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傳遞愛心作文

愛,就像是一條綿延不絕的小溪,因為有它,才匯成了那生命的海洋;愛是一根根青青的小草,因為有它,才鑲成那生命的綠色;因為有它,才集成了生命的完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國中傳遞愛心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傳遞愛心】

很久以來,我都不知道年輕與富有活力是如此幸福。終於在這一天我懂了。從沒有去過敬老院,在參加了學校舉行的活動後,我深深的被震撼了。

三月的陽光暖暖的,敬老院的院子裡靜悄悄的,只聽見光禿禿的樹幹上小鳥在啾啾的叫著。在我原本的印象里,敬老院應該是華麗的,它有著白花花的牆壁,泛著光的地板和一群邊聊天邊吃著瓜子的老人,很是熱鬧。但當我提起腳,邁進敬老院大廳的門檻時,我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寂靜和寂寞。

迎面而來的是一排排枯瘦的老人,他們非常歡迎我們的到來。同學們為他們表演了節目。每一個節目結束後,他們都使勁鼓掌。在欣賞完精彩的節目後,就該到同學們和老人們談心的時間了。同學們有的攙扶著老人,拉著他們的手,去外面的院子裡曬太陽;有的和老人在屋裡嘮嗑。儘管有些老人的耳朵聽的不是很清楚,但我還是感受到了他們眼裡那種對傾訴的渴望,對交流的渴望。

在小時候,別人問我如果長大後掙了錢,怎么贍養爸爸媽媽?我就會自豪的回答:等我將來掙了錢,一定把他們送進最好的敬老院。因為我覺得在敬老院裡,都是些年相仿的老人,他們都有同樣的話題和同樣的喜好,在那裡,我的父母也許會很快樂。但是,現在我改變了想法,我覺得無論多好的敬老院,父母也不會幸福的,因為那裡沒有真正關心愛護他們的人,當他們老了的時候,他們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子女的愛,那樣才會很幸福,才會得到一種愛的滿足,其他的別無需求。

孩子們在身邊,會很快樂、幸福。但是反過來,那些沒有子女的老人,怎么辦?他們更需要精神上的撫慰。他們同樣也渴望有人傾訴有人關心。也許某一天,他們當中會有某一個人會默默的走了。沒人會記得他們。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他們的有生之年,讓他們感受到與有子女的老人一樣的開心、快樂和幸福。所以,無論將來怎樣,我都會盡全力去關心去呵護爸爸媽媽,陪伴在他們身邊,不讓他們有孤單寂寞的時候,儘管可能長大後有一些困難,但我會盡力的……

總有一天我們也都會老去。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老了,身邊沒有兒女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換位思考一下,也許更多的人可以體會到那些老人的悲涼了。也許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只是需要一聲問候,一點關心就足矣。

【篇二:傳遞愛心】

愛是純潔的,是無私的,是不朽的……愛,無處不在,有愛的地方就有歡笑,又感動的淚水。愛,會讓世界的每個角落裡放射出萬丈光芒!

校園是我們的另一個家,樹立校園就是家園的思想。校園是我家,美麗靠大家!

樹枝被折斷了;潔白的牆壁被“美化”了;過道上、樓梯上、操場上都有一朵朵“花兒”作陪襯,顯得更“美”了;同學們將她們的孩子——鮮花硬生生地從母親的懷抱中搶走了,微弱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同學們所“賜予”的“點綴”。

說到這裡,一段深刻的記憶浮現在腦海中——某節自習課,我們班的一個男生閒的無聊,就在桌子上刻刻畫畫。這難道是他在展現自己的才華嗎?不,不是的,這是在虐殺生命!試問,他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是那張無私奉獻的桌子,而別人卻恩將仇報,你的心還會不會痛呢?霎時,我的心已經感受到那張桌子正在鄙視著他呢,心中充滿了怨恨!

沒有愛,就會遭人痛恨;相反,擁有了愛,就會使人敬仰,等於擁有了一大筆財富。愛,是無私的,藏在世界的每個角落裡,當我們把它找出來給予別人,傳遞這份愛心的時候,同時讓別人也感到溫暖!

