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作文-給國慶節撒一把鹽

歲歲黃花,年年國慶,轉眼已到國慶57周年。

如今我們應該怎樣過個有意義的國慶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從1949年10月1日開始,1970年以前,每年都要舉行民眾大會來慶祝。北京天安門廣場有大會;各省、地、縣都有大會!每次大會上,有各級政府領導慷概激昂的講話,有工人、農民、解放軍代表熱情洋溢的發言,充分表達了各階層人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熱愛之情。大會以後,往往還要遊行。興致勃勃的人們都拿著一面彩色三角小旗,高呼口號沿街遊行慶祝。大會開始一般都在上午10點左右,游完回到家一般就是下午1---2點鐘。國家可能根據這個情況規定國慶節放假兩天,頭天慶祝,二天休息。那時,國慶是個慶祝和休息相結合的節日!

國家過去有四個法定節假日:元旦、春節、五一、國慶。很明顯,這四個假日兩種意義,元旦、春節屬一年更始,雖也是慶祝,但這個慶祝側重自然意義,是自然延續、生命延續的濫觴。而五一、國慶的慶祝則更多的是紀念,紀念先烈們創業鬥爭之艱苦艱辛艱巨和艱難。自然也是教育後代珍惜幸福珍惜時光珍惜一切來之不易,以強國為訓、以強國抱團、以強國而奮鬥不息!

大約從1971年起,北京的國慶不再舉行民眾大會,作這個決定可能是非常艱難的。眾所周知,當年發生了9.13事件,情況又暫未向國內外公布。天安門廣場上的大會是很難開的。於是例外地以各種遊園活動代替慶祝大會,自此形成慣例,以後的國慶主要搞遊園活動。

改革開放以後,許多遊園活動也不再由政府組織,人民民眾可以自由自在的開展多種紀念活動,於是每年9月30日晚的大型招待會就成為政府組織的正式的慶祝活動了。

自從北京不搞國慶大型集會式慶祝活動以後,地方上過國慶就隨意多了,集體民眾活動一般不再組織,民眾自由活動的空間進一步增大,人人感覺有許多放鬆的愜意。但事物總是兩方面的,每個人輕鬆固然是輕鬆了,但國慶的氣氛也輕淡了許多。特別是實行長假制度以後,各有關方面的目標是拉動經濟,民眾的目標是玩好休息好。於是我們的國慶似乎成了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幸福的節日,政治紀念的意義在廣大人民民眾來講是越來越“欲說有時近似無”了。雖然 政府每年還是要搞許多活動來紀念,但民眾的參與度不能不說越來越低了。

如果說過去幾十年我們經濟上很窮,為了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我們儘量減少民眾性政治活動,是很正確的。那么發展到今天,各階層人民民眾的生活都有了較大的改善,國家的國力也有了很大增強,但精神文明建設卻沒有相應跟上,在一些方面還有了較大幅度的滑坡,社會醜惡現象有增無減,告別革命、淡化理想、嘲諷激情、遠離艱苦奮鬥、曲解奉獻犧牲的思潮在一部分人,特別是在青年中有滋長漫延趨勢。形勢要求我們在物質生活較為富足以後,在精神生活上不可不傾注較大心力!

世界上許多國家對國慶是相當重視的,他們的慶祝偏重於紀念,偏重於民眾參與。他們的國慶素質養成,以至於單個體在國歌國旗面前的肅穆之態,對先驅烈士們的崇敬之情,使我們許多人汗顏。

我們不能再輕視於國慶節在政治上的紀念意義!

我們不能讓後輩兒孫只把國慶當作一個可以盡情玩耍戲鬧的日子!

現在如果不重視國慶及一切類似的可以凝聚民族心力的機會,我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趨進難度將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我想我們完全可以在不加大什麼成本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民眾的參與率,這樣過一個頗有意義的國慶節:

在每年國慶節的上午七---八點左右,全國各級各單位都舉行升國旗儀式,上至國家部委,下至鄉街村組,凡是在家不外出的男女老少全應參加。之後單位組織看錄像、聽報告,內容就是創業、建國、英烈、奮鬥、犧牲,不斷喚醒大家的記憶細胞。每年換樣,國家可以多錄製一些這樣的音像製品以供使用。之後還可組織一些小座談,供大家暢談感想,但時間不要超過上午11點鐘。不要耽誤大家回家吃飯。(時間太晚全體“撮一頓”,則一切意義全失)

更進一步,如果有可能,還可以全國或全省定一個統一時間,屆時各個電台、電視台都高奏國歌,全國或全省同聲齊唱,讓雄壯的鏇律洪響於天上人間。這一刻,凡是能夠停止活動的人群、物事,全都停下來,恭敬肅穆,共同領受這莊嚴的“國慶時分”。用這一刻來增強民族凝聚力,增強每個人的國家興亡責任感。堅持每年如此,相信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效果。

國慶七天假期,只用這不多一會兒時光,進行一個愛國教育,我想反對的人不會太多吧?特別是這也並不影響“國慶黃金周”!

也就是說在基本不改變民眾已習慣了的節日過法的基礎上,小撒一把鹽,從而使國慶味兒的濃度更厚一些,效果更好一些。

每年元旦也可以舉行升旗儀式,程式稍微作些簡化。

每年“五一”也應該搞一個民眾性的紀念活動,把這個假期從思想政治上利用一下,這都不妨礙民眾的休假。

全體民眾參與性的政治活動適時地多少開展一些,相信於我們國家民族會有很大好處的!

同意拙見者,請完善之,共同來使我們的國慶過得更有意義一些,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