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資源愛我國土徵文「優秀篇」

是大地賜予了我們對生命的認知,讓年少懵懂的心對這片熱土懷著一種滿腔的熱枕。小編分享幾篇珍惜資源愛我國土徵文給大家,歡迎借鑑!

珍惜資源愛我國土徵文【1】

在我第一次回到故鄉前,爸爸帶著幾分自豪幾分鼓動的對我:咱老家沂南縣馬牧池鄉西辛莊村那可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小山村!……

但是,當我回到老家一看,大失所望:這個小山村,土地荒蕪,人煙稀少,一座座荒廢的院落長滿了雜草,一聲聲低沉的鳥叫,令人心中頓起絲絲淒涼。這些荒廢的土地和院落為什麼沒有人去治理呢!?

爸爸說:這裡多數人家到城市打工去了,他們很可能永遠不回來住了。爸爸指著一戶廢院落說:這是你爺爺留給咱們家的遺產,你願意回來住嗎?我說:我才不回來呢!

我數了數,這個小山村像我家這樣徹底廢棄的院子一共有五座。村委主任告訴我們說:這個行政村共有這樣的院落35座,占地將近9畝,都是良田;村里收起來吧,沒這個權力,有關村民也不同意;不收吧,浪費土地挺可惜。唉,真是難辦呀!爸爸說這是我國農村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

據我查閱有關資料:目前我們山東省農村建設用地2304萬畝,占全省所有建設用地總面積的50%以上;國家規定農民人均建設用地不得超過150平方米,而全省農村居民點人均用地238平方米,遠遠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最高標準。我猜想,像我老家這樣廢棄宅子也一定被計算在人均用地238平方米之內,可實際上它已經閒置浪費了很多年了,是多么可惜呀!

另一方面,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多地少,耕地資源十分缺乏:我國人均占有土地僅相當於世界人均土地的1/3;人均擁有耕地1.40畝,只相當於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量的37%,約相當於加拿大的1/18,俄羅斯的1/1,美國1/8,印度1/2。土地資源形勢十分嚴峻。

現在,我們國家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這樣一來大把大把的錢財都流入了外國人的口袋?可像我老家這樣大片大片的荒蕪的土地為什麼不種植起來呢?那些廢棄多年的老宅子,為什麼不開發利用起來呢?

我是這樣想的:首先,按照就近居住、統一規劃的原則,建起漂亮美麗的小區,把村莊剩下的人都移居到小區里,小區里建上學校、幼稚園、醫院、健身場地,這樣可以大大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接著,把舊房拆掉,把地開墾出來,再建起一座座大棚,裡面種上各種瓜果蔬菜,讓專人培育,成為一個個大型蔬菜或糧食基地,這樣可以解決許許多多人的吃喝問題了。如果全省、全國都這樣搞,我們國家肯定能少進口不少的糧食瓜果。另外,像我們老家那樣有山有水的地方,還可以把周圍的山進行規劃、綠化、建設,修好公路,把有些舊房子整修一下,搞農家樂旅遊,夏天可以避暑,冬天可以滑雪打獵,肯定整個鄉鎮很快就會富裕起來。我們老家的沂蒙影視基地,就是利用馬牧池鄉長山莊農民不住的舊房子建起來的,現在每天都有好幾部電視連續劇在同時拍攝呢!而且現在還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員幹部教育基地。20xx年我去參觀過,那裡好極了。農民的生活也富裕了——你可能不知道,爸爸說這個村因為山多地少,當年是全鄉最窮的村,小伙子都說不上媳婦呢!現在,小伙子們找媳婦都要挑挑揀揀了。

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地是我們的聚寶盆,我們可不能浪費一分土地!