優美的環境是心靈的港灣、是靈感的源泉、是制勝的法寶、是塑造人的搖籃。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優美的環境是保證我們學習的必須條件。讓我們攜起手來,創造美好的家園,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都當好校園環保“小衛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句歌詞多美呀!愛,是無瑕的光芒是那么的耀眼刺目照亮了我們的未來。我們一起來傳遞這份愛心、傳遞夢想,手牽手,心連心,讓世界處處都開滿真、善、美的鮮花。就算太陽消失了,宇宙中所有的星球都沒有光亮了,“愛的光芒”依然會把整個宇宙照亮!

【篇三:傳遞愛心

倘若世界是一間小屋,那么愛心就是溫暖小屋的火爐;倘若世界是一棵大樹,那么愛心就是滋潤大樹的養料;倘若世界是一根蠟燭,那么愛心就是點亮蠟燭的火柴。

愛心是困難中不求回報的一點幫助;愛心是痛苦中情意濃濃的一聲安慰;愛心是病痛中無微不至的一點照顧。當別人遇到困難需要金錢幫助,你若不能借出,那么你給予她一個微笑,給予她一點希望,讓她振作起來,那何嘗不是一種愛心?你若不能給予她幫助,那么你在心中默默祈禱,那何嘗不是一種愛心?

愛心的定義不僅是你要付出多少,而是你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語都可以讓別人感受到愛,感受到陽光般的溫暖。愛心的定義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就要得到多少回報,而是不求回報、無私的付出。

我想,假如你給予別人愛心,那么你自己的內心也會非常充實、非常幸福的。捐款是為了奉獻愛心,你捐不了數額多的錢,那你所捐的一塊錢也是一份心意,倘若每個人捐1元錢,那全校就又捐出多少錢?所以團結起來的愛心更有力量!

愛心,使冰消融化,愛心是畫中絢麗的色彩。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心,那么世界將會變得多美好?讓愛從這裡起航吧!傳遞愛心!

【篇四:傳遞愛心】

愛,就像是一條綿延不絕的小溪,因為有它,才匯成了那生命的海洋;愛是一根根青青的小草,因為有它,才鑲成那生命的綠色;因為有它,才集成了生命的完整。

在一個晴空萬里的上午,我和我約好的幾位朋友帶著捐贈的禮物及一些當時氣候適合穿的衣服,滿載著大家的濃濃愛意,與我們的組長一同踏上了去往佛山福利院的路。我們打算幫他們剪頭髮,和他們玩遊戲。

我們走進福利院的大門口,發現裡面像住宿樓一樣,旁邊有提供給老人家的健身器材和休息場所。隨後,我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殘疾兒童的住所門口,我們看見這裡的孩子年齡相差很大,有剛出生的嬰兒,也有同我們年紀相仿的青少年。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有殘疾,有些還是智力障礙者,只有少數是孤兒。

他們見我們來了,大呼小叫,而有一些爬到視窗看我們。這些孩子都有些缺陷,而卻不怕生。我們得到工作人員的允許後,我們走進他們的教室,牆上只有一部電視,一排排的鐵桌椅映入我們的眼帘。我們開始和老師們一起維持秩序,讓那些孩子排好隊來剪頭髮,可他們哪裡像普通的小孩子一樣,到處跑來跑去,大呼小叫的,忙的我們團團轉。

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終於幫他們剪好頭髮了,個個比我們剛來的時候精神很多。現在我們才發現門外也有幾位孩子,我們出門一看,發現他們都不能走路,有的坐在輪椅上,有的睡在床上,還有一位很小的孩子,大約三歲多,被鎖在椅子上。我們都覺得很奇怪,這時一位老師走過來對我們說,他們是有精神障礙的兒童,病情輕的就抽搐,重的就自殘。所以把他們鎖住。

隨後我們有和他們玩了很多遊戲,轉眼到了他們的午飯時間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孤兒院。後來,我們再回去的路上都很快樂,因為我給予了他人關愛。也希望有的更多人能把關愛傳遞下去。

