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自強自立美德少年申報事跡材料

自強自立指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進取不斷創造,使得自己有一定的地位。下面是關於自強自立美德少年申報事跡材料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孫蘇,男,12歲,少先隊員,現就讀於昌圖縣毛家店國小四年級一班。他是一個身有殘疾、卻堅持學習的孩子。

因為早產,孫蘇成了腦癱兒。他的手不能像其他小朋友活動自如,他的腿完全沒辦法行走,甚至連說話都很吃力。他來到學校的第一天,是媽媽抱進教室的,很多老師都認為他沒有辦法承受繁重的學業,認定他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放棄、會離開學校。但孫蘇用他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他可以,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後來,在父母的幫助下練習走路。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能夠自己獨立行走一小段,這對任何一個普通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是他卻經歷了許多艱難,認識他的老師、同學無不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老師說,他是一個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孩子;爸爸說,他是一個自強自立、意志堅強的孩子;鄰居說,他是懂事乖巧、討人喜歡的孩子;同學說,他是一個勤奮好學、活潑開朗的孩子。

每天早晨七點整,我們就可以看到瘦小的、佝僂著身子的孫蘇在媽媽的攙扶下,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教室。儘管他的左手搭在媽媽的肩上,但無力的雙腿仍無法支撐他的身體,他仍會止不住的往下滑。他只能整個身體都倒向媽媽的懷抱,藉助媽媽的力量,拖著自己的雙腿往前一步步的挪……就這樣,四年來,他從來不曾遲到。

“身殘志堅”,這句話放在孫蘇身上再合適不過。作為一個殘疾孩子,孫蘇同學清楚地知道,知識改變命運。他學習刻苦勤奮,善思好問,身上總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雖然他每天只能上半日課,下午要回家鍛鍊,但學習成績在班級一直名列前茅。課堂上他總是認真聽講,那個最積極舉手發言的準是他;課堂外對於老師布置的任務,他總是及時完成, 因為,老師的教導“當天的事當天完成” 他牢記心中;不懂就問是他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他還時常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同學們都特別喜歡她。他的理想是要做一名。幾年來,孫蘇同學多次獲得表彰。自一年級以來,每學期都榮獲學校“三好學生”或“優秀學生”的稱號。在成績面前,他從不驕傲,他說,這算不了什麼。孫蘇同學的身上洋溢著自信、自立、自強。他能給同學們樹立一個精神榜樣,讓大家從他身上學到堅韌不拔努力向上、自強自立的美德。

他用他的堅強,感染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相信他的堅強與努力會為他迎來美麗的彩虹!

篇二:

羅貴健,男,10歲,少先隊員,現就讀於成都市龍泉驛區第十八國小四年級一班。他是一個身有殘疾、卻堅持學習的孩子。

因為出生時長時間缺氧,羅貴健成了腦癱兒。他的手不能像其他小朋友活動自如,他的腿完全沒辦法站立,甚至連說話都結巴、很吃力。他來到學校的第一天,很多老師都認為他沒有辦法承受繁重的學業,認定他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放棄、會離開學校。但羅貴健用他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他可以,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每天早晨八點整,我們就可以看到瘦小的、佝僂著身子的羅貴健在媽媽的攙扶下,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教室。儘管他的左手搭在媽媽的肩上,但無力的雙腿仍無法支撐他的身體,他仍會止不住的往下滑。他只能整個身體都倒向媽媽的懷抱,藉助媽媽的力量,拖著自己的雙腿往前一步步的挪……不到200米的操場啊,耗盡了他全部的力量……就這樣,三年來,他從來不曾遲到。

在學習上,羅貴健是個認真學習、樂于思考的孩子。上課時,他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後認真完成作業,每次有需要背誦的課文,他也總是在同學們的攙扶下,到老師面前高質量的完成任務。工夫不負有心人,每學期考試,他都是全優成績。

羅貴健同學是一名堅強樂觀、努力學習的學生,他用他的堅強,感染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相信他的堅強與努力會為他迎來美麗的彩虹!

篇三:

劉勇同學,今年13歲,屏山縣大乘初級中學20xx屆三班學習委員。該同學品質良好,成績優異,綜合素質較高,被評為校“三好學生”。她是同學中的“名人”、家長的乖孩子、老師的好學生、校園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她是一個熱愛集體、關心他人、品質優秀的好學生。她熱愛集體,珍惜榮譽,把為班級服務作為使命;“從我做起”,是他的人生格言;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是他的信念。把自己融入了學校,融入了班級。他樂於助人,經常主動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一遍一遍耐心地給他們講解解題的思路……

