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兒-半命題作文

篇一:那兒,我邂逅了美麗

不帶背包,也不帶相機,沒有朋友的陪伴,只帶上一個自己——一個歸零的自己,踏上這條夢幻的綠蔭小道。踩著清晨柔暖的陽光,點著清新的薄霧來到山頭,就為給心靈來次釋放。

我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一切景象如畫如詩。陽光透過樹葉零零散散地灑在我的臉上,微風輕拂過來撫摸著我的臉頰,也把薄霧吹成一縷縷趕開了,一切就像剛睡醒的樣子,那么和諧、那么美好。我沉醉在這美麗的大自然中,拋開了所有的壓力,只是靜靜地、靜靜地享受著這美好的一刻。

我閉上雙眼,耳朵里傳來鳥兒清脆的歌聲和清風拂動樹葉的聲音。及至睜開雙眼,山下行人漸多,大地是真的甦醒過來,美好的一天來臨了。

我雀躍在山林中,應和著鳥兒的歌聲,聆聽著那山中泉水滴答小石的脆響。一條小溪蜿蜒穿過山林,用“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溪水清澈見底,魚兒們“皆若空游無所依”,我撿起一根枝條與它們嬉戲起來,仿若我也成為山林中的一員,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

溪的南面有一棵參天大樹,粗而壯的樹枝上長滿了鬱鬱蔥蔥的樹葉,著實是一顆極棒的樹了。還依稀記得小時候在這棵樹下種過我的夢想,不知道現在還在否?我決定找找看,看看小時候的夢想還是我現在堅持的目標嗎?看看小時候的夢想現在有沒有在成長中升華呢?

我帶著激動和複雜的心情對大樹的周圍展開了地毯式的搜尋。可最終的結果是令人失望的——我並沒有找到那個純真年代的我埋下的夢想小瓶。儘管有些傷感,但再次融入到這美麗景色中時心情也就淡然了。

在山林中,我仿佛不再是我,不是那個整天煩惱多多、憂愁多多、壓力多多的女孩。在這裡,只有一顆接受淨化的心靈。她,毫無煩惱,毫無憂愁,只有一個快樂的心情和極嘉的狀態。“只緣生在此山中”只緣受到了自然的饋贈。

是啊!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擁抱大自然,剩下的只有寧靜和諧。把握此次機會,好好釋放自己,在這個歸零的世界裡安靜一回、享受一回,拋下世俗的煩惱讓心情得到放鬆,也確是達到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境界了。

踩著稀薄的暮光回家,帶著經大自然洗滌過的純淨心靈,我又整裝待發,準備迎接嶄新的明天了,但我會感謝今天,我邂逅的美麗……

篇二:那兒,填滿記憶

曾經有那么一個地方,盤鏇著我的笑聲,縈繞在我的心裡。曾經有那么一個地方,擁有世界上最美的景色,填滿了我的記憶。

那兒,最美的陽光

那兒,擁有我記憶中最美的陽光。

每天,老舊的門輕輕扣上的“吱呀”聲總能讓我從睡夢中脫離,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往窗外望去。那不知何時暗淡下來的月光靜靜照在一絲絲銀髮上,銀白的髮絲隨著風在夜中飄舞。我看著奶奶柱著拐杖立在窗前,看著那在月光下越發銀白的頭髮漸漸變為淡淡的金黃色。我坐起身子,推開窗,伸出小手,調皮地扯了扯奶奶的頭髮。奶奶轉過頭,伸手捏了捏我的小臉,我咧開了嘴朝奶奶傻笑。仰起頭,陽光讓我眯起了小眼,像只小貓一樣趴在窗前,靜靜地享受那最美的陽光。

