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作文550字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你醒來時候,問候你好;升起的陽光,哼著歌謠……”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我們迎來了《開學第一課》。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引入了“家風”的元素,以“父母教會我”為主題,來引導我們一步步走向未來,走向成功。那么,父母究竟教會了我們什麼呢?他們教會我們如何去孝順他們,教會我們如何去愛身邊的人,教會我們禮儀,教會我們自強不息……

父母教會了我“孝”。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的為人就可想而知了。孝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感恩和扶助。尊敬父母,關愛長輩,這就是中華文化——孝的魅力。長大以後,我們一定要以自己的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關愛以及他們的養育之恩。

有孝就有愛,愛是很多人都覺得美好的一個詞。他在生活中廣泛存在:在家裡,有父母的疼愛;在學校,有老師同學的關愛;在街上,有心善人對殘疾人的憐愛……總之,他無處不在。爸爸媽媽曾教育我們,讓我們不但要愛自己,還要愛他人,愛生活。就像秦勇父子一樣,雖然兒子“大珍珠”患有重度感統失調症,但秦勇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用自己的父愛改變著“大珍珠”的未來。愛就讓這樣及時地表達,不能夠等待。

其次,我們還要牢記父母和老師的教導,要講禮儀懂禮貌。中國,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守規矩、懂禮貌當然也是禮儀的體現。媽媽常常教育我說,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樣兒,不要整天都弓著個腰,要豪放而不失禮節這樣被人才會喜歡我。所以我一定要講禮儀、懂禮貌,做一個受人喜歡的好孩子。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受益匪淺。從此以後,我一定會做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知道關愛他人,講禮儀、懂禮貌的文明小衛士!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20xx《開學學第一課》講的是父母的教育,父母的教育對我來說至關重要,有些孩子缺少了父母的教育而毀了一生。父親因為我們把英俊瀟灑丟下,做一個無怨無悔的好爸爸,母親因為我們把青春美麗丟下,做一個稱職的好媽媽。《開學第一課》節目中,鄭淵潔、容祖兒、秦勇以身邊看似的小事,向大家傳遞出父母愛之偉大。那時,我又想起了我的父母,他們對我們的愛又何曾不是這樣偉大!

父母是我們的老師,雖然不能說是學習中的老師,但是他們是我們生活中的老師,他們教會我們說話、走路、禮儀、禮貌等各種習慣。這怎么能說他們不是我們的老師呢?

在我讀二、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跟媽媽出去玩,出門時,我拿了一個香蕉吃,吃完了之後,我隨手一扔,就扔在了樓梯間。這時媽媽正在穿鞋子,看見了我這樣做,就說:“鑫怡,你怎么能這樣了?香蕉是滑的,如果那些老爺爺老奶奶沒看見,一踩著,就會摔得不輕的!”我明白了立刻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媽媽關好了門,把鄰居家的垃圾;拎起就準備走,我呆了,問媽媽:“媽媽,你眼花了嗎?我們沒有垃圾啊?”“鑫怡,別人鄰居黎爺爺平時對你這么好,看見你就給你買好吃的,別人多好啊,難道你不應該感謝人家嗎?彎腰之勞,多簡單啊,又不會缺胳膊少腿,所以說要多為別人著想。知道嗎!”從那天開始,我就知道中華民族的禮儀、禮貌的偉大!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它蘊含著許多文化,禮儀、禮貌是任何外地人學不來的。我真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因為他們讓我是中國人,是他們讓我知道了中國文化的偉大!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第一個課題是潛能。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潛能,但是潛能可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的。還要看你自己是如何將它挖掘出來,並通過不懈的努力來增強它,那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潛能。就像四川省桑棗中學的同學們,在汶川大地震中他們激發了他們的潛能2200多名同學沒有驚慌,有序的下了樓,但是只用了1分40多秒的時間就集合到了操場上,這真是一個偉大的生命奇蹟啊!但是這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到的,那還要靠他們那堅持不懈的努力,努力的練習才能有今天的奇蹟,他們才是生命的王者。

