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以用權演講稿

嚴以用權直指領導幹部作風的核心問題。領導幹部能否正確對待權力,按照規範使用權力,是每個幹部的第一道門檻和第一堂必修課。嚴以用權,嚴字當頭,嚴字是關鍵。那關於嚴以用權的演講稿該怎么寫?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嚴以用權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嚴以用權演講稿篇1

權力來自人民、源自法授,有權不可任性。明確指出,“縣一級工作好壞,關係國家的興衰安危”。“郡縣治,天下安”,縣一級承上啟下,縣一級治理在國家治理中居於重要地位。廣西4名縣委書記被查處,多源於縣委書記權力過於集中,用權不慎,最終走向違紀犯罪的深淵,“一線總指揮”當時刻謹記“嚴以用權”。

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嚴以用權是踐行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基本要求,決定了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也就要求全體領導幹部時刻把民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把民眾滿意作為行使權力的根本標準,這樣才能對得起人民賦予你手中的權力,體現我黨執政為民、造福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用權為民。

在與縣委書記研修班座談時曾指出,要正確行使權力,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縣委書記作為黨治國理政的“一線總指揮”,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不斷提高法治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用法治引領改革發展、改善民生和社會公正,要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築牢法治“籬笆”、遏制權力“越線”。

縣委書記要敬畏權力,慎用權力,為公用權,依法用權,履責用權,務實用權,剛直用權,陽光用權,廉潔用權,公正用權,踐行“三嚴三實”,乾好治縣安天下的重要工作。

嚴以用權演講稿篇2

“三嚴三實”既是思想要求,也是實踐要求。踐行“三嚴三實”,就是要把改進作風融入到黨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之中,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之中,融入到成都現代化國際化建設的各項工作之中。當前最緊要的,就是要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認真抓好第二批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六看”,切實解決各級幹部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匯聚全社會抓工作、搞建設、促發展的正能量。

對於領導幹部來說,“三嚴三實”落實在服務百姓、管理社會、促進發展的日常工作中,最主要的表現就是用好權。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得好造福人民,用不好禍國殃民。幹部作風,首要就是正確對待手中權力的問題。從這個角度而言,“二看用權嚴不嚴”可謂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

嚴以用權,是檢驗一個黨員幹部是否踐行黨的宗旨的基本標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了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人民願望、滿足人民需要、維護人民利益。每一個黨員領導幹部,無論職位高低,職責大小,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其手中的權力,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只能用權為民,謀利為民。同時,嚴以用權也是建設法製成都、法治國家的必然選擇。黨的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權力的運行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嚴以用權,就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行之有規,錯之有責。

嚴以用權,不僅是廣大黨員幹部為官從政的基本準則,也是一方發展的重要保障。當下成都,正在加力加勁全面深化改革。xx屆三中全會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為起決定性作用,充分說明了市場的重要性,為此,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把“著力加強以市場化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確定為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牽引”。市場經濟說到底就是“法制經濟”,也就是說包括政府在內的一切市場主體都應嚴格依法辦事,敬畏法律、制度權威,使權力觸角不得隨意延伸,使社會和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充分涌流,讓民眾最終得益。對於市場主體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於政府而言,法無授權不可為。這個“不可為”,不僅意味著“簡放”,意味著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公開權力清單,也對長期以來一些黨員幹部的越界執法行為敲響了警鐘。不管出發點如何,不管目的如何,沒有執法權,就不能越界執法,手中的權力,得處處受“制”,把公權嚴格限制在邊界範疇里,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是濫權,就是違法。

同時,權力意味著責任。在其位,謀其政,不承擔責任,就要交權,就要下台。每一級領導幹部,都應明確職責所在,對該幹的事做到胸中有數,不當“糊塗官”,不當“無為官”,行其權,盡其責。如果遇到矛盾繞道走、碰到困難往後退,成都的發展就沒有明天。

今天的成都發展正是爬坡上坎的緊要關口,各級領導幹部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嚴用權,慎用權,做到掌權不迷失,用權不逾矩,以過硬作風擔發展重擔,增人民福祉。

嚴以用權演講稿篇3

用“不任性”這一網路語言作表述,闡述了本屆政府工作“該如何運用權力”的重點,也警示了中國所有的官員,無論官位高低,無論權力大小,用權要慎重,不能任性。

“權力”的形成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最初,“權”是度量衡的一種,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後,權是量輕重的器具。隨著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統治者逐漸依靠合法的暴力壟斷而發號施令,“權力”含義逐漸演化為“影響力和支配力”。“權”無論是作為度量衡,還是支配力,均有一定尺度,不能任性。哪怕是古代,統治者的權力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公羊傳·桓公十一年》:“行權有道”,從字面意思理解,古代的權力行使也是要受到“道”的限制的,而這個“道”,也正是一種尺度。專制社會的權力尚且要受到限制,更何況是當今社會。當前,有的領導幹部在用權時背離了黨,背離了人民,將手中的權力用在謀私利上,將權力用到極致,最終受到了黨紀國法的懲處,而這些反面教材,都是不能正確行使權力,將權力的“公”性扭曲為權力的“私性”。

當前深入開展的“三嚴三實”和“忠誠乾淨擔當”專題教育中,有一個重要要求就是領導幹部要嚴以用權,不能隨意用權。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官員的權力無論大小,都是人民賦予的,都是公權,任何時候都只能用在為人民謀利益上。古人講,“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強調的就是用權為公,也指出“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要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xx屆四中全會後,中央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其中“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都劍指用權,從各個方面對領導幹部的用權行為作了規範,對權力作了極大的約束,在對權力的整頓及對貪腐行為的查處中,不斷有“老虎”、“蒼蠅”落網,讓人民民眾看到了中央的決心,看到了國家的希望。中央不斷為權力立規矩、劃紅線、定底線,讓“為官不易”成為一種常態,也進一步約束了官員的行為,保障了民眾的權益,一定程度上,可以這么說“官員過難日子,民眾才能過好日子”,官員都建立起為官用權的底線原則,真正做到嚴以用權,社會也才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