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師德師風學習材料

【20xx年師德師風學習材料_篇一】

師德是社會公德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的一種行業公德。它又是社會文化長期積澱的特定的一種道德觀念、道德準則、道德行為的綜合體。同時,作為社會的一種道德觀念,它與其他的觀念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不同歷史時期的師德觀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時代的特徵,新時期的師德內涵也應體現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因此,人們應從時代特點看待教師形象,教師更應以新的風貌展現於改革的浪潮中,社會應賦予師德以新時期所特有的內涵。否則,錯誤地理解師德內涵不僅會影響教師隊伍的建設,對社會主義教育事業造成不良後果,還將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偉業。清楚的理解師德的內涵,對新時期的師德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教師應怎樣理解師德。

首先,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為一種對社會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就是為建設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奉獻自己取之於社會的文化財富和精神財富。這種使命和責任著眼於對全體學生的培養,著眼於學生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全面發展。

其次,新時期的師德應體現時代賦予教師的時代特徵。不僅體現在教師自我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和道德修為,還包括先進的社會觀、教育觀、教學觀、師生關係觀。

再次,新時期歷史時期雖為師德加入了新的內涵,還應認識到師德也表現為一種文化傳統、道德傳統,教師的形象有歷史賦予的光環。率先垂範、為人師表、有學問等素質便是歷史賦予師德形象的必要因素。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工作是培養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遠影響的是教師的人格因素。有人將教師喻為學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第四,教師還應認識到教師本身在時代的社會價值,不宜妄自菲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因此,作為教師要看重自我,懂得自重。陶行知先生說:“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首先師自重。”

二、社會應怎樣理解師德。

首先,教師是一種社會人。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它就具有一般普通人從業的特點,教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在社會上,人們特別是家長及教育行政的領導們,要清楚的認識到教師首先是普通人,然後才是從事教育行業的教師。

其次,教師作為一種職業,與其他職業一樣,有著本行業的特點,人們應尊重行業的特點,應尊重學校那樣的育人聖地。教師在社會上是一種具有雙層人格形象的群體,在學校是教師,他們這時具有教師的一面,他們應為人師表,恪盡教師的本職,這是他們應盡的職責;走出校園,出沒於大街小巷、留連在集市、擁擠在公共汽車裡等等時候,他們是社會的普通一員,必須允許他們做社會的普通一員,這是他們應有的權利。

第三,教育行業肩負著與其他行業所不同的責任,教師是傳承文明的載體,是培養下一代的園丁,他們的從業行為理應受到社會的監督;從事教育事業的人,理應挑選社會的精英,對於無師德不適宜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理所當然要從本行業清除出去;對社會如此重要的行業理應受到相應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待遇。

三、對師德的錯誤認識。

教師本身對師德的錯誤認識。一種認識,認為自己是教師,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們自詡清高,盲目尊大,最終走向孤獨,他們將像隱居山林的“隱者”在不被理解的挫折中倒下,談不上樹立師德形象。另一種認識,無論在從事職業還是非從事職業時,都將自己劃為普通人一類,只不過是上完自己那堂課了事,他們不注意教師形象,只認為教師也是一般的人,這種人完全喪失了師德。還有一種認識,自己是教師要處處謹小慎為,在保持自己的形象的同時筋疲力盡,最後,認為自己得不償失而最終喪失師德形象。還有的自以為是知識分子,人民教師,理應得到最好的待遇,沒有認識到自己首先是社會人,在沒得到自己期望的待遇後自暴自棄,喪失師德。這些都應為教師認識戒。

社會對師德的錯誤認識。教師理應思想好、行為端、知書達禮、對人禮讓三廂、謙和恭順;教師的言行舉止,無論何時何地都應是社會的表率和楷模。他們在與教師有爭執時,他們可說粗鄙話但教師不行,他們動輒說:“還說是當老師的。”

