如,又無懈可擊,如此等等,均可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他們的成熟和老練。

四、豐富的知識

領導的學識越廣,他的自身素質就越高,領導的口才和交際能力也就越有紮實可靠的根底。作為一名領導,要想擁有良好的口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

具有較高文化知識和文化修養的人,一般都談吐不凡。作為一名領導,所講的話是否動聽,能否打動人,關鍵在於他所掌握的知識。儲備的知識越多,運用得越靈活,才能使談話表達更有成效,也更具有藝術性。領導口才的提高,離不開知識內容的儲備,口才展示的條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不同的場合條件而變化,這就需要領導者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和閱歷。

曾連任英國首相的裴特,從小就酷愛演講。他進行多方面的知識積累,廣泛涉獵羅克的心理學,史密斯的財經學,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著名人物的歷史傳記。他的原則是:“凡可增進知識者,無不習之。”他在出任律師議員時,年僅二十三歲。裴特執政長達十七年之久,他的演講才能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作為一名領導,要培養自己善於言談和交際,首先是要敢於把肚子裡的“貨”倒出來給大家看,並且讓大家認為“倒”的方式有藝術,使人感覺很舒服,那么,這樣的領導就成功了一半。

英國思想家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知識貧乏的領導者,往往鼠目寸光,胸襟狹隘,說話膚淺。相信一切有志的領導都會在“知識”這一立世之本上多下工夫,使口才之樹根深葉茂。領導者只有具備了淵博的知識,思考問題才能夠不受學科知識的限制,浮想聯翩。在談話時也能很輕鬆地就做到旁徵博引,分析和評價做到有理有據。這樣的領導者說出的話就會帶有很強的人格魅力,令聽者敬佩與折服。

五、良好的品德

只有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演講者的演講才能服眾。這是因為,在生活中,任何一種行為都會直接或間接地與他人或社會發生關係,並受到一定社會規範的限制和協調,演講也是如此。作為演講主體的演講者,更應以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水準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帶頭恪守社會道德規範。如同古人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同時,演講者還需具備:政治道德,即應當有高度的政治覺悟、良好的政治品質、堅定的理想信念。職業道德,演講者必須遵守自己從事職業的道德,如醫德、師德等。社會公德,演講者在一舉手一投足間都應講究文明禮貌,彬彬有禮。倫理道德,演講者必須具備高尚的倫理觀、戀愛觀、婚姻觀,以此才能把正確的倫理觀念傳播給聽眾。

領導道德品質和語言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一位領導說話的美醜優劣,與其道德品質是分不開的。因為一個人的語言會表現出他的想法和性格,當然也可以表現出他的道德水平。人們在評論一個人的文章時常說“文如其人”。其實一位領導在社會交往中的說話,更如其人。因此,領導說話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他的道德水準。

同時,演講者還需具備:政治道德,即應當有高度的政治覺悟、良好的政治品質、堅定的理想信念。職業道德,演講者必須遵守自己從事職業的道德,如醫德、師德等。社會公德,演講者在一舉手一投足間都應講究文明禮貌,彬彬有禮。倫理道德,演講者必須具備高尚的倫理觀、戀愛觀、婚姻觀,以此才能把正確的倫理觀念傳播給聽眾。

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尼赫魯在政治生涯開始時便追隨聖雄甘地,支持甘地所領導的運動。甘地本人對他十分欣賞,寄予厚望。甘地經常和尼赫魯在各種問題上交換意見,主動提拔他擔任領導職務,由於甘地的作用,尼赫魯在國大黨的地位迅速提高。尼赫魯雖然九次被捕入獄,但是他從未放棄他的政治抱負和理想。更加可貴的是,尼赫魯並不盲目地追隨甘地,他不怕困難,對歐洲進行了考察,在很多問題上的看法早已超過甘地。他始終走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最前列,提出了印度“完全獨立”的政治目標,得到了印度人民的廣泛擁護。他所具有的良好品格如對革命的堅定信仰和目光的遠大深受印度人民的崇敬和信賴。

政治家需要良好的品格,因為他要實現有效的領導,同樣領導者也需要實現有效的領導,因此領導者同樣需要具備良好的品格。

華盛頓是以其完美的道德品格贏得了新生美國的信任,當上了第一任總統,新美國的第一任領導者。當時代表中有許多人選舉華盛頓將軍擔任總統,而且根據他們對華盛頓道德品格的看法而決定他們應當給予總統多大的權力。可見良好的道德品格是造就優秀領導者的基礎,而不好的道德品格往往成為領導者成功的羈絆。

六、四種能力

有了思想、品德、學識等方面的素質修養,演講者還必須具備以下幾種能力。

一是較強的記憶力。記憶力可以幫助演講者吸取豐富知識,掌握大量材料和信息,進而在演講中,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二是良好的表達力。口語表達能力不是天生的,但演講如果離開了口語表達能力則是不可思議的。即使演講稿寫得再好,表達不出來,同樣不能進行成功的演講

三是豐富的想像力。在演講中,想像力如同“點金術”,有了它就可以“思接千載,視通千里”,才能使演講內容充實、新穎而多采,才能將各種各樣的事物與演講主題巧妙地組合起來,講起來才能文思泉湧,增強演講的濃度、廣度和感染力。

四是敏銳的觀察力。敏銳的觀察力體現在三個方面:準備演講時,能從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獲取大量素材,從中發現生活的本質和社會的主流;在演講中,可以了解聽眾的表情、心理及場上的氣氛變化,及時調整演講的內容、方式、節奏;在演講後,可以從周圍的反映中綜合分析自己演講的成敗得失,以使自己的演講日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