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醫聖祠作文

醫聖祠是坐落在豫西南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醫學家、世界醫史偉人、被人們尊為“醫聖”的張仲景的墓祠紀念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游醫聖祠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游醫聖祠作文1

南陽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坐落在豫西南的醫聖祠。

走上九級台階,迎面看到的是一個子母闕,下面雕刻著一對朱雀,代表方位和吉祥。走進醫聖祠,看見的是一個長3。5米的照壁。照壁的正面刻有已幫中醫黃竹齋老先生所著的《醫聖張仲景傳》。兩側分別刻著著名學者任應秋給《張仲景傳》寫的一幅對聯:陰陽有三,辨病還需辨證;醫相無二,活國在於救人。照壁後面刻有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的續言。走過照壁就可以看到一座表情莊重,深想苦思的張仲景石像。我想可能是張仲景為了如何編寫好《傷寒雜病論》而思考吧!石像的兩邊有兩條長廊,長廊的花崗石上刻著許多醫學知識,還有十大名醫的塑像:他們有的和張仲景一樣苦思;有的背著藥筐準備上山採藥;有的則是慈祥地站在那裡,可能是在不厭其煩地回答老百姓提出的問題吧?總之是形態各異。

走過一道朱紅色拱形的門庭,就到了醫聖祠的後祠,這裡長眠著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的張仲景,我們輕輕地走過,怕要驚醒沉睡的他。張仲景就葬在那個俯斗形、四角用石斗雕成羊頭的棺材中,這就是他的墓地。

如今醫聖祠的名字,已經享譽中外了,許多外國遊客都來遊覽醫聖祠,這不都是託了張仲景的福嗎?而醫聖祠也正是我們南陽走向新時代的堅固橋樑。

游醫聖祠作文2

河南南陽的“醫聖祠”我曾不止一次去過,女兒剛上國小的時候也去過,但是問起她來,全然沒有任何印象,藉助這次探望父母的機會,帶女兒重遊了“醫聖祠”。

醫聖祠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東郊溫涼河畔,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大師張仲景的祠堂。醫聖祠是張仲景墓穴所在地,人們在這裡供奉這位對中醫藥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的醫聖。醫聖祠現存建築為清代風格,位於中軸線的建築有大門、照壁、仲景雕像、紀念碑亭、山門、冢墓、過殿和正殿。醫聖祠前院東西兩側建有畫廊。東廊鑲嵌著記述張仲景生平事跡的史畫,西廊鑲嵌著自伏羲以來歷代名醫的一百一十七幅石刻畫像。

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等書,在祖國四大醫學經典中占兩部。熔理、法、方、藥一爐。自唐以來,仲景學說傳播於世界各地,在國際醫學界享有崇高聲譽,日本、朝鮮等國人民稱張仲景為醫學“先師”,國內則稱其為“醫聖”。

後世尊奉張仲景為醫中聖人,萬世楷模,對仲景不追求功名利祿,以解救民眾疾苦為己任的高尚醫德讚譽甚隆。高度評價仲景在中國醫學上的貢獻和對促進中醫學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認為張仲景在一千八百年前,能夠破除舊的醫學體系,以古代哲學思想的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為指導,確立祖國醫學“辯證論治”的原則,奠定了全新的中醫臨床治療學基礎。堪稱我國古代傑出的醫學家,世界醫史偉人。

游醫聖祠作文3

醫聖祠是坐落在豫西南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醫學家、世界醫史偉人、被人們尊為“醫聖”的張仲景的墓祠紀念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醫聖祠建築群具有漢代藝術風格,博大雄渾,巍峨壯觀。

張仲景,名璣,東漢南陽人(公元150-219年)。他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甘願棄長沙太守而行醫濟世,所著不朽名著《傷寒雜病論》,熔理法方藥於一爐,開辯證率治之先河,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醫學思想體系。被醫林後學奉為“醫中之聖”、“萬世醫宗”。

走進威儀肅穆的醫聖祠大門,迎面就是赫然挺立的照壁。照壁後面的院落,優雅寧靜,獨具匠心,令人心曠神怡。庭院裡十大名醫塑像中間有一尊高大的醫聖塑像,後面的六角碑亭里,是我國領導人的題詞。院內兩側的東西長廊,分別鑲嵌著《張仲景組畫》、《歷代名醫評贊》、《歷代名醫畫像》石刻200餘方。另有“百壽亭”等景觀。

沿青石大道穿過宏偉的朱紅色三孔拱形山門,便來到清雅肅穆的“東漢長沙太守醫聖張仲景之墓”。墓呈俯斗形,四角各有石刻羊頭,代表吉祥如意,墓頂一蓮花台坐,象徵著張仲景高尚的品德。後院裡各類塑像豐富多彩,廂房裡各類文物琳琅滿目。西苑裡古井森森,楊柳依依,蟠龍怪石,小橋亭閣,也不失為現代的後花園。

醫聖祠是一座歷史的豐碑,以其豐厚的醫學文化內涵,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炎黃子孫的勤勞智慧。醫聖祠博物館自重建以來,已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術團體進行了學術交流和建立了業務關係,仲景醫學思想正以獨特的風格屹立於世界醫學之林,為全人類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