四、教師、學校、社會共建師德。

1、就教師自身而言:人文關懷,努力學習,修煉人格,實現自我。

我們認為,新時期的教師對待職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關懷,精神扶持,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具體表現在對學生的人格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對待自己的知識修養樹立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的觀念以適應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對待自己品行要從小節從嚴要求,以自身良好的師德形象帶動更多的具有高素質人的誕生,培養學生現代人具有的素養,以奉獻的精神實現自我的價值。2、就學校、社會而言:理解、關懷、規範、監督。

加強師德建設時,我們對廣大教師也應該注重人文關懷和精神建構,我們不能僅僅要求教師怎樣怎樣,只關注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知識結構的改善,還應充分理解他們的要求,重視他們人文精神和物質精神的充實,建築起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長城,使廣大教師切實感受到教師職業的優越與光輝,讓師德自立於教師心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廣大教師不僅成為科學文化知識的使者,成為弘揚先進文化、建設精神文明的特使。另外,學校、社會應規範教師職業道德,設立相應的條例、準則,進行一定的監督,建立起良好的師德環境,讓環境薰陶教師,以社會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以及教師群體的力量框正教師的個人行為。

只要我們正確的理解師德內涵,構建起樹立師德規範的科學體系,良好的師德旗幟就一定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高高飄揚。

【20xx年師德師風學習材料_篇二】

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強化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淨化教育行業風氣,都具有重要意義。

歷時發展到今 天,教育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民族興衰密切相關,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為全社會廣大人民所 關心和支持。作為教育工作者肩負的責任是重大的,可以說一肩挑著國家民族的前途和未來,一肩挑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和希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教師的職業 道德也相應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是因為:

第一,教師道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內涵要求。教師的工作是以心靈塑造心靈,用人格鑄造人格。教師在塑造學生的勞動過程中,表現出的是教師的知 識、才能、個性和思想道德,展示的是教師的靈魂和整個內心世界,以及教師敬業、樂業、獻中國教育總網文檔頻道身教育的精神情操和實際行動。教育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教師職業道 德比其他行業的道德要求更高。有人說,教師和醫生的職業道德是整個社會道德的底線,一個是教化人的靈魂,一個是救治人的身體,如果教師沒了師德,醫生沒了 醫德,整個社會的道德滑坡將會不可遏止,這話是不無道理的。

第二,教師職業道德實踐活動方面,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具有強烈的典範性。“學為人師,行為世 范”,這不僅是幾千年為人師表的古訓,而且早已成為教師職業傳統美德的重要特徵。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儘管社會制度、教育內容不同,但教師道德要求教師嚴於 律已、以身做則、為人師表,在教育活動和道德實踐過程中,以模範的道德行為起好表率帶頭作用的宗旨始終沒有發生變化。

第三,教師職業道德的影響比其他職業 道德更廣泛、更深遠。學校是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直接影響著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教師道德不僅直接影響在校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會通過學生、學生家 長和教師的家庭成員、親朋好友,以及教師的各種社會關係、社會活動,廣泛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活動水平。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僅限於他的學生時代, 通常會波及到學生的整個人生。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行為的善與惡、美與醜、崇高與平庸,都將在學生的心靈上留下極其深刻久遠的印記,直接影響學生的人生 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發展與變化。因此,加強師德建設,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時代的需要,歷史的責任;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隊伍建設的總牽 動,也是搞好教育行風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成敗與否的關鍵。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加強師德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自覺地抓好師德建設工作。

三、明 確師德建設的主要任務,提高師德建設的實效性

師德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是教育部門和學校必須下大 力氣常抓不懈的重點工作。根據今年以來的信訪及暑期師德問卷調查所反映的問題,今後的師德建設工作要重點解決民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十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解決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違背法律法規以及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論和行為的問題。二是解決不尊重學生人格,不公正平等對待學生,對學生施以體罰、變相體罰或其它身 心傷害的問題。三是解決動員學生參加收費補課班,向學生、家長推銷教輔資料的問題。四是解決收受學生、家長錢物,利用學生家長謀取私利的問題。五是解決無 視組織紀律,在校外從事商業活動影響工作的問題。六是解決儀表不端,談吐不雅,行為不軌的問題。七是解決對待家長態度粗暴、冷漠的問題八是解決違反教學紀 律,酒後上課,擅離課堂,隨意拖堂,在課堂接打電話、會客的問題。九是解決採用不正當競爭手段,撥弄是非,破壞團結的問題。十是解決動員、逼迫學生轉學、 休學、輟學的問題。

