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演講稿

國家網信辦提出,培育“中國好網民”關鍵做到“四有”,其中之一就是有文明的網路素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演講稿篇1

如今是一個網路的時代,人人幾乎是網民,人人都是自媒體。中宣部和國家網信辦認為,當前的網路文化尚需改善和提升,並提出做個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路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新一代“中國好網民”的要求。日前“中國好網民、網路圳能量”座談會在深圳召開,並向市民發出“發掘傳播正能量,共創網路文明,營造清朗網路空間”的呼籲,這正是網信辦關於“20xx中國好網民”系列活動部署的初衷所在。

傳播正能量,讓網路天空擁有“中國藍”,首先要有好網民,做箇中國好網民,這就需要人人積極參與。因為每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在網路上活躍的“你”和“我”,對於推動時代與社會的進步,有著不容忽視的力量,它需要每一個網民形成網路共識,網路言論自由不能形成冷暴力,不能隨意利用人肉搜尋侵犯他人隱私,不能肆意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網路自由當然是對公民權利的尊重,但不能以犧牲他人的權益為代價。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要把法律知識內化於心、外踐於行,自律為上。網路人應力求真善美,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正能量,將網路空間共築為網聚夢想、溫暖人心的精神家園,做積極向上的傳播者。網路傳播的應該是積極、健康、文明的信息,傳遞的是愉悅、幸福和快樂,而不是邪惡和恐怖。

做箇中國好網民應該要有民族的情懷,是我們國家的衷心熱愛者;應該有責任擔當,是主流價值觀的積極傳播者;應該有社會良知,是低級趣味的堅決抵制者;應該有守法觀念,是網路秩序的自覺維護者。做中國好網民,既是傳遞正能量,共創清朗網路空間的有效舉措,更是對推進依法治網的進一步深化落實,從“線上線下”共同營造起良好的輿論氛圍,積極引導廣大網民健康的網路生活方式,也是做中國好公民的一種延伸。

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演講稿篇2

科學技術的進步,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生產生活的方式。以網路技術為代表的第五次科技革命,將人類帶入“地球村”時代。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使得現實社會的觸角延伸到了虛擬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豐富多彩。如今,網路之於社會,就如電梯之於百丈高樓,沒有網路,社會就像高樓沒有電梯,上樓只能爬樓梯,樓顯然是不能蓋高的。

在中國接入網際網路20周年的這一年,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運作,網路空間治理得以強化,網路空間法治建設有序推進;以網路健康發展、網路運行有序、網路文化繁榮、網路生態良好、網路空間清朗為特徵的中國網路,也邁進更加精彩紛呈的新常態。正是在這樣的網路新常態中,中國網民自覺適應新常態,主動引領新常態,經受住了網路新常態的錘鍊,讓網上的中國故事精彩無限,網上的中國聲音更加嘹亮。

中國好網民助力網路新常態。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曾經一度有不少網民把嘲諷、戲謔、低級趣味當做個性,把低俗、庸俗當做時尚,把製造低級噱頭博人眼球當做成就,對淫穢色情、血腥暴力等等情有獨鍾,對經過大浪淘沙保留下來的經典隨意惡搞,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種種社會現象恣意扭曲,特別是有的微部落格、移動客戶端後面的跟帖,負面情緒明顯,粗俗不堪,不堪細看。這絕不是中國網路的正常現象,有家國情懷、有責任擔當、有社會良知和法治觀念的網民,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對此無不痛心疾首、憂心忡忡。隨著網路法治建設的推進,網路生態治理的實施,一大批有情懷、有擔當的網民積極回響,自覺適應新常態;一大批有良知、懂法律的網民主動建設新常態,成為中國網路新常態這台“大戲”中名副其實的主角。他們發自內心為“”點讚,為國家的點滴進步叫好,為反腐倡廉建設的成果助威……讓一幕幕中國網事成為中國故事的精彩篇章。

做個守法的好網民並不難,而做個有民族情懷、有責任擔當、有社會良知的好網民,則需要我們在網路中“蠻拼的”。“安軒平”文章提出做一個好網民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有民族情懷,也就是要愛國。我們每個人都懂得“有國才有家”的道理,但在面對網路個案時,卻常常被一些別有用心者顛倒黑白的行為迷惑雙眼。因此,我們要擦亮眼睛,辨別是非,不做衝動的圍觀者,要做一名理性的愛國者和公正的旁觀者。衝動的圍觀難以“圍”出正義,唯有變得更加理性,我們才能看得更清,看得更遠。

希望每一位中國網民都能成為好網民,大家一起譜寫中國新網事,唱響中國好故事,傳遞中國正能量。

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演講稿篇3

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讓我們距離網路如此之近,沒有任何一個時期使我們的生活與網路聯結如此緊密。自1994年我國接入網際網路,截止目前,中國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網路第一大國。網路便捷大眾的衣食住行,塑造公眾的思維方式,加速社會的發展進程。人們在網路世界裡盡情遨遊,享受網路帶給公眾的種種便捷與進步。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雖無狄更斯《雙城記》中描繪的世界那般矛盾,不可否認,當前網路中仍有一些“毒素”存在,網路謠言的屢禁不止,網路色情充斥其間、網路暴力層出不窮、網路敲詐屢見不鮮……凡此種種,已嚴重侵擾網路安全,危害網路健康。在此背景下, “20xx中國好網民”流行語和故事徵集活動,正當其時。提升網民素養,弘揚網路正能量,清朗網路空間,其意義不言而喻。

做中國好網民,人人可為,全民有責。責任不能泛化,也不能虛置。據CNNIC第3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在我國目前6.49億網民當中,青少年占80%,成為網路“主力”。故做“好網民”,青年人更應當仁不讓,爭當先鋒。

爭當網路好公民,是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青年是標誌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清朗網路空間,關乎民族未來發展,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這一宏偉事業的成功,需要當代青年的敢為人先。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代,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當代青年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休戚相關,共建綠色網路空間的接力棒,已經交到當代青年手上。

清朗網路空間,須全社會青年共同努力。青年群體富有朝氣、極具潛力,歷史昭示我們,贏得了青年,就贏得了未來、贏得了希望。在網路空間淨化的征程中,當代青年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綠色網路空間的實現便會擁有牢不可破的思想基礎;當代青年具備文明的網路素養,綠色網路空間的實現便會擁有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當代青年養成守法的行為習慣,綠色網路空間的實現便能匯聚起奮發進取的強大力量;當代青年掌握必備的防護技能,綠色網路空間的實現便能構築起堅不可摧的防禦壁壘。

《禮記》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清朗網路空間任重道遠,絕非一日之功,當代青年需志存高遠,百折不撓,爭當中國“好網民”,當代青年更需一種明辨慎思,一種篤行踐履。

理性思考,辯證思維。清朗網路空間,廣大青年爭當中國“好網民”,應從認知與思辨開始。保持客觀理性的思辨狀態,具備良知,擁有底線,面對新聞熱點,慎重轉發、客觀評論,真實點讚;擁有獨立判斷的價值取向,堅持自我,不受誘惑,面對公共事件,不人云亦云,不迷戀大V,不迷信“專家”。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廣大青年更應腳踏實地,勇於實踐,敢於擔當,堅決遠離媚俗傾向,自覺抵禦低俗之風,加強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在每一條微博、每一條微信、每一次轉發中,謹言慎行,爭當“四有”,用自己的一點一滴的行動使網際網路真正成為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

此外,青年不做置若罔聞的局外人,要做敢為人前的先行軍,要做弘揚正氣的“好網民”。用青春的熱情弘揚真善美,用青春的“俠氣”滌盪假惡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