菑字的意思解釋

  • 拼音:
  • 部首:
  • 筆畫數:11
  • 五筆:


初耕的田地。
開荒:“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
姓。



插入:樹立:“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
枯死而未倒的樹:“周公之狀,身如斷菑。”
車輻插入轂中的部分。
矮牆。
剖析。


zāi
古同“災”:“不逢天菑,不遇人害。”

筆畫數:11;
部首:艹;
筆順編號:12255525121
筆順:橫豎豎折折折豎折橫豎橫
筆順說明:提為橫,點為捺,豎勾為豎,橫折或豎提都為折。


【名】
(形聲。從艸,甾(zī)聲。荒地,故從艸。本義: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同本義〖fieldthathasbeenundercultivationforoneyear〗
菑,不耕田也。——《說文》。按,古文從田,巛聲,小篆又加草耳。不耕田者,不耕而才耕之田也。
不菑畬。——《易·無妄》。董遇注:“菑,反草也。”
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爾雅》
耕穫菑畬,時時利賴其用。——明·徐光啟《甘薯疏序》
又如:菑畬(開墾一年和三年的地);菑畝(初耕的田地)
直立而枯死的樹木〖witheredtrees〗
其菑其翳。——《詩·大雅·皇矣》
周公之狀,身如斷菑。——《荀子·非相》



【動】
開墾;耕耘〖openupwasteland;reclaimwasteland;ploughandweed〗
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書·大誥》
又如:菑畬(耕耘;又耕稼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菑攘(開拓;平定)
另見zāi“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