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的演講稿3篇

同志們,朋友們: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問父親:"紅軍爺爺長征時為什麼不喝健力寶,為什麼不吃朱古力呢 "對於他們,長征已成為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它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人們到長征路上去追尋,去思考.一位重走長征路的年輕軍人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地址都成了遺址,笑容都成了遺容;

長征是他們的苦難,苦難是他們的光榮."

就在那段風雨如晦的歲月,30萬紅軍經過長征,只剩下了3萬,而他們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這用無數生命寫下的英雄史詩,已成為中國革命和人類歷史上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一段永不磨滅的鐵骨精魂的回憶.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萬中央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長征.這時候,遠隔千里的蔣介石指著地圖狂妄地叫道:"他們是走向深淵,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後,當他面對追獲的一大堆爛草鞋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認,這股頭戴紅星,足踏草鞋的鐵流是不可阻擋的.

在長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紅軍將領的母親,在當地要飯,聽說兒子在部隊當官享福,便氣沖沖找上山去.隊伍正好開飯,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樹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帶.她流淚了,提起籃子將自己要來的生芋頭全部倒進了鍋里.就這,竟成為將士們難得的一頓美餐.為了歡迎這位母親的到來,戰士們演唱了自編的《牛皮腰帶歌》:"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原荒地好乾糧,熬湯煮菜別有味,端給媽媽來品嘗."老媽媽掛滿淚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這些可親可敬的戰士面前,她怎能不為之動情,為之自豪 還有一次過草地,一位在戰鬥中剛剛入黨的警衛員,為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檔案箱,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當他漸漸沉下去的時候,手裡緊緊攥著一塊白洋,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黨費.

長征中,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都有,然而隊伍每天都在頑強地向前,向前……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里驚呼這是前所未聞的神話.而遠涉中國的西方記者斯諾,則把這稱之為"東方魔力".令他們不解的是,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紅軍創造了這一驚心動魄的奇蹟 其實很簡單,就是頭頂上那顆鮮紅鮮紅的紅五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輝的希望之光.這正是千百年來我們所固有的,具有強大凝聚力,鼓舞力,戰鬥力和創造力的民族精魂.從孟子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歷史雄辯地證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即將邁入新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征.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我們同樣面臨著歷史和時代的挑戰.這挑戰,是一種更為長期,更為嚴峻的考驗.它表面上看起來並非那么艱難,那么壯烈,但要取得勝利,卻是相當不易的.當輕歌曼舞的大款們狂飲"人頭馬""xo"的時候;當某些達官貴人們大腹便便地剔著牙,瀟灑地鑽進鋥明閃亮的"現代王""藍鳥王""公爵王"的時候,當你為酒綠燈紅而意亂神迷,當你美好絢爛的嚮往化為烏有……

想一想長征吧,想一想那些60年前的人和事.如果說當年所面臨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權的話,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則是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把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帶入21世紀,這關係到當代中國的形象,關係到每一位華夏子孫的命運!

我們的紅軍在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他們的骨頭無疑是最硬的.面對敵人的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他們的性格無疑是最可寶貴的.在奔向21世紀的長征路上,我們同樣需要這種錚錚鐵骨的精神,同樣需要這種用黃河,用泰山塑造起來的民族性格,民族精魂!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當每箇中國公民都具備長征的鐵骨精魂時,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就會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並以此告慰長征路上那20幾萬不屈的英魂!

關於長征的演講稿
長征的演講稿(2) | 返回目錄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關於長征的紀念活動自然也就很多,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中央電視台崔永元做的一個節目,叫“我的長征”,就是要找20名志願者重走長征路。我報了名,不過沒選上,我想是因為他們看了我的照片後覺得我太象專業演員了,不適合參加這種平民化的紀實性節目。報名的時候我就在想一件事,如果見到了崔永元,他一定會用他那因為抑鬱症而失眠而熬的布滿血絲的眼睛看著我,然後問我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走長征路?”我想答案可以有很多,比如要體驗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比如要宣傳長征的偉大歷史意義;比如要考察長征沿途革命老區的風土人情,為老少邊窮地區的民眾做一點貢獻;甚至可以說是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等等,當然我不會告訴他我是為了減肥。其實這些理由都沒錯,但對於我來說,都不太真實。一個人如果願意在他的一生中拿出10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去走完一萬公里的路,他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不知道當年那些參加長征的紅軍戰士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當我每次看到關於長征的故事的時候,我總在想,是什麼讓這些人能夠走完這么長的路,而且是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冒著隨時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險。答案可以很簡單,是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可以再具體一點,是為了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和蔣家王朝,建立一個新中國。這些理由都很崇高,也很正確,但我不禁又想起了一件事。在鄧小平晚年的時候,他的子女曾問他:為什麼很少聽他講過去戰爭年代的事情,在長征的時候您做了什麼呢?鄧小平只說了三個—“跟著走”。

