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師德演講稿

篇一

教師這個用筆耕耘,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的職業,它平凡、神聖,而且崇高;它崇高之處就在於教師將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融化在教育中,課堂中,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榜樣在前,見賢思齊,從教以來,在工作中,我一直堅持著一個樸素的信條,”乾工作,就得乾出樣子來”,作為一名體育專職教師,我時常把自己喻為台階邊的扶手,因為有了我,學生在攀登科學知識高峰的過程中才會更加順利。

我深知對學生所產生的教育影響,不僅僅靠自己的學識和教學方法,更依靠自己的人格和品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通過自己的言行,關心呵護每一位學生,能在學生心目中留下難忘美好的回憶。最近,我正負責學校田徑隊的訓練工作,有這么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有一位5年級的女生,她剛開始參加訓練時並不是很主動。這天訓練時,我又叫人去請她,只見她邊哭邊朝我走來,上前一問,才知是同桌的男生又欺負她,我說:”你應該告訴班主任教師,請她來教育他”,”我不敢告訴班主任,他…他…他會公報私仇的,他會記我名字的”。我笑了笑說:”那好!下節課老師來批評他”,你先去訓練吧!第二天下午第一節,當我走進教室,只見那位女生又趴在桌上哭,經了解,又是同桌無故欺負她,於是我便把握時機嚴歷地批評了這位男生。也許是我太嚴厲了,當排隊上課時,那位男生依然坐在座位不願列隊,我走進教室用命令的口氣要求他立即列隊,於是這位男生很不情願地排到隊伍中去,他側視著我,眼神充滿敵意。在課堂上,我有意安排這位男生負責一個小組的練習活動,並在課後小結時公正地對他課前,課中的表現進行了評價,這時我又瞄了一下這位男生,他的眼睛亮了,那種敵意的眼神不見了。而那位女生呢?她對我更加信任了,此後訓練她從不遲到。

老師們,我們只要真誠地關愛每一位學生,我們的形象將更加高大,我們的教育教學效果將更好,我們的教學質量也一定能不斷提高,我們將真正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

篇二

參加市級師資培訓班期間,我時常被教授、專家們或激精深的講座所薰陶。怎樣做一個合格的教師,怎樣做一個優秀的教師,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

自古以來,”傳道、授業、解惑”成為教師的職責。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教師的職責被賦予了新內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學生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里,這才算是盡了教師的天職。”新課程呼喚人們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係;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一種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心理氛圍。

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個案例,讓我深有感觸。在一節《媽媽的吻》的語文公開課上,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如痴如醉地體驗著課文所帶來的美好的愛。一位學生漂亮地回答了老師的提問。老師說:”假如我是你的媽媽,我真想給你一個甜甜的吻”。孩子們真的閉上眼睛等待著老師的吻。全場凝望著老師,教師走上前去,真的輕輕地吻了他。頓時,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後來,那位學生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是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天。

是啊,學生感到幸福、難忘是因為教師給了他們真摯的愛。這種愛深深地感染著學生,它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情感教學心理學》認為教學過程是知情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伴以某種情感。這個情感不僅會影響學生當時的情感和學習活動,而且會影響學生今後某些態度、觀眾念的形成以及個性發展。大家知道,學生被動學習乃至厭學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們的眼裡知識的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要改變這種現象,糾正不正確的偏見,就要善於挖掘蘊含於知識本身的情感,善於藝術性地賦予知識以情感,有了情感,適應就有了生命,學生就會感受其中的魅力和價值,對於自己感到有魅力和價值的東西,學生怎能不孜孜以求呢?

回想過去,我們耳邊時常響起振振有詞的抱怨:真是朽木不可雕啊!你們的父母究竟是怎樣教的!每當這個時候,其實應當羞愧的是我們。正是在這種痛心疾首的”聲討”下,那些尚未褪盡童真的臉上整日籠罩著”誠惶誠恐”與”小心翼翼”,以及與小小年級不相符的茫然表情。記得有人說過:當農民種不好莊稼時,他們會考慮自己的耕種技術是否有問題,而當教師教不好學生時,又是否都會自省呢?當那稚嫩的笑容過早地凋謝在你面前時,你的內心難道就沒有絲毫的觸動嗎?

