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教師培訓講課稿

自XX年9月《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頒布實施至今,已有幾年的歷史了,《綱要》中許多教育理念都逐漸被大家所熟悉和認可。並且,或多或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拿我們幼稚園來說,變化也是可喜的:無論從管理,從教學,從教師的專業成長,從環境創設等方面來說,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特別是教師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對幼兒、對幼兒教育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綱要》中的終生教育理念,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幼兒不僅要學習粗淺的知識、技能,還要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2、給幼兒創設了良好的育人環境。3、基本改變“國小化”模式等……)

燃而,貫徹落實《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的角色轉化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不難看到我們離綱要要求還有很大很大的差距:

最主要的就是對“人”的漠視和忽視。

“填鴨式”、“灌輸式”

以教師為中心

注重教學結果

忽視個體差異

輕非智力因素培養

古話說:“溫故而知新”。在大家都深入貫徹《綱要》精神的今天,我們很有必要再回頭,仔細研讀綱要,重新深入領會其中蘊含的種種教育理念,從而促進幼教工作的深入發展。

《綱要》是什麼?

《綱要》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綱要》所需要的實踐技能

一、實現教育觀念,教育行為的轉變

1、重新確定自己的角色定位,建立新型的師幼關係

《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傳統幼兒教育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一、二、三,快坐好”、“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顯示出教師是教育方案的設計者,執行者,是知識、技能的傳遞者,是幼兒行動的指揮者。因此,對教師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倡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種定位使教師由傳授者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這就要求幼兒教師更新觀念,不斷地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觀察幼兒、理解幼兒,尊重幼兒入手,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案例:在一次幼稚園的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有一節小班的音樂活動《小雞和老鷹》,教學過程中有一環節是需要師幼互動的,第一步先由老師扮演“老鷹”,請一位幼兒扮演“小雞”,根據音樂和情節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遊戲。第二步請一位幼兒扮演“老鷹”,老師扮演“雞媽媽”,再請幾位幼兒扮演“小雞”。這時老師說:“誰願意扮演老鷹的小朋友請舉手”。有一位小男孩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說:“老師,我!我!”,這時老師看了他一眼馬上又把目光轉移到其他地方,老師好像在尋找其他的小朋友,沒把這個小男孩放在眼裡。這時的小男孩心裡特別著急,看到老師沒選上他就立刻從座位走了出來,小男孩依舊把小手舉的高高的並對老師說:“老師,我要當老鷹,我要當老鷹!”。這時老師已經看中了一位身上穿的服裝類似老鷹羽毛顏色的幼兒(後來知道這是老師事先安排布置的)。小男孩的願望沒有得以實現,這時老師請小男孩坐回座位去。而選中的這位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不高,老師請他出來當“老鷹”時,他卻慢慢地從座位走出來。老師還強調:“你們看,這位小朋友的衣服像不像老鷹的羽毛”?遊戲開始了,老師帶領一群“小雞”出去玩,並提醒“老鷹”要抓“小雞”,“雞媽媽”全力保護“小雞”的安全。遊戲正在進行的過程中,小男孩又從座位跑了出來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非常投入地飛舞著雙臂扮演著老鷹的角色。從小男孩的臉部表情可以看出他有一種滿足感,雖然是自己在飛來飛去,但他的 遊戲結束時,他很開心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小男孩的表現,使這一環節達到了高潮,他的這一舉動,給在座的聽課老師帶來了特別的樂趣,大家都很開心,但高興之餘應該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

教師對事先預設的東西關注較多,對教學過程中幼兒生成的東西關注較少;教師過多地追求表面的形式和注重最後的結果。而教師對自己角色的認定是:一個教育者、指揮者和知識傳授者,而幼兒是教師計畫實施的配合者與服從者。她對幼兒的期待是,老師分配角色時他們應該安靜認真地坐在位子上聽從老師的安排,不許亂喊亂叫,更不能離開座位,否則就是不守紀律的孩子,老師不喜歡,更不願意請他上來遊戲活動。案例中的小男孩就是這樣的受害者,他與老師的規則、既定的要求相“違背”,而得不到表現自我的機會,由此可見,幼兒在這一活動中不是自己行為的主體,而是教師計畫實施中的配合者和服從者,這與《綱要》中所強調的“在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願望和權利,教師是幼兒活動材料的提供者,活動實施中的支持者和參與者”是相違背的。教育過程是在兩部分地位同等的人之間進行的相互作用,幼兒的思維發展與教師組織的學習內容、學習活動之間是一種雙向的關係,雙方都在影響和支配著對方。教學的側重點不在於傳遞與教授“客觀知識”,而在於培養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