紅軍的全稱應該是中國工農紅軍,而其實它的主要組成成分是農民,是大多數不識的農民。我不清楚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列寧的革命理論他們能夠知道和理解多少,但我想有一點是清楚的,就是他們有堅定的反抗意志,反抗現有的政權統治,反抗外來民族的侵略,反抗階級壓迫和剝削,而他們知道,共產黨是能夠領導他們實現這些目標的,所以他們堅定地跟隨著共產黨,組成了黨領導的軍隊,不惜冒槍林彈雨,不惜拔山涉水,長征二萬五千里。他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並不知道這次遷徙的目的的在那裡,甚至連我們的黨中央也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才知道在陝北還有一塊革命根據地,那裡的領導人是劉志丹。但正是這些堅定的跟著走的大多數紅軍戰士,創造了人類戰爭史的奇蹟,原創文秘材料,盡在文秘知音網。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讓後人震驚的匯——長征。

跟著走是大多數人在長征中的選擇,是長征勝利的保證,但不是長征勝利的原因,長征的勝利開始於遵義會議,在此之前紅軍可以說是大潰敗,而且損失慘重。正是遵義會議確立了新的領導指揮集體,而新的領導指揮集體又實行了正確的方針路線,所以中國工農紅軍才擺脫了幾乎被徹底消滅的命運。由此可見,正確的領導,正確的方針路線對於一個團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上,與遵義會議有著同等重要地位,並且有著驚人相似性的另一個轉折點是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兩個會議同樣是用和平、民主的方式更換了中央領導集體,並重新確定了方針路線,一個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方針路線,一個在過去可能被視為背叛革命、大逆不道的方針路線。

為什麼會有這樣開天闢地的轉折?為什麼會有這樣歷史性的會議?原因很簡單,形勢所迫。在遵義會議以前,紅軍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根據地,傷亡近十萬人。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們的國家經歷了十年浩劫,國民經濟處在崩潰的邊緣。正是嚴峻的現實促使人們去重新思考,思考過去的方針路線是不是錯了;去重新選擇,選擇一條新的符合實事求是原則的道路。所以,我們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取得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但我們在此之前付出了什麼呢?付出了十萬人的生命,付出了一個國家十年的時間。

歷史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進入了XX年,在年初的人大會議期間,一條新聞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就是所謂“物權法草案違憲,背離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質疑。因為時間的關係,在這裡我不想就兩種觀點的孰是孰非談自己的看法。但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法律專業畢業的學生,我知道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自己的民法典,而作為民法重要組成部分的物權法,卻也因為這種爭論而推遲審議。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曾經提出不要討論姓資姓社的問題,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指導思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非常正確的,而且也取得顯著的成效。但時至今日,改革開放已近三十年,成績固然是巨大的,新的問題也出現了。醫療改革以後我們看不起病了,教育改革以後我們上不起學了,房地產改革以後我們買不起房了,而現在"八榮八恥"的提出也正證明了一個時代價值判斷的迷失.一個社會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而相應的制度、體制、觀念和文化等方面卻不能隨之發展的話,就必然成為其進一步前進的瓶頸。

如果說在三十年前我們不知道白貓和黑貓那一隻會抓老鼠,所以我們說“不管白貓黑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話,那么經過三十年的考察,是到了該選擇一隻貓的時候了,以便這隻有本事的貓能夠繼續抓老鼠。

如果說剛下水的時候我們可以摸著石頭過河的話,那么現在我們已經越走越深了,手已經摸不到石頭了,是該挺直身板,看看河面,選擇一條正確航線的時候了,以便我們能造一艘可以走的更遠的船。

在建國前夕,毛澤東曾經說過:“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到現在建國已經快57年了,我們的萬里長征走到了第幾步呢?