那兒,濕潤的泥土

那兒,擁有我記憶中那濕潤的泥土。

日間,我總喜歡提著個小竹籃,遊蕩在樹林間尋找那些讓我愛不釋手的花兒。而那兒的多雨,總令我十分厭煩。雨後的泥土總是濕潤的,一不小心那繡著小花兒的鞋上就會粘上黑黑的泥土,甚是難看。每每鞋面髒了,我總是用樹枝將那泥土撥起,似乎這樣就可以宣洩我心中的憤恨。而如今城中到處都是水泥地,再也沒有雨後那濕潤的泥土,鞋面也不會弄髒。可是每每到了雨後,我總會想念那雨後粘上我鞋面的濕潤的泥土,想念記憶中讓我憤恨不已的泥土味兒。

那兒,最寧靜的夜晚

那兒,還擁有我記憶中最寧靜的夜晚。

鄉間的夜晚,是沒有霓虹燈沒有喇叭聲的,永遠都是那么寧靜,那么美好。月光透過窗紙輕輕拂在我的臉上,我可以想像,那時那張熟睡的小臉是多么安詳。寧靜的夜晚裡,我夢見一個一個的小精靈在夜空中飛舞。

那兒,填滿了記憶

那兒,不僅有我記憶中最美的陽光,有記憶中濕潤的泥土,有記憶中最寧靜的夜晚。還有我那夢一般的童年。那段最美的記憶中,填入了我太多太多的回憶。有那最美好的景色,最動聽的笑聲,還有那最深最深的思念。曾經,我以為我可以永遠在那兒無憂無慮的生活,我以為我可以擁有永遠陪伴我的奶奶,可如今,這些曾經的永遠,竟只是我在那兒最美的回憶。那兒,填滿了回憶,纏繞著思緒,充盈著思念,讓我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篇三:那兒,見證了祖國的興衰作文

對我、我的爸爸和我的爺爺來說,我們村的國小就是我們心目中共同的聖地。因為那兒是我、我的爸爸、我的爺爺啟蒙求學讀書的地方。那兒,留下了我們祖孫三人的足跡。

爺爺不止一次地對我和我爸爸說過,他在這裡讀書的時候,才剛剛解放,那時,那兒還是幾座廟宇,根本就不是什麼學校。沒有教室,他們就將廟宇當教室;沒有課桌,他們就用泥土堆起台子當課桌;沒有操場,他們就將廟宇前空曠處的雜草撥掉充當操場……總之,那個時候的那個地方真是一無所有,包括沒有正式的老師等。而最讓他們受不了的事情則是每年的冬天,廟宇四處透風的門窗擋不住一點嚴寒,而那個時候爺爺因為家裡窮,所以穿得又單又破,一天上學下來,人幾乎會被凍成冰棍。爺爺說他直到現在也最怕冬天,就是因為那個時候被凍傷了……雖然這樣,但爺爺說,如果沒有國家的解放,他就不能在那兒讀書,這樣他一輩子就成為“睜眼瞎”,所以,他對那兒還是很有感情的。

聽爸爸說,他在那兒讀書的時候,這裡的廟宇早已沒有了,取而代之的則是兩間整齊的土坯青瓦房。瓦房雖小,但都安裝了有明亮玻璃的窗戶,有的時候陽光透過窗花照在嶄新的課桌椅上,爸爸說,那才真叫享受呢。當然,那個時候那兒不但有了正式的老師,而且還有許多是領工資的公辦教師呢。所以,也就有了教學計畫和統一的教科書等。爸爸說,那個時候不是他在那兒學了那么多重要的基礎知識,今天無論如何他也沒法經營好我們家的家族企業的,所以他說對那兒很感激。

我沒有爺爺和爸爸的經歷,我在那兒上學的時候,那兒已經沒有了土坯青瓦房,有的只是漂亮的小樓房,而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將學校自然地分為三大區域,各個區域都被美化得像個小花園。教室里,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一切現代化教學設施應有盡有。而最讓我們高興的是,我們在那兒上學,國家還不收我們學費……我對這裡的認識,只有一個字:爽!

那兒,有我們祖孫三人的足印,而順著這個足印向前看,朋友們,你們是否看到我們偉大的祖國由貧到富,又由富到強的發展軌跡呢?一定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