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觀後感作文精選

20xx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今年開學第一課將圍繞“先輩的旗幟”主題展開,為我們講述紅軍長征路途上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來學習關於開學第一課的相關作文吧。

【20xx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觀後感:弘揚長征精神】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是激勵著廣大紅軍指戰員艱苦征戰的強大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里所說:“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澱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偉大的長征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繫民眾、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征與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將面臨著嚴峻的困難和考驗。

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征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著我們像當年的長征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

【20xx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觀後感:長征精神永不滅】

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在兩萬五千里長征戰略的過程中,經受了爬雪山、過草地、挨凍受餓,人類難以生存和死亡的考驗,特別是在敵軍前堵後追的長期殘酷浴血奮戰的戰鬥中,終於以無數先烈的代價,趕走了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推翻了腐朽的蔣家王朝,成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國才獨立自主,人民才將得以翻身解放。

解放後的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頑強拼搏精神和開拓創新的思維,使我國在工農業生產,文教衛生,科學技術,以及國防軍事高尖端的武器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和發展。這不僅改變了我國一窮二白的面貌,而且從一個落後而備受帝國主義欺壓、剝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一舉變成了繁榮昌盛的新中國。特別是經過了xx規劃的經濟建設發展使我國在經濟總量上趕超了日本,而穩居世界第二。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雄偉的挺立在世界的東方。

長征歷史的回顧,深深的教育了我們。在兩萬五千里征程的自然環境和極端殘酷的對敵鬥爭中,戰士們都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堅信勝利一定最後屬於人民。這是因為每一個紅軍戰士心中都有一顆為解放全人類,為實現共產主義事業終身奮鬥的堅定不移的政治信念。這就是紅軍戰士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動力。

長征歷史的回顧,深深的教育了我們。長征的革命隊伍,讓我們認識到,紅軍是一支戰鬥隊,更是一支身體力行的政治宣傳隊。長征革命隊伍的精神,鮮明的體現了一心為人民,一心無私的奉獻。為了人類的美好不惜生命,特別是團結互助,自力更生,艱苦樸素,嚴以xx,克服一切艱難困苦的革命精神,以及堅定不移的為解放全人類,為實現共產主義的政治決心,這就是長征精神的靈魂。

今天我們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時候,就是要以長征精神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思想覺悟,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到社區去組織民眾,宣傳民眾,使長征精神的正能量在廣大民眾中永放光輝。

長征歷史的回顧,深深的教育了我們。當我們今天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時候,深知今天勝利的成果是無數先烈們前仆後繼的生命代價。今天我們不僅要建設好國家,更要保衛國家的安全。

當前國際環境嚴重威脅我們祖國的安全,一小撮軍國主義分子,不但否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惡,還妄想進一步否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際會議對日本軍國主義國家定性的公告。從而卷土從來,進而為再次發動侵略戰爭找到法律依據。目前,安倍晉三以各種卑鄙惡劣的欺騙手段,籠絡有爭議的國家,和美國一起組成軍事聯盟,在東海、南海、xx島,大搞挑釁活動。在國內,安倍晉三違背廣大日本人民心中的和平堅守,強行通過武器出口三原則,進一步修改和平憲法的條款。

因此我們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今天,一定要居安思危,千萬不能忘記甲午戰爭和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今天的國際環境無論風雲如何變化,我們全國人民一定要緊密地團結在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周圍發展好,建設好我們的國家,堅決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那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中央集體領導治國理政方略。

當前四個全面和反xx和嚴以xx,這是共產黨先進性的標誌。只有這樣才能治理隊伍,才能統一思想,才能真正提高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只有這樣,才能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堡壘作用,因為黨的先進性是鞏固執政地位的生命線。

總之我們要充滿信心,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兩個100年和全面小康社會奮勇前進。

偉大的長征精神萬歲!

【20xx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觀後感:催人奮進的長征史】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長律長征》時,我眼前都會浮現出紅軍戰士那英勇無畏的身影、豎毅執著的腳步、頑強拼搏的精神。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他們,征服了千難萬險,他們,創造了人間神話。

今天,作為新世紀的主人,在慶祝長征勝利80周年的喜悅之中,我們又該用怎樣的行動來弘揚長征精神,繼續新的長征?

也許有的同學會說,現在不用爬雪山、過草地,也沒有機槍的威脅,匪徒的追趕,我們沒有必要走長征、學長征。

是的,現在我們生活是多么幸福呀!吃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有家長的關心,老師的教導,社會的關愛,艱苦的環境似乎已離我們悠然遠去,可是,親愛的同學們,你可曾看過,在升旗儀式上,有的同學站立不到一節課就支持不住;在教室里,有的同學的家長正彎腰在幫自己的孩子掃地;在學習生活中,一遇到困難就束手無策。我們,缺乏的不正是紅軍戰士那種面對困難英勇無畏、頑強拼搏的精神嗎?長征途中,紅軍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了強大敵,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今天,我們重溫長征的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程,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征精神,去傳承去發揚長征精神,進而培育我們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最急需的正是這種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向上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成功的動力,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現代社會不需要嬌滴滴的小姐,更不需要不能自理、自立的庸才

新世紀,新時代,新希望,新藍圖,一切都是新的。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在求實、創新的新長征途中,我們肩上負載著全新的理想,歷史的重擔。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就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書寫我們新的長征吧!

【20xx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觀後感:先輩旗幟不倒】

對於長征,我並不陌生,去年我就閱讀過紅軍長征的故事《飛奪瀘定橋》,被紅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動。今年暑假,我閱讀了《軍旗飄飄》這本書,重新閱讀了《工農紅軍長征》的相關內容,並且和媽媽一起上網蒐集了很多介紹長征的資料,使我對紅軍長征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骨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在我的心中,紅軍是一支被稱為天下無敵的隊伍,紅軍是一支能克服一切困難的隊伍,紅軍是一支不怕犧牲的隊伍,紅軍是一支創造舉世無雙的壯舉——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隊伍。在長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紅軍不騎將軍的馬,不吃將軍的糧食,最後英勇地犧牲了;雪山上,軍需部長為了把棉衣發給每一位士兵,自己卻凍僵了;沼澤地上,一個士兵快被沼澤吞沒時,旁邊的士兵為了救他自己卻永遠地埋在了沼澤地里……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都在向我們詮釋“不怕苦、不怕死”的長征精神,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進行了艱苦卓絕地鬥爭,英勇無畏地犧牲。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毛主席的這首《七律長征》,充分體現了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們學習長征精神,就要學習紅軍頑強拼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捨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其樂無窮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精神。

毛主席這樣評價長征:“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光輝地立在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史冊中,成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奮圖強,堅忍不拔,積極向上,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

長征,是中華民族永恆的精神財富,長征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要用“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去征服學習、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讀書,決不能浪費光陰,虛度年華,迎來自己人生的“盡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