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字的意思解釋

  • 拼音:
  • 部首:
  • 筆畫數:7
  • 五筆:kgdu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後擴展至淮河下游一帶:吳鉤(古代吳地出產的一種彎刀,後泛指鋒利的刀劍)。吳越同舟(喻過去的仇人由於當前利害一致而成為朋友)。
中國東漢末年三國之一:吳下阿蒙(喻原先學識粗淺的人)。
泛指中國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吳語。吳牛喘月(喻見到類似事物就膽怯害怕起來)。
姓。

筆畫數:7;
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1134
筆順:豎折橫橫橫撇捺
筆順說明:提為橫,點為捺,豎勾為豎,橫折或豎提都為折。



【動】
(會意。從口,從矢。矢(zè),象頭的動作。合起來表示晃著頭大聲說話。本義:大聲說話,喧譁)同本義〖peal〗
不吳不敖,胡考之休。——《詩·周頌·絲衣》。傳:“吳,嘩也。”



【形】
[方言]∶大〖big〗。如:吳魁(大而平的盾);吳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


【名】
吳國〖Wustate〗。公元222—280年孫權所建的國家。如:吳越(古代的兩個敵對國家。借指仇人);吳歈(吳地的歌聲);吳牛見月(吳地的牛怕熱,看見月亮以為是太陽,喘息起來);吳越氣脈(比喻較高的水平和標準);吳頭楚尾(指吳楚之間的地區)

吳承恩
WúChéng’ēn
〖WuChengen〗(約1500—約1582)。明朝文學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家庭貧寒。自幼喜愛野言稗史。博覽群書。他根據民間流傳的唐僧取經故事和有關話本、雜劇,寫成著名長篇小說《西遊記》
吳音
wúyīn
〖dialectofWudistrict〗指吳語,吳方言
醉里吳音相媚好。——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