1935年長征路上的遵義會議,1978年建國三十年後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歷史向我們不止一次的證明了,一條正確的路線在一個國家發展道路上的重要意義,只有有了一條正確的路線,人民才能跟著走,才能取得象長征一樣的偉大勝利,象改革開放一樣的輝煌成就。但歷史也告誡我們,不要等失去了十萬人的生命,浪費了十年的時間以後,才知道那一條道路是正確的。

長征演講稿 長征的鐵骨精魂
長征的演講稿(3) | 返回目錄

同志們,朋友們: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問父親:"紅軍爺爺長征時為什麼不喝健力寶,為什麼不吃朱古力呢 "對於他們,長征已成為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它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人們到長征路上去追尋,去思考.一位重走長征路的年輕軍人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地址都成了遺址,笑容都成了遺容;

長征是他們的苦難,苦難是他們的光榮."

就在那段風雨如晦的歲月,30萬紅軍經過長征,只剩下了3萬,而他們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這用無數生命寫下的英雄史詩,已成為中國革命和人類歷史上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一段永不磨滅的鐵骨精魂的回憶.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萬中央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長征.這時候,遠隔千里的蔣介石指著地圖狂妄地叫道:"他們是走向深淵,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後,當他面對追獲的一大堆爛草鞋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認,這股頭戴紅星,足踏草鞋的鐵

流是不可阻擋的.

在長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紅軍將領的母親,在當地要飯,聽說兒子在部隊當官享福,便氣沖沖找上山去.隊伍正好開飯,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樹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帶.她流淚了,提起籃子將自己要來的生芋頭全部倒進了鍋里.就這,竟成為將士們難得的一頓美餐.為了歡迎這位母親的到來,戰士們演唱了自編的《牛皮腰帶歌》:"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原荒地好乾糧,熬湯煮菜別有味,端給媽媽來品嘗."老媽媽掛滿淚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這些可親可敬的戰士面前,她怎能不為之動情,為之自豪 還有一次過草地,一位在戰鬥中剛剛入黨的警衛員,為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檔案箱,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當他漸漸沉下去的時候,手裡緊緊攥著一塊白洋,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黨費.

長征中,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都有,然而隊伍每天都在頑強地向前,向前……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里驚呼這是前所未聞的神話.而遠涉中國的西方記者斯諾,則把這稱之為"東方魔力".令他們不解的是,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紅軍創造了這一驚心動魄的奇蹟 其實很簡單,就是頭頂上那顆鮮紅鮮紅的紅五

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輝的希望之光.這正是千百年來我們所固有的,具有強大凝聚力,鼓舞力,戰鬥力和創造力的民族精魂.從孟子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

羞",歷史雄辯地證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即將邁入新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征.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我們同樣面臨著歷史和時代的挑戰.這挑戰,是一種更為長期,更為嚴峻的考驗.它表面上看起來並非那么艱難,那么壯烈,但要取得勝利,卻是相當不易的.當輕歌曼舞的大款們狂飲"人頭馬""XO"的時候;當某些達官貴人們大腹便便地剔著牙,瀟灑地鑽進鋥明閃亮的"現代王""藍鳥王""公爵王"的時候,當你為酒綠燈紅而意亂神迷,當你美好絢爛的嚮往化為烏有……想一想長征吧,想一想那些60年前的人和事.如果說當年所面臨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權的話,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則是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把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帶入21世紀,這關係到當代中國的形象,關係到每一位華夏子孫的命運!我們的紅軍在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他們的骨頭無疑是最硬的.面對敵人的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他們的性格無疑是最可寶貴的.在奔向21世紀的長征路上,我們同樣需要這種錚錚鐵骨的精神,同樣需要這種用黃河,用泰山塑造起來的民族性格,民族精魂!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當每箇中國公民都具備長征的鐵骨精魂時,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就會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並以此告慰長征路上那20幾萬不屈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