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醒與睡

【題目回顧】

學者周濂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時代,也許最重要的不是忙著去叫醒別人 ,而是時刻捫心自問為何要裝睡。”

許多人都抱怨世界冷漠,埋怨他人無情,周濂的這句話也許是“這個時代”的清醒者的感慨。面對這樣的感慨,你有何思考?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

②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範文一:自我喚醒】

世界,一半醒著一半睡著;睡著的,一半真睡,一半裝睡。

上個世紀,魯迅說阿Q“他睡著了”,阿Q是真“睡著”了,所以魯迅這位大文豪擎起如椽大筆奮力吶喊,試圖喚醒像阿Q一樣沉睡在鐵屋子裡的人。而今天,那些從“小悅悅”身旁經過的“眾路人”,睜著雙眼睡著了。學者周濂對於諸如此類的社會現象說道:“在這個時代,也許最重要的不是忙著去叫醒別人,而是時刻捫心自問為何要裝睡。”

好一個“裝睡”!周濂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現代社會眾多犬儒主義者們的本質:他們心裡亮著燈,卻用眼皮堵死了透光的門窗。他們自卑,不相信個人有改變現實的力量;但他們又自大,以為只有自己才對現實感到不滿。他們懷疑一切,不相信世界還有陽光,還有真善美。於是將自己封閉於自己那一個小小的個人天地里,自覺悠遊自得。

是的,“裝睡”也許不應該被視為罪惡,他們遵紀守法,安分守己,不肇事逃逸,不持槍搶劫,不行賄受賄,不貪贓枉法,他們只是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為了自己的“安穩”坐視而已。但事實上,“裝睡”者們一如“倀鬼”。他們是罪惡存在的條件,是他們使罪惡成為可能。“裝睡”者知善而不善善,知惡而不惡惡,導致善消惡長。

“裝睡”者多世故圓滑,而世故意味著發達的頭腦和萎縮的良心。還有的“裝睡”者,不只是失望,而且是放棄希望,並轉而嘲笑希望。於是乎,看見為理想而奮鬥的人,他會嗤之以鼻:“理想能當飯吃嗎?”聽見有人說“摸著良心問問自己”時,他會玩世不恭:“良心?良心幾毛錢一斤?”消極的言論,消極的思想如霧霾一樣蔓延,讓人難以呼吸。“裝睡”者以為“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就萬世大吉了,可他不知道,當黃沙湮沒了整個森林,他作為“獨木”還能逍遙嗎?

“裝睡”不是罪,但並不代表沒有罪,於社會,於他人,於自己都是罪不可恕的。

捫心問問自己:“我在‘裝睡’嗎?”如果是,自己趕快醒過來吧。這個時代,沒有“魯迅”了。我們恐怕也不再是阿Q、吳媽,我們的心都亮著燈。周濂也說:“你永遠無法喚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他自己決定醒來。”

自我喚醒是“裝睡”者們醒來的不二途徑。

保持積極的心態,相信世界。太陽下山明朝依舊爬上來;春去了春還來;刺扎了手,玫瑰依舊在。想想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在那個令人窒息的時代,在那個荒謬扭曲的年代,那“一代人”仍然從厚厚的烏雲層里看到了一絲透出的亮光。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相信呢?

少一分世故的圓滑,多一分正義的衝動。我們每個人就像一盞燈,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只要有了我們,黑暗就會被驅散。反之,倘若我們每個人都閉上眼睛,青天白日也會變成伸手不見五指的夜。

脫掉玩世不恭的外衣,認真對待生活。不要自比莊子、鄭板橋,現世並不是“一場大荒謬,大玩笑”,我們亦不必“以荒謬和玩笑對待之”。在這樣一個真切的社會裡,誰要遊戲人生,誰的人生就將是一場遊戲。

打開心扉,睜開雙眼,讓我們清醒地面對世界吧!

