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寫作技巧

材料作文寫作技巧一:把握材料寓義

尋找一個恰當的角度提取出一個話題,自擬題目寫作: 獨木不成林/只有千樹萬樹緊相依,才有那陣陣松濤/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萬朵壓枝低,才有那滿園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點萬點長聚首。才有那萬頃碧波。//親愛的同學,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才五彩斑斕。

說明:一則材料往往是多義的,要尋找最符合命題意圖、最能體現材料指向的意義。該材料是一首詩,理解詩的主旨才能確立寫作的主題。這首詩的主旨體現在最後兩句:“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才五彩斑斕。”根據材料中的這個關鍵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諧相處才有美好生活”、“團結就是勝利”、“集體就是力量”等寫作話題。

材料作文寫作技巧二:選擇恰當角度

猶太人經常鼓勵自己,“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說:如果沒有賣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讓它發芽,幾天后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那乾脆讓它長大,用來當豆苗賣;而豆苗賣不出去,則可以移植到花盆裡。當做盆景:如果盆景也賣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裡,讓它長大,幾個月後。它就會結出許多新豆子…

請認真閱讀以上材料,自擬題目,文體不限,寫作。

這則材料的意思是: 當你遭遇挫折時,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及時調整心態、改變自己,機會遲早會眷顧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並不是“猶太人”。而有些考生則認為這則材料反映的是“猶太人做生意精明”,結果從這個角度人手。作文嚴重脫離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題旨的基礎上。選擇正確的角度進行寫作,是這類材料作文寫作成功的保證。

材料作文寫作技巧三:發散思維打開思路

五歲的晶晶在院子裡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兩天后,媽媽發現晶晶的左手舉不起來了,原來女兒的鎖骨受傷。媽媽又急又疼,可晶晶卻有了意外的收穫:“媽媽我現在知道哪邊是左邊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邊!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經歷,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受挫折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真知的過程。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讓你聯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經歷或見聞?是否獲得某些感悟和認識?請你拿起筆,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五歲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卻從此獲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領。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為考生提供了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寬廣空間。

考生既可沿著題目中的提示打開思路,選擇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著收穫。立意二:事物總是辯證的,壞事也會變成好事。立意三: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還可依據自己的知識積累與生活經歷等的情況,發揮自身的優勢,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親身體驗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給自己的幫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時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難往往帶來甜果。

材料作文寫作技巧四:緊抓審題“三部曲”

一要反覆閱讀,整體把握。

材料作文的審題與命題作文的審題有所不同,考生所關注的不再是一個詞語或一個短語,而是幾十字甚至幾百字的文字材料或內涵豐富的圖畫材料;所推敲的不再是詞語的結構與內涵,而是故事、警句或畫面本身的思想內容以及與現實生活的關聯點。所以審材料作文題,首先要讀懂內容。

二要抓住關鍵,仔細推敲。

如對於梗概片段型材料,要選準擴充或續寫的角度,然後考慮如何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貫注其中,使之與材料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對於以故事、寓言、典型事跡等為主要構成的情節型材料,關鍵是要理清情節的發生、發展與結局,並且緊扣結局尋根究底,深入探索材料的內蘊。對於名言佳句警句型材料,關鍵是要準確理解其哲理,然後考慮如何評析,如何從生活中尋找典型事例來闡釋,來印證。對於圖畫型材料,關鍵是要弄清畫面的內容,如以人物為主體的畫面,應該從觀察人物的衣著、身份、年齡、動作、神態等入手,弄清人物以及人物與周圍事物之間的關係,同時要將畫面內容與活生生的現實聯繫起來進行思考,從二者的關聯點中把握畫面的主旨。對於組合型材料,關鍵是要歸納綜合,融會貫通,然後考慮如何在材料的共性上做文章。

三要消除誤差,客觀分析。

分析材料時,要強調把人和事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中,切不可跨越時空,隨意想像,也不能給客觀的事實抹上濃厚的感情色彩,主觀臆斷,妄加褒貶,出現思想認識上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