第二個話題是堅持。在面對災難和自然災害中只有堅持,才會有生存的希望。如果一開始就放棄了自己,放棄了生存的希望,活下來的希望就會完全破滅。就像在一個遙遠的小山村裡的一個14歲女孩,她帶上家人為她準備的飯菜就上學去了,她想走對面的山路,好節約時間,可是她不知道那裡到處都是自然形成的天坑。結果她腳一滑就不幸落入了一個深達40多米的天坑中,大一開始只能哭,可那樣還是沒人聽見,她餓了就吃地上媽媽給她準備的飯菜,吃完了就吃樹上的樹葉,小草。渴了就喝石壁上的露珠。最後她用自己的力量,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拉著樹枝終於爬了上去。天使給她力量讓她走出了這個鬼門關,所以說堅持就有生存的希望。

第三個話題是團結。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打敗強大的對手。取得最後的勝利。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每一舉動都會深深印在腦海里,父母教會了我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都說婆婆和媳婦的關係很難相處,而我媽媽則不是,她大約每天都打電話給農村的奶奶,問她吃得好不,穿得暖不,如果家裡閒,就去農村和奶奶做自己想吃的東西。爸爸更加孝順,奶奶生病時,他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奶奶,在我們村里,爸爸是最孝順的。

記得一次,我去奶奶那裡玩,看見一個老奶奶正在乾農活,我也跑過去跟著乾,後來才知道,她兒子很不孝,平時在家遊手好閒,都不幫她做農活。但她卻說我很孝順,幫著她做,這時我覺得像吃了蜜一樣甜,我和老奶奶聊著聊著,才發覺天色已晚,回家的路上,我自己在心裡暗暗地想著,我一定要學爸爸媽媽那樣去孝敬長輩,要讓爸爸媽媽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爸爸和媽媽不僅對長輩很孝順,對我也是特別愛護,媽媽平時很嘮叨,不是這說一下就是那說一下,比如說,吃飯了沒?學習認真了沒?上課認真了沒?冷了加衣服沒?熱了減衣服沒?啊……等等,讓我覺得有隻小蜜蜂在我耳邊嗡嗡嗡叫,很頭痛,可是那一次,媽媽卻讓我很感動。

記得我和媽媽一早去看外婆,出門時還是個好天氣,可到下午的時候,氣溫就轉冷了,媽媽就將她身上的外套脫下來給我穿上,我問媽媽:”媽你不冷嗎?“,媽媽笑著說:”不冷呀!“。可是之後,媽媽還是感冒了。這雖是件很平凡的小事,卻讓我感到了媽媽對我愛護。

生活中,從平常的父母教會了我要對長輩的孝敬,對晚輩的愛護。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愛》,我感觸良多,學會了孝對父母,學會了以愛對人,也學會了怎么樣最有禮貌的面貌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開學第一課》分為三個小節,每一個小節都有一位主講人,帶領所有的中小學生“做好自己”的奇妙世界中徜徉。

在三個小節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愛”這一節課,“愛”字以前中間有一個“心”字,意喻愛要從心出發,去對待他人,對待動物,才會有真誠的微笑予回報,是啊!但我看到電視中一個個有愛的感人故事,一種感動油然而生,有點想用愛打動他人的想法,便如緩緩上升的白煙,脈脈瀰漫在我心中的淨土,我們都渴望有人主動來愛我們,不求回報,可當每個人都抱有這種自私的想法時,世界將會沒有愛的滋潤,愛就像是粉嫩潔白的蓮花,只開放在土質肥沃的土地上,少而美麗,出淤泥而不染,擁有他的主人心靈必像蓮花一樣美麗,而沒有資格擁有它的人,裝出一副高傲冷艷、目中無人的架勢,便以為全世界都會趨之若鶩,殷勤地打理他們噁心的靈魂和自私的心靈。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愛從來都是不求回報的,再浩大的愛也有枯竭的一天,要想得到愛,就要先用等量的愛交換,就像有錢的人有時比窮人更懂得節約和理財,我們付出了愛,就總有回報的那一天,這樣哪怕你坐擁無數財富,卻得不到一句最簡單的問候,得不到純淨的微笑。

你曾有過對街上陌生人微笑嗎?陌生人亦回報你微笑的經歷嗎?如果你不主動對他人微笑,你獲得微笑的可能性可能只有微乎其微,但如果你露齒一笑,你獲得微笑的幾率也許少得可憐,愛也是這樣,如果吝嗇1%的愛,這樣我們連1%的愛都會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