珍惜資源愛我國土徵文【2】

我的爺爺生活在農村,是位地地道道的農民。

原來,在爺爺家門口,有一片空地。聽爺爺說,在我小的時候,經常光著小腳丫,跑到那片空地上玩耍。尤其是在夏天的晚上,爺爺經常抱著我,與鄰居們坐在那片空地上乘涼,可以說,那片空地承載了村民的歡聲笑語。

為了不浪費空地,爺爺把它開墾成了菜園。每到春天,爺爺就會在菜園裡播下種子,我也象小大人一樣,幫忙施肥、澆水,笑聲常常迴蕩在菜園上空。從此,爺爺家餐桌上的青菜,都來自家門前的菜園,爺爺常常笑著說:“我們吃的都是無公害蔬菜。”

到了上國小的年齡,爸爸要把我接到縣城,我哭著說不同意。在走的那天,我偷偷地跑到菜園裡躲起來,但還是被爸爸發現了,硬把我抱到車上,並哄著我說:“過幾天,回來看你爺爺,看這片菜園。”眼淚止不住流下來,因為我喜歡小夥伴,喜歡在菜園裡玩耍,。

直到有天,與爸爸一起到爺爺家,那片菜園變成了機器的海洋。聽大人說那裡要蓋高樓,讓爺爺搬到裡面去住。我問爺爺:“你喜歡住高樓嗎?”爺爺嘆息一聲,說:“住高樓有點不習慣。”看到爺爺並不高興的面容,我的心都碎了,因為那片菜園已成為永恆的回憶。

在爺爺家住了兩天,難以見到爺爺的笑容,我也感到非常煩躁,因為機器的轟鳴聲,因為無處找尋自己的快樂。我趕緊逃離了爺爺家回到縣城,但爺爺卻無法逃離,因為他要面對機器的轟鳴,要面對失去的那片土地,還要面對失落的精神家園。

在課堂上,我知道了18億畝耕地紅線,知道了糧食危機,知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如果任由開發建設,誰來保證我們的口糧,誰給我們鳥語花香的環境,我想只有減少開發建設,我們才能守住口糧底線,才能擁有美麗的家園。

我深愛著那片土地,因為它曾是我快樂的源泉。

珍惜資源愛我國土徵文【3】

在我們村西的河灘邊上有一大片地,那裡是我們村的公共墓地,那裡有無數的墳頭和林立的石碑,墓地里野草長得老高,有時從草叢裡竄出一隻野兔;有時從草叢裡傳出幾聲野鳥的怪叫,叫聲叫人聽著怪瘮人的。每年放了暑假,我就回到老家,每天傍晚,退休的爺爺總愛帶著我到河灘邊散步,每當走到墓地的時候,爺爺總是很可惜地說:“多好的一片地啊!記得我小時候,這大片沙灘地里,每年種著西瓜,那大片的碧綠的西瓜地里擺滿了一排排碩大的黑皮西瓜,很是好看。我們在河裡洗完澡後,看瓜的老人會捧出一大塊西瓜,讓我們吃個夠,那紅紅的沙瓤西瓜甜著哩!因沙土地的原因,我們高莊的西瓜也因此遠近出名。”

爺爺曾多次向村長提議,把那塊墓地的墳頭剷平,種上莊稼,但村裡的人就是不同意,而且還有人指責爺爺是吃飽了撐的,多管閒事。爺爺常無可奈何地說:“這不是死人和活人爭地嗎?這么好的地不種莊稼,太可惜了!”

就在前年的10月18日,患高血壓的爺爺突然病倒了,爺爺在去世之前,反覆叮囑爸爸和奶奶:“如果將我埋在墓地里,千萬不能留下墳頭,更不能立碑,我要給村里人帶個頭,死後絕不占用一寸耕地。”爺爺去世後,爸爸遵照爺爺的遺願,把爺爺的骨灰埋在墓地的東北角,但是沒有留下墳頭。

也許是爺爺生前多次對村民的勸告,使村民改變了意見;也許是村民被爺爺的做法深深地感動了;也許是村民越來越意識到土地的重要性。今年春天,村里人一致決定把墓地里所有的墳頭剷平,在墓地里種上莊稼。

今年的10月18日是爺爺的祭日,我們去給爺爺上墳,遠遠望去,以前那片荒草遍地,墳頭,石碑林立的墓地,已是白花花一片,像下過的潔白的雪,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大片棉花地,那長勢旺盛的棉桿上綻開了雪白的棉花。祭奠完畢,我已是滿眼淚花,用手輕輕的觸摸著軟綿綿的棉花,像是爺爺那雙溫暖的大手。我想,此時此刻,遠在天國的爺爺看見這么大片潔白的棉花,也一定會很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