【篇五:傳遞愛心】

生活中處處需要愛,愛,無處不在。它也許是沙漠裡的一泓清泉;是枯樹的一片新綠;是生病時的一聲問候;是夜空中一顆顆閃耀點綴的星星……當然,愛心需要傳遞,但傳遞的不只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過程的享受。

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心地善良的小女孩,常常幫助別人,但當人們問她:“我該怎么感謝你才好呢?”,她總是笑著說:“把愛心傳遞下去,當你幫助其他人時,也告訴他們同樣的話,讓大家把愛心傳遞下去,這世界就充滿愛了!”,這個小女孩是多么純真,多么善良啊!

如今,父母也常教導我要關愛他人。記得那天,我看見媽媽滿頭大汗地忙著把我不能穿下的衣服一件一件地整理下來,我百思不得其解地問:“媽媽,這些衣服我穿不下了,是不是該扔掉了?”,媽媽板著嚴肅的面孔說:“孩子,這些衣服,我準備把它送給山區的孩子。”“咳,這些衣服有誰會要啊!”我若無其事地說,“你這孩子,平時就不懂得節約!要知道,山區的孩子要是能穿上我們這樣的衣服,都不知道有多珍惜!去把你不要的書整理一下!等會帶到三聯書店,就可以寄給山區的孩子們了。”我聽了,嘟囔著,極不情願地把書一本一本地收出來。等全部整理完後,媽媽帶我來到三聯書店,我一看,張著嘴差點說不出話來,這裡被圍得水泄不通,排著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長龍”,原來,這么多人都來奉獻愛心啊!許多比我小的孩子都來到了這裡。霎時間,一絲絲愧疚之意蕩漾在我的心頭。在書店的旁邊,我還看到一輛獻血車,上面貼著“獻血挽救生命”的大橫幅,絡繹不絕的人都從裡面走進去,我不禁感慨道:生活中的愛真是無處不在,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萬眾一心,將愛傳遞下去,這個世界將多么美好啊……不知不覺,輪到我“獻愛心”了,一位年輕的阿姨微笑著問我:“小朋友,你也來奉獻愛心呀!”“嗯,我想把我的愛心,一直傳遞下去,傳遞給山區的孩子們!讓他們和我一樣快樂成長!”旁邊的人都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為什麼大家都要頂著烈日來到這裡,為什麼許多人陸陸續續地從獻血車裡走下……因為傳遞愛心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它讓人學會了奉獻,學會了給予,淨化了內心最純淨的一角。

望著那條“長龍”,我感慨萬分,愛心的力量竟是如此強大,真希望愛心能源源不斷地傳遞下去。就在我沉醉在愛心之中時,一陣悠揚動聽的歌聲打破了我的思索,“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是美好人間……”聽著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我仿佛明白了些什麼。我又昂著頭,微笑著向前走去……

【篇六:傳遞愛心】

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裡的陽光,使貧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一泓人生沙漠的清泉,使疲憊口渴的人感到可貴的清涼。把愛心一直傳遞下去,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1979年諾貝爾和平獲獎者德蘭修女,被譽為繼1952年史懷澤博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最沒有爭議的一位得獎者,也是20世紀80年代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身家全都無償地奉獻給廣大生活在苦難中人民,然而,當她去世時,她的全部個人財產,就只有一張耶穌受難像、一雙涼鞋和三件舊衣服而已,但她傳遞給人們的是挽救苦難的無盡愛心。

這時,又令我想起一名中國人——杜聰,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哈佛碩士。本來略有潔癖的他,放棄了法國銀行副總裁的職位,辭去年薪百萬的工作,走進中國一個個的愛滋村,專職投助孤兒。4年裡,他創辦智行基金會,已經讓4000多名愛滋孤兒回到學校,其中已有400多個考上高中,超過100個考上大學。他犧牲了許多,但他擁有的愛心使許多人絕處逢生。

風,把種子送往到大地的每一角落,於是傳遞生命到處是繁花似錦;文化,把中華民族的精神與力量傳遞給一代又一代的學子,於是有了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愛心,把冬日的溫暖傳遞給人們,於是有了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感人精神。