【範文二:多一點自省,少一點抱怨】

歷史的長卷緩緩鋪開來的時候,一抹清清的書墨撲鼻而來。那是越過千年萬年的沉澱,給世人驚嘆;那是心境歷過風吹日曬的洗禮,給世人啟悟;那是品質洗滌千山萬水的淋洗,給世人借鑑。我們應該多一點自省,少一點抱怨,才能讓幸福之花開滿世界。

多一點自省,少一點抱怨,這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優秀品質。世界獲諾貝爾文學的楊振林物理學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在實驗室里沒有較大的成就。有人說他:他在行動上比別人慢。此時,他認真思索,發現在動身方面確實差,他就選擇從事學術上的論述,最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獲得成功的關鍵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受到別人的諷刺,他沒有抱怨世界不公,而是自我反省,成為“世界名人”。

多一點自省,少一點抱怨,是引領你我走向明天的道路。十五歲的仲紅麗從小就是一個命運多難的人,她被別人領養,生活的不如意煉就了一個堅強的女孩,生活的打擊一次次襲擊這個脆弱的小女孩,養母死去,養父癱瘓,但是她仍然笑對生活。她從不埋怨上天的不公,命運的悲慘,而是自我思索,來迎接明天,來完成自己的學業。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這是歷史前輩對我們的諄諄教導,我們只有在自我不斷的反省中,來完善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將不足歸咎於他人。

孫楊是我國運會界的光榮,他為我們贏得了驕傲,在多次比賽中,他失敗過,哭泣過,但是他善於自我反省,笑對生活可他的打擊,結果在20xx年倫廓奧運會上榮獲冠軍。這如此寶貴的榮譽來自於他的自省。

而我們歷史的長河中,也有那些只抱怨他人而無成就的人,他們應該給予我們警示。

當歷史的長卷向我們緩緩鋪開時,我們可以看到楊振林因為自我反省,寬對他人的品質為他贏來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們可以看到女孩仲紅麗因為自我思索,感謝困難,才成就了她自己;我們可以看到孫楊這個運動上的健將,因為他懂得自我反省,及時糾正自己的動作,才贏得了全世界的掌聲。

多一點自省,少一點抱怨,這不是我們的口號,而是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行動來詮釋,我們應該記住學者周濂說過:“在這個時代,也許最重要的不是忙著去叫醒別人,而是時刻捫人自問為何要裝睡。”

我們每個人要記住“多一點自省,少一點抱怨”,才能讓幸福之花開滿世界。

【範文三:從“假寐”中“甦醒”】

“在這個時代,也許最重要的不是忙著去叫醒別人,而是時刻捫心自問為何要裝睡。”

——題記

初看標題,你一定覺得很奇怪,既然是“假寐”,為何談“甦醒”?而我說,在這個時代,“假寐”的人太多,因此需要“甦醒”的心也越多。

古語云:“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如今,這種“善”好像已經難能可貴了。

當稚嫩的孩童躺在車輪之下,倒在血泊之中,行人竟毫無救人之意,他們面無表情,目不斜視地從她身旁走過,卻無人施援。最後,一位清潔工站了出來,可為時已晚,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逝去。此事引起了熱議,許多人都抱怨世界冷漠,埋怨他人無情,而我心裡卻五味陳雜。那些埋怨他人的人,是否真的是“清醒者”?如果他們恰好遇到這樣的事,會不會施以援手?他們忙著叫醒別人,卻沒有想過其實自己也是假寐一員;他們抱怨他人無情,卻沒有想過也許是自己的無情造成了他人的無情。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冷漠也不是一個人的冷漠,與其寄希望於別人重拾人性之善來喚醒你,倒不如自己身先士卒,從“假寐”中“甦醒”過來。

郭敬明說他自己是“腦殘的中國粉”,說“他”就是那個早晨看升國旗而眼眶發紅的人。許多人都稱讚他的一顆愛國心。而我知道,一個熱愛他的祖國的人,一定是個清醒者,因為他的心有感情。他說:“我不能指著別人的鼻子叫他善良一點,愛國一點,而只能問我自己,是不是已經從沉睡中甦醒。”

其實,這樣已經足夠了不是嗎?一個人的敵人,是自己,所以如果你能戰勝自己,讓自己不再裝睡,讓自己的心扉重新敞向他人和世界,你就會覺得,世界不那么冷,人們也不那么無情了。

我們無法強迫他人趕緊甦醒,也不可能期盼這個世界立即變得溫暖。只要你捫心自問為何要裝睡,然後解放你冰封的心,從“假寐”中甦醒過來,那么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溫暖,總有一天那一股暖流會重新流動。

從自己做起吧,你也可以。

我相信,有一天,所有“假寐”的人都能喚醒自己。

一定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