一、一個有著心酸故事、懂得感恩的孩子

這個活撥開朗、懂事的七年級學生,背後卻有著令人心酸的故事:她的家,一座五間土牆壁老式瓦房坐落在小山旁,正中是堂屋,兩旁分布著兩間臥室和一間臥室、牲畜間(聽劉勇講:其中一間早已不能住)牆壁上都裂出一條條縫隙,多數地方拳頭能隨便伸進,院壩、屋檐台留下雨水沖刷的深痕,進入到堂屋,上方放著一張舊得不能再舊的方桌(平時吃飯用的),兩三張凳子,牆上的縫隙更多,幾處的土牆也嚴重移位。臥室的陳設極其簡陋:僅有的一張大舊床極為打眼。一抬頭,可以看見稀疏的瓦縫,一到下雨天,雨水從上面漏下來,牆縫中灌進來,房子隨時都有可能垮塌。實在是再也沒有比這更破爛的家了。這個孩子很樂觀,滿臉沒有一絲憂慮,帶著些許微笑,這一切,仿佛與她無關似的。她那明澈的眼眸中,讓人感到有著無限的希望。

她是養父撿回來撫養的,養父劉學陶是一位地道的老實人,沒有多少文化,沒成家,可有一顆善良的心,平日靠打零工和撿垃圾維持生計,這孩子是在她撿垃圾時,在草叢邊發現的,看到這可憐的小生命,憐憫之心嘎然而來,而這個小傢伙身上薄薄的兩件衣服,凍得哇哇大叫,嘴唇都紫了,可看上去她有倔強的生命力,大約只有一個月大。養父把她抱回家,洗澡,換衣服(家裡根本沒有小孩的衣服)先拿自己的衣服給包裹著,向鄰里鄉親找借,這才緩解一下。可自己根本沒有撫養小孩的經驗,又是一貧如洗,每天為吃的思量。可這孩子好象知道這一切,平日很少“惹麻煩”。看見這么一個小精靈,心有猶豫不決,想給孩子很好的生活,能力有限,放手肯定捨不得。正值此時,鎮計生辦不知怎么得知訊息:“劉學陶未婚有子”,幾次三番追問,他們不了解情況,自己有沒有文化,不會說話,產生誤解,要牽豬、牽牛等,執行計生政策,養父的母親(奶奶)在那次牽牛的爭執中摔下院壩受傷,之後帶病醫治無效,早早的離開他們,留下她和養父相依為命。

至此後,她的養父不管有多苦,不管有多累,含辛茹苦的把她養大,不讓她受到任何傷害,讓她健康快樂的成長,她的三伯母他們看到她家的這種情況,也給他們很多的關心和幫助,有好吃的送過來,買新衣服送來。漸漸的她長大了,懂事啦,也知道她的身世。她非常的感激養父對她的養育之恩,感謝三伯母他們的照顧。他們的善舉,讓她學會了堅強、感恩。

二、一個品學兼優、充滿愛心的孩子

在學校,她總是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作為班幹部,嚴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起帶頭作用,協助老師認真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她在班裡成立了“幫困小組”,成績優秀的學生與學習困難同學建立“一幫一”對子,大家都以她為學習榜樣,你追我趕,班級學習成績提高很快。

她熱愛勞動,她總是搶著乾最髒最重的活兒,從不偷懶,也不會耍幹部的架子指揮別人;從不亂扔垃圾,因為她知道勞動的辛苦,如果有同學不守紀律,她會及時給同學們指出來,幫助他們改正錯誤。

劉勇熱愛學習、勤于思考、刻苦鑽研、求知慾強,各門功課都努力學好。課前,她能認真做好各門功課的預習,課堂上認認真真地聽講,積極思考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遵守課堂紀律,踴躍發言。課後,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老師布置的各科作業。認真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還閱讀了大量課外讀物,如名人故事、歷史故事、童話故事、唐詩宋詞等等。正是由於養成了良好的看書習慣,促進了寫作水平的提高,她的作文多次作為範文在班級、學校交流,參賽作文多次獲獎。

劉勇還是一個非常節儉和充滿愛心的少年。她生活儉樸,從不亂花一分錢,平日家裡給的零用錢除買一些必備的文具,其餘的都積攢起來,在家人過生日時為他們買生日禮物。雅安蘆山縣地震發生後,積極為災區捐款。他以行動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災區小朋友的關心。對待鄰里,文明禮貌、與人為善,深得鄰里喜愛。

三、一個積極樂觀、不斷進取的孩子

她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心胸開闊,積極樂觀,勇敢堅強,在困難面前從不低頭,有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強烈的進取精神。

一路走來,劉勇同學不斷充實自己,邁上一個又一個新台階。她是素質教育春風吹拂下茁壯成長的小苗,她那善良真誠的心靈、她那助人為樂的精神、她那勤儉好學的品質將會影響著更多的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