就這樣,傳遞,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歲歲不改,源遠流長。

【篇七:傳遞愛心】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將至,為了慶祝這個節日,也為了讓社會一些沒法與親人團聚的老人不感覺到孤單,我們學校就準備為他們送去節日的祝福,傳遞著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問題和愛心。

我再次有幸被學校選中,剛一接到通知,就高興的一蹦三尺高,臉笑的像一朵花,一路上嘴巴總合不住。回到家裡,我一進門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也很為我高興,就立刻去幫我準備伴奏音樂。

我還是邊主持邊唱戲曲,我準備的第一段是《穆桂英掛帥》選段,《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第二段是《小二黑結婚》選段,《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從接到通知,我就開始準備主持詞和戲曲唱段,天天抽空練習,中午回家練,晚上睡覺練,每次都是先對著鏡子主持和唱,然後聽錄音,不斷的對比、糾正不斷地完善。

終於到了演出的那一天,星期四的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懷著激動而緊張的心情,來到了學校對面的核桃園廣場。我大大方方的走到舞台的正中央,“親愛的爺爺奶奶們大家下午好:中秋節到了,我們新建國小為你們帶來了精彩的節目……祝你們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轅門外那三聲炮,如同雷震……”我一開口,就把喜歡戲曲的老人們吸引過來了。

圍觀的老人有的在嘖嘖稱讚,有的過來拉住我的手,有的把我攬入懷中,還有的硬往我手中放好吃的……我為能給他們帶去快樂而高興。我表演完後,下面表演的是一位小女孩,她是拉二胡,在她表演的時候,周圍鴉鵲無聲,仿佛連時間也停止了流動,大家個個聚精會神,好像陶醉於優美的音樂中,他們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的表演剛結束。《少林寺》的音樂立刻響起,“咚咚咚咚咚”,這時一個身著白衣白褲的小男孩上來一個空翻,把台上所有的人都震驚了,接著劈叉、下腰、踢腿,原來是“武術表演”每個動作都那么嫻熟,那么到位,人群中不時發出陣陣喝彩……

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送給了那些爺爺奶奶們,給他們獻上了節日的祝福和關愛。

演出結束了,我們給他們帶去了歡笑。留給自己的是給予的快樂,我相信,只要從心中有愛,並學會傳遞愛,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篇八:傳遞愛心】

記住別人對自我的幫忙,學會幫忙他人。

生活中總有一些事,一些人總感動著我們,有時候我們雖然不明白他們是誰,但是他們無價的愛心給予我們永存的光明。有的人自我收入不高,但是他能在30年以來撫養8位孤寡老人;有的人,在受到別人幫忙後,儘管不便行走,但他卻讓他父親用三輪車帶他到每一個幫忙過他的人家去,真誠地說一聲多謝;有的人在得知自我的病無法治療,做了一個讓世人感動的決定,將別人捐贈給他的醫療費拿去幫忙更多的人,自我卻欣然應對死亡。

還有許多的人是這樣的,他們像微塵一樣用自我的潛力去幫忙他人,溫暖世界。

禪宗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有愛所以世界更加完美,理解一份幫忙,投成一份笑容,然後讓這種愛心傳遞。溫暖世界每一個角落。

行走在生命的道路上,我們正擁有著最完美的年華。如何讓生命之帆高揚?如何讓生命之路坦蕩?如何讓生命之輝永放?

也許我們只需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和一份坦誠的愛心。用自我的生命去感謝以前幫忙過你的人;用坦誠的愛心去幫忙需要你幫忙的人。奉獻自我微不足道的力量,做自我力所能及的事。用真愛回報社會,用真心幫忙他人。

叢飛沒有得到受助者的回報,只能說明那個受助者太過於自私,並不能抹去叢飛內心的坦然。當叢飛住院治療不是有很多好心人來幫忙叢飛嗎?叢飛的義舉不是也感動社會喚醒更多的人去幫忙別人嗎?

因此,幫忙別人,就是幫忙自我,記住別人的幫忙,就是學會幫忙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