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姿態語言運用的原則

態勢語言是說話者必須具備的一種非口頭語言。它是說話者通過自己的身體姿態、儀表風度、手勢動作、面部表情和服飾打扮等來表達情意、傳達信息的一種無聲語言,是語言表達中不可缺少的直觀性因素。現代科學表明,態勢語言與書面語言、口頭語言一樣,可以表達感情、可以交流信息、可以被人理解、可以自成體系。但是姿態語言的運用是有原則的。

要有目的性。

下意識的態勢一般沒有明確的目的性,比如,有時一種手勢、動作的產生,出自下意識,純粹只是生理上的要求,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不過這種手勢、動作還是有用的,它可以幫助演講者把聲音有力、有情、生動地送出去。假如我們把這種態勢由不自覺變為自覺,由不夠準確、優美變為準確、優美,以加強號召力和鼓動力,可進行加工,使之變成具有目的性的態勢。而有意識的態勢則具有很強的目的性。有意識,就是要使一揮手,一擺頭,身子或向前傾,或往後仰,都有內在的根據,清楚的用意。

要確要精煉。

所謂確要,就是準確、優美,要由演講者內在的思想意圖決定,要能恰當地傳情達意,具有補充或加強話語、幫助聽眾理解、促使聽眾接受的作用。所謂精煉,就是要以少勝多。手勢動作對於每個人來說,一來庫存就不多,變來變去也不會出現什麼新花樣,要是隨意使用,或者多次重複一種手勢動作,就可能喪失其功效。

要自然活潑。

自然,就是反對造作,強調活潑,就不要單調呆板。沒有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缺乏內在的根據,哪怕有意識去做一種手勢,一個動作,目擊者也可能認為你節外生枝,造作正如著意表演一樣是有害的,而單調、呆板也同機械重複一樣,會使人失去興趣。

要堅持自己的個性。

態勢的表現同演講者的性格氣質緊密相連,而且個人的性格氣質往往“規定”了他的態勢特點。一個開朗、爽直、麻利、說話辦事都十分快速的人,他的表情動作,尤其是手勢動作,一般表現為急速、頻繁、果斷、有力;一個比較內向的人,他的態勢表情往往又表現為動作緩慢,手的活動範圍較小,而且變化不多。因此。我們在運用態勢進行表達、交流的時候,必須保持自己的個性特徵,顯示自己的風格,切勿一味模仿別的什麼大演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