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題目: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

浮世之中,總有許多人為追求物質享受、社會地位和顯赫的身份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他們怨天尤人,欲逃離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內心,不明白萬事以修心為先的道理。也正對了王陽明的一句話: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我心為天心,是謂大道之理也。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去山間遊玩兒,朋友指著生長在岩間的一朵花說,你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你看到了花,花才鮮艷,你不去看它,花便寂滅不復存在,所以說世界存在理由只在於內心。心之所向,方能成就非凡。

盧興寧先生在北大中文系畢業典禮上的致辭言:“”不用害怕圓滑的人說你不夠成熟,請記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怎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我很喜歡這句話,它讓我覺得,你一笑,世界也跟著一起微笑,你就是世界,而你的心,就是這個世界的心。

現在的我們都太過在乎那些輕靡奢侈的身外之物,覺得那就是最重要的。殊不知,在追求那些時,你已經開始背離了自己的心。

售貨員的假模假笑讓人不寒而慄,應酬時的推杯換盞,讓人疲憊不堪。也許有人會說,這就是生活。生活的壓力迫使著人們變成這個樣子,而我卻不以為然,我始終堅信:循心而行,才能活出精彩,心堅,則外物不可侵。

正如我一開始依所言此: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文|馬兆洲

薦|何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