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感恩演講稿範文

地震無情人有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地震感恩演講稿範文,希望能幫到你。

地震感恩教育演講稿

各位父老鄉親,義工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

首先,僅代表羅山義工協會全體會員,感謝盧會長對於本次活動的支持,感謝吳波老師對於本次活動的策劃和組織,感謝全體會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您們辛苦了!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就在四年前的今天——20xx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8級特大地震。8萬多同胞在地震中罹難。國人為之落淚,世界為之震驚。但是,任何困難都壓不到英雄的中國人民。在過去的四年里,地震災區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援助。同時災區人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迅速展開抗震救災和災後自救工作,災後重建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作為羅山義務工作者協會的一名會員,在此,我深刻的感受到:

一、我們應該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生命是脆弱的,那么生命不堪一擊。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有限生命去做有意義的事,也許我們都是平凡人,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幹出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我們能實實在在的過好每一天,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各種事情,在平凡的學習和工作崗位上也能創造價值,體現自己的價值,這也是一種有意義的生活。

二,我們必須時刻心存感恩之心,並將愛心施與他人。

人不可能一輩子順利,在我們困難的時候,接受了朋友或很多愛心人士的幫助,我們一定要時刻心存感恩之心。感恩不是自卑的、傷感的活著。感恩就要知道別人為什麼幫助我們,我們要珍惜愛心人士給我們創造的條件,努力工作,頑強自信的生活。懂得生活的意義,愛的意義。做一個好公民的同時,碰到需要幫助的人,及時的伸出我們的援手,將愛傳遞下去。

這次活動是由羅山義工協會主辦。羅山義工協會不是政府組織,也不同與企業,他是一個第三方組織,明了一點說就是一些富有愛心、並願意付諸實施愛心的組織。我們的組織成立於今年的4月22日。雖然是一個新的組織,但是在成立短短的幾周內,我們成功的組織了羅山義工會員入會儀式、敬老院愛心行動、我愛羅山愛環保公益晚會等活動。作為義工協會會員,我誠邀各位朋友加入羅山義工協會。人人獻出一片愛,世界將變的更加美好。加入羅山義工協會,敬請關注新羅山網。朋友們,羅山義工協會隨時歡迎你的加入!

同時,也預祝本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謝謝!

地震感恩教育演講稿800字

老師們,同學們:

清風徐來,紅日升起,當國旗在學校校園伴隨著雄壯激昂的國歌聲高高飄揚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感受到這是多么幸福安寧的生活?你有沒有為此對這份幸福充滿感恩?這些日子,我是如此強烈地感受到了這些,但是我還想到了那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卻承受著巨大痛苦的地震災區的同胞們,他們遭遇到毀滅性的人生浩劫,他們正忍受著家破人亡的悲傷,正面對著大片大片的廢墟而茫然無措……學生,老師,醫生,病人,農民,工人……他們都因這場無情的災難而長眠地下,永遠都不會回來了。有些孩子因此失去了父母成為了孤兒,有些父母因此失去了最寶貝的孩子,白髮人送黑髮人……他們別無選擇,只有承受,承受那巨大的痛苦。

20xx年 6月5 日我們受命於蒼溪縣人民政府組成的現役軍人預備隊趕赴廣元地區受災最嚴重的青川縣,救援地點是竹園鎮馬鹿鄉、七佛鄉、涼水鎮、關莊鎮。當我們一到災區,所看到的現實是如此的殘酷,深層地了解它更是令人痛苦。到處房屋坍塌,山體滑坡,交通堵塞,不知多少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看到這些家庭破碎、房屋破碎、田野破碎、城鎮破碎的場面,哪一個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能不淚眼婆娑,哪一個流著中國血,喝著黃河水的中國人能不想加入到抗震救災的行動呢?今天在座的同學們當中,不時有個別的還說學校一伙食團的飯菜這樣不好吃,那樣不合胃口,我認為這些同學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你們知不知道災區小朋友們吃的啥,生活得怎么樣?你的父母在外打工,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呢?儘管我們在災區勞動強度那樣大,生活那樣艱苦,沒有一人像你們那樣說過生活的這樣和那樣,大家都堅持下來了。多少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眼下他們靠國家供給,他們的零花錢找誰要,飯不合胃口他們又找誰訴說呢,我認為滿足是做人的根本。

你們作為一個社會人,從小要學會感恩,感恩父母給了你們一付好身體,感恩社會給了你們的幸福生活,感恩老師給了你們知識的財富,感恩學校為你們提供了幽雅安全的學習環境,感恩於人,回報社會,同學們,這就叫做人的本能啊!

我們的國旗依舊在空中迎風飄揚,它是那么的鮮艷,就像我們內心的熱血,我們華夏兒女的熱血。我們要齊心協力和災區的同胞在一起,幫助他們,鼓舞他們,站立起來創造出新的幸福生活。我們祝願,我們祝福:“讓我們勇敢地面對,努力學習,回報社會,堅韌地挑戰那無情而多變的磨難,讓我們永遠地憧憬,不斷地創造,那溫馨而美麗的人間。”

玉樹地震感恩演講稿

地震無情,人有情

那一天,值得中國銘記;那一刻,將我們的心相連;那一秒,多少家園化為灰燼……

獨特的生存環境、宗教信仰、自然禁忌造就了高原藏族燦爛而神秘的傳統文化,玉樹是青海省藏族文化保存最完整也是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他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無不體現出人與自然環境的一種和諧互惠的關係。玉樹素有“法會之鄉、江河之源、歌舞之地”的美譽。這裡的盛夏,是令人陶醉的黃金時節,灑脫飄逸的歌舞、美侖美奐的服飾,帳篷城的異彩、賽馬……

然而,地震就在這裡降臨了。

玉樹發生了7.1級地震,災區的設防薄弱,土木結構的房屋破壞嚴重。由於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所限,災區的房屋結構類型以土木、磚木結構為主,抗震能力差,損壞比較嚴重。需要救援的地方特別多,可什麼工具都沒有,只能靠雙手。缺乏大型機械,缺帳篷,缺醫療器械、藥品,缺醫務人員。4000米的高海拔,冷如寒冬的氣溫,脆弱的交通,語言的障礙,玉樹的救援面臨著困難,

災難再次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軍隊武警公安民政醫療等各個部門迅速行動, 投入到了緊張的救援中。與此同時, 個人、企業、民間組織也開始自發地捐款捐物, 愛心正源源不斷地湧向災區, 和死神進行賽跑。經歷了兩年前汶川大地震的磨鍊, 無論是政府, 還是民眾, 都有了更豐富的經驗去應對自然災害。這讓我們在悲傷中感到些許欣慰。

儘管科技日漸發達, 地震仍然不可預知。面對天災, 一個偉大的民族應該堅強挺立, 也應該不斷進步。

當災難又一次猝然降臨,遠在千里之外的同胞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要心連心,手牽手,肩並肩,共同戰勝這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