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煩範文

其實,美德最大的秘密是愛,它是寶貴的,是無價的,因為它是人內心最純淨美好的情感。讓美德伴我們一路成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學習雷鋒好榜樣,艱苦樸素永不忘。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這首歌常常迴響在我的耳邊。雷鋒叔叔有著金子般的革命精神,從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一面率起中華兒女文明美德的一面旗幟。

中國,是一泱泱大國,在這張歷史的畫卷上,人才輩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春秋時期的孔子到現代的陶行知,許許多多的教育家前仆後繼,在中國的大地上,播撒下文明的種子,開出了炫麗的花朵,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其實,微笑也是一種美德。

微笑是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跟貧富、地位,處境沒有必然的關係。一個家產萬貫的大富翁可能每天憂心忡忡,而一個窮的都揭不開鍋的窮人可能心情舒暢;一位殘疾人可能坦然樂觀,勇敢面對,而一個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可能鬱鬱寡歡……

再受身邊環境影響而改變情緒時,你可以露出一個大大的微笑。為什麼不呢?難道用苦瓜臉來面對?這樣對處境又不會有任何的改變,那么為什麼不笑一笑呢?這樣則會增加親和力,別人會更樂於跟你交朋友,得到的機會也會更多。

微笑是一種很重要的修養。所以說,微笑也是一種另樣的美德。

如果留心觀察,身邊的文明美德也會有許多:看見地上的碎紙片,你把它撿起扔進垃圾桶,使地球媽媽的笑容又舒展一些;一個人正要隨手亂扔果皮,你立刻制止,也算是為環保效一份力……在你見到不規範行為即刻制止時,也就成就了一樁文明美德。

去年夏天,我走在小區的羊腸小道上。見一群人圍在前面,走上前去一打聽,原來是有兩個叔叔在吵架。圍觀的人在哪兒七嘴八舌的議論,但沒有一人上前制止,大多是在那看熱鬧的。我人小,說不上話,只好離開。心裡很是傷感。如果他們能互相謙讓,豈會發生這檔子事?豈會成為民眾的笑柄?其實文明美德就在身邊啊!

中華文明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共有的財產,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文明的受益者、承載者、傳播者,有責任有義務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使照耀中華數千年的文明之光熠熠生輝,發揚光大。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是時代給予我們的光榮與夢想,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從一點一滴做起,傳承文明,踐行美德,我們必將會在歷史畫卷上譜寫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弘揚文明美德、頑強奮進的華麗篇章!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文明起始於人類,它隨著人類的推行不斷前進,融入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為老人讓座、向教師問好、不隨地吐痰……每一個文明的行為,都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些許閃光點。

文明的核心是愛與美。愛包括博愛、關愛、大愛;美包括思想美和行為美。與文明生生相息的,便是所謂的美德。但在我看來,文明與美德其實是一體的。

一個民族的文明與美德是展現在該民族每一個人的身上的。作為華夏民族的子女,我們更應好好彰顯本民族的文化精神,養成文明習慣,培養美德,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德、有修養、有情操的人。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源遠流長,其中就湧現出眾多有品德、有修養、有情操的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孔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等等。他們的人生因講文明,行美德而得以充實,放出光芒。實而,講文明,行美德是他們愛祖國的體現。因為愛國,所以處處為國服務,為國著想。他們時時以一個好人民的標準要求自己,因而受到後人的尊敬。

然而要成為一個好人民,現今社會的好公民,我們應先“知書”,認真學習先進文化,繼而便要做到“達禮”,因為有時候憑禮儀就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高低及文明程度。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是要先知書,後達禮?”我想,最好的回答便是溫家寶總理所說過的一句話:“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係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人的修養指的是一個人的氣質以及一個人舉手投足是否合乎環境。然而不同環境下,禮儀也很重要,如,在中國這一文明古國中,與人家交談時,表情要自然,若需中途停止談話,則應先招呼後離開;與人握手時,應目視對方,要按照“尊者為先”的原則;待客時,應熱情招待,送客時也應送客人出家門並向其道別等等。

可見,文明不只限於公共場合中要有良好的行為舉止,私人生活中也應如此。

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應以一個好公民,好人民,好學生的準則要求自己。就如少年黃柯一般,自知生命不久矣,還要與父親走遍中國,感謝恩人,死前,還積極要求貢獻眼角膜。同為青少年的我們,應以黃柯為榜樣。講文明,行美德,樹新風,陽光少年你我他。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失去了財富,失去了一些,失去了今天,失去了很多,失去了美德,失去了一切。

加爾多斯說過“最寶貴的是美德,因為它是一切道德之母,有了這種美德。我們就會其樂無窮。”

什麼是美德呢?顧名思義,美德就是美好的德行。德行能透露出一個人心靈、思想,能反射出一個人的品德、本質。美好的德行能給人留下好印象,能豐富生活,更能使心靈變得純潔。

美德是什麼?我想,它可能是一種責任,一種愛護公物的責任。翠色慾滴的大樹,五顏六色的鮮花,清澈見底的溪水,清新的空氣,這就是我們夢想的家園。但是,當我們走在熟悉的城市裡,我們會看見到處都是亂丟的垃圾,受傷的路燈。縮短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需要我們每個人努力。每一次,看見穿著深橙色的衣服的叔叔阿姨們在馬路上勞動,我的心被震撼了,同時又深刻的反思。有時地位的卑微,生命的貧賤並不能代表什麼,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的德行,愛護身邊的每一個公物,遵守身邊的每一個法規,這就是美德的基本。

美德還是什麼呢?我想,它可能是一句善意的謊言,也許它會引導人一生,也許會改變人的一生。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許多公車的門窗上都會貼著:“請關愛老弱病殘,給他們讓座。”等標誌,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大多數人敬慕美德,卻又不按美德行事,”這就是最好的解答。記得那一次,有一位滿頭銀髮的老爺爺上了車,年邁虛弱使他差點摔到,他無助地看著大家,沒有人上前扶一把,他失望地嘆了口氣,艱難地尋找著座位,突然有一位青年站了起來說:“老爺爺,你來坐,我要下車了。”老爺爺笑著說;“謝謝你。”可過了好幾站小伙子還未下車,老爺爺似乎意識到什麼,便讓位給小伙子,小伙子一再堅持“老爺爺,我身體好,多站一會兒沒事”說著,把老爺爺扶著坐下了。我突然醒悟了,同時心中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他們沒有社會上的爾虞我乍,勾心鬥角,有的是善良,慷慨,而現代人不正缺少這種品質嗎?