於是,當我們面前呈現的是學生枯燥乏味的習作、喪失了靈性的眼神以及漠然而叛逆的神情時,我們應當自責與懺悔啊!因為我們沒有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的心裡移植到學生的心理,脆弱而無助的心靈,封存了他們種種美好的情感。因此,對學生而言,教師積極的情感比淵博的知識和高度的責任感更重要。帶著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學生怎能熱愛學習呢?如果沉甸甸的責任和淵博的知識伴著的是漠然的神情,那么,帶給學生只能是被動消極乃至失望、沉淪和彷徨。學校里的學習,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教師的良好情感能引發學生積極的感情反映。課堂上,要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就要善於營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圍,把更多的”情”和”愛”注入平時的教育教學,要給學生以足夠的心理安全感,這樣,學生才能帶著信心和勇氣主動地投入自主性的學習活動。

尊敬的同行們,請傾注你畢生的定力,堅持住心底那份充滿人情味的”愛心”吧。要知道,一個茲愛的眼神,一次輕輕的撫摸,一份小小的禮物,都會使學生如臨春風,如沐時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將改變教師的觀念、教師的生活、教師的行為。願我們真正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多給學生一點微笑、一點愛、一個吻,因為,它們實在太重要了,它表達了教師對學生的愛和撫慰,對他們健康成長的企盼。有了微笑與愛,便會從根本上消除師生感情的隔閡和距離。他們在微笑與愛中找到了自尊、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與人的平等與友誼,在微笑中生活,在微笑中學習,那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啊!

讓真摯的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吧!

篇三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壇風雨,從教多年以來,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我深深認識到: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要當好一名教師,就要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愛得專心致志,愛得無私無畏!

熱愛學生是師德教育的核心。隨著社會的發展,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深切關注,真誠地熱愛學生已被視為當代教師的師德之魂。因為:

一、熱愛學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諧師生關係的基礎。

任何教育的結果,都是伴隨著一定的師生關係產生的,其結果的好壞有時受師生關係好壞的影響,不同的師生關係往往導致不同的教育結果。今天的學生需要有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要做到這點,師生的關係應該是“民主型”的。因為在民主型的關係中,由於師生之間注意協商、溝通,關係比較和諧,學生的情緒就會輕鬆愉快,有個良好的學習心境。他們能在所認同的目標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學習的熱情也高;反之,若師生關係是“專制型”、“放任型”的,則會帶來學生情緒上的緊張或放任,造成內心煩躁、恐懼等,這種情況下自然不會有高效的學習。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要進行多方面的互動,產生矛盾在所難免。教師若能尊重,關心和熱愛學生,懷著一顆“博愛之心”與學生溝通,把其視為可傾吐心聲解決困惑的朋友,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保護,若有矛盾也能迎刃而解了。有時由於學生偏見或教師有“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觀念和行為,學生對教師的”好心”可能會產生誤解,但是教師只要走出這種愛的誤區,注意用正確的方式去體現對學生的尊重、愛護和關心,就能為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

學生的成長不只是陽光、雨露、麵包和開水就能完成的。他們需要一樣與植物和其他動物所不同的東西——那就是火熱而真誠的心。老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教師熱愛學生有助於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有利於創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等等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這幾年來,我是這樣熱愛學生的:

1.理智公正。

在教育中,我對學生的愛是理智的,不是盲目、衝動的。盲目的愛缺乏是非感,無明確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導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學生自身的不良因素。我對學生的愛是正直、公正、坦蕩、無私的,不是偏狹、庸俗的。如果我們希望學生品學兼優,德才兼備,我們就應當真誠地對待他。

2.堅持“三不”。

不挖苦學生。當學生做錯事時,我耐心開導,不挖苦、不訓斥,不拿大話威脅恐嚇,不體罰與變相體罰。如有的學生因作業沒寫好,或沒有按要求去做的,我會單獨找他談話,幫他找出原因。

不“心罰”。“心罰”即對學生內在心理和精神的懲罰,它是與體罰相對應而言的。比如,說學生“生來就不是讀書的料,還有臉往這兒坐。”……這樣的語言侮辱了學生的人格,刺傷了學生的自尊心,。我會愛護學生,維護其自尊心,儘量避免對學生造成傷害。“老師的生命是一團火,老師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師的事業是一首詩。”……有關對教師以及教師職業的讚美之詞確實不勝枚舉。但我常常進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的行為是否與那些讚美之詞相符。以此鞭策我不斷進步。

3.嚴愛結合。

現實中往往愛好學生易,愛差學生難。我就要求自己不僅要愛“小天鵝”,還要愛“醜小鴨”。採取學生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對待學生,即嚴愛結合。我在尊重關愛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在嚴格要求的過程中也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友愛,努力創條件,使他們獲得成功。並且做到愛得得體、嚴而有理、有度、有方與有恆。

新世紀呼喚著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呼喚著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也呼喚著高尚的師德修養。教師擔當著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才能振興教育,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愛是教師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