針對我們在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今後要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強師德教育,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和水平。二 要依法加強管理,規範教師的從教行為。三要重視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四要強化社會監督,建立全方位的師德監督和評價體系。五要關注教師的工 作、生活和思想,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同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六要加強師德建設的科研力度,增強師德建設的實效性。

關於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 師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學生、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係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範或準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 為品質。

第三條 加強師德建設要求教師在執業過程中做到: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第四條 師德建設要堅持重在建設的方針,加強領導,嚴格規範,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準。

第五條 教師要志存高遠,愛崗敬業,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以培養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弘揚愛國主義,傳承民族精 神。

第六條 教師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全面地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自覺遵紀守法,正確教育引導學生,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學生施以 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七條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樹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第八條教師要加 強品德修養,誠實正直,寬厚待人,做模範遵守公民道德的實踐者;要自尊、自信、自省,為人師表,率先垂範,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第十條教師要既講競爭 進取又講團結合作,尊重同事,關心集體,維護學校榮譽,共創文明校風。

第十一條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積極吸納當代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最新成 果,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完善自我,豐富教學內容,成為熱愛學習、善於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

第十二條教師要自覺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增 強創新意識,善於運用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形成相互激勵、教學相章、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良好教育環境。

第十三條 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因 材施教,科學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本著為學生一生的發展負責的精神,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第十四條 教師要主動參與教育 科研和教學改革,善於把握教改前沿信息,把先進的教育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實施學科素質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十五條 教 師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善於學習並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育的現代化水平。

第十六條 教師要認真備課,做到一課一備,不重複利用舊教案,努力 形成個性化教案。

第十七條 教師要精心上好每一堂課,做到突出重點,圖破難點,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在教學中不出現科學性、知識性錯誤。

第 十八條 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精選、布置作業,作業的分量和難度要適當,不布置機械重複和大量抄寫的作業,不以多留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第十 九條 教師要按要求認真批改作業,並及時進行講評和訂正,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進行面批或個別輔導,自覺履行課後輔導學生的責任和義務,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 問題,不推脫敷衍。

第二十條 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對待學生,為學生提供平等的表現、創造和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的發 展。教師要正確評價學生,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不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要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充分挖掘學生 的特長和閃光點。教師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理解、寬容、善待學生,對有行為偏差的學生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及時發現和疏導學生心理上的問題,培養學生健 全的人格。

第二十三條教師要正確處理關愛尊重學生與規範要求的關係,對學生既要嚴格教育和管理,又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諷刺、挖苦、體罰或變相體罰 學生。

第二十四條教師要尊重學生家長,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協調工作,主動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促進學校教育、親職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

第二十五條 教師要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無故遲到早退,不擅自缺課、調課,不擅離職守。

第二十六條教師要謹言慎行,規範從教行為,教學語言要規範,講普通 話,寫規範字,使用文明禮貌用語。

第二十七條教師要儀表大方,衣著得體,舉止文雅,不濃妝艷抹,不佩戴易轉移學生注意力的飾物,不在教學區或學生面前吸 煙、喝酒、不在上課時間佩帶傳呼機和手機,不做有損教師形象的事情。

第二十八條教師要廉潔從教,不借工作之便向學生、家長索要禮品、錢物,接受家長的宴請 或讓學生家長為個人提供服務。

第二十九條教師要嚴格執行有關收費規定,每次收費都要向學生,家長講明收費政策、收費項目和標準,不擅自設立收費項目,不向 學生推銷任何商品或強迫學生購買未經批准的各種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