當我們將積攢的零花錢捐給那些可憐、貧窮的山區孩子時,這就是美德,當我們面對任何人,任何事都真誠相待時,這也是美德,當我們面對別人無意犯的一個錯誤時,原諒了別人,這更是美德。

其實,美德最大的秘密是愛,它是寶貴的,是無價的,因為它是人內心最純淨美好的情感。讓美德伴我們一路成長。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老師們、同學們:

下午好!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故國,文明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小學生除了要在學校里講文明守紀律之外,在家裡也要爭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小主人。

在同學們的家裡,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境:吃過飯後,我們的同學常常放下飯碗就扭頭去看電視或出去玩了,只有爸爸媽媽在忙著收拾碗筷;家裡買了好吃的,爸爸媽媽總是先讓我們品嘗,卻很少有同學想到要先請父母吃;我們生病了,爸爸媽媽忙前忙後照顧我們,而當他們生病時,幾乎沒有一個同學想起來要主動問候一下。這些都說明同學們還沒有意識到,爸爸媽媽其實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從小,我們就在父母的呵護下茁壯成長,在父母的教導下取得了一點一滴的進步,長輩們的教育也是我們獲得知識和做人道理的一條渠道,我們應該尊敬長輩並聽從他們的正確意見。所以今天,我向同學們提出“家庭文明禮儀”的要求,希望大家在家裡也能文明地對待父母長輩。

“出門會道別,回家打招呼。”有些同學放學之後不回家而在外面玩,到很晚都不回去,弄得爸爸媽媽急得到處找人。希望以後每一個同學放學後能先回家,要出去玩必須先跟父母說清楚,得到許可後才能出門。

“有事求助先說請,得到關愛幫助說謝謝,尊重父母有禮貌,影響父母會說對不起。”在學校里,同學們都在爭做文明的學生,“請、謝謝、對不起”這些禮貌用語常常掛在嘴邊,希望大家在家裡和爸爸媽媽講話的時候,也能用上它們。

“尊敬長輩要學會,有好吃的不獨食。父母生病會照顧,倒水拿藥多問候。有事有求會商量,常和長輩多交流,父母有錯能原諒,家有爭吵會勸告,自己的事自己做,家裡的事主動做,服務長輩定崗位,少給父母添麻煩。”每一個同學都是家裡的小主人,那么我們就要學會做一些諸如吃飯時擺一擺碗筷、洗襪子、洗紅領巾、整理書包等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根據各年級同學年齡的大小和能力的不同,我們要求:

一、二年級同學對父母說話,不高聲叫嚷,不故意惹父母生氣,不跟父母哭鬧、亂發脾氣;

三、四年級的同學能聽從父母的勸告來安排自己的活動或糾正自己不當的行為,在平時生活中對父母禮讓,在日常生活娛樂方面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

五、六年級同學在家中做錯了事能主動承認,聽取並虛心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誨,不頂撞、不吵鬧,對父母的行為差錯能有禮貌地提出批評和要求。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文明是一種嚴格律己、尊重他人的行為規範,美德則是美好、優良的品格,文明美德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更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注重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句溫暖的話語,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合成美德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小時候媽媽常給我講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兄弟姐妹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精神,成為文明美德的佳話。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更要學會互相謙讓、禮貌待人,助人為樂,無私奉獻。

下面就是發生在我身上,讓我有切身體會的一件真實事例。

早春的一個清晨,我乘公車去上學。寒風吹到臉上像刀割一樣,好不容易擠上一輛公車,車上人貼著人,氣都喘不過來。“小朋友,你來坐這兒吧!”一位叔叔親切的對我說。我客氣的說:“謝謝叔叔,不用了。”叔叔很堅定地說:“你背著書包不容易站穩,你來坐吧,我站著就行。”說完,給了我一個微笑,他的微笑讓我在這個冰冷的冬天感到無比的溫暖,我說了聲謝謝後就坐了下來。車到了下一站,上來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就在公車開動的瞬間,老奶奶打了一個踉蹌,差點兒摔倒。我想:剛才那位叔叔把座位讓給了我,我也應該像那位叔叔一樣把我的座位讓給老奶奶。於是,我站起來對老奶奶說:“奶奶您坐吧。”奶奶說:“你真乖,謝謝你。”

在這件事中,叔叔起到了表率作用,我從中也學會了謙讓、互助和尊敬老人。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和良好的民族禮儀等。

如今,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生活也越來越富裕,有些人出現了一些不拘小節的行為,街道上亂穿馬路;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大喊大叫;乘公車時你推我擠……這些行為讓人們覺得文明美德已漸漸離我們遠去。作為學生的我們要對這些不文明的行為說不!要充分認識到:一個人如果缺少了文明美德,就等於缺少了左膀右臂,無論他的學習再優秀,事業再成功也不會令人欣賞。

作為新世紀的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讓文明美德伴我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