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圓明園的毀滅》有感的作文

圓明園遊記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在清室150餘年的創建和經營下,面積340多公頃,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有“萬園之園”之稱。

亭台樓閣芳菲盡,灰飛煙滅圓明園。

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無數珍寶文物被搶掠,後來又放火焚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

斷言殘壁今猶在,奇珍異寶不復還。

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圓明園再一次遭到洗劫和破壞。後來的軍閥、奸商、土匪和強盜也參與盜竊和破壞。丟失的12銅獸至今還沒有完全歸還。

出土的文物碎片彰顯了圓明園當時的奢華。

閉關自守誇大國,驕奢淫慾獨自戀。圓明園被焚毀,根本原因是清朝政府的自閉自大,驕奢淫慾的結果。觀水法希望萬國朝拜,體現了皇帝的自大。

黃花陣宮女穿迷宮,彰顯了皇室的紙碎金迷的奢華生活。

今宵故橋仍流水,百年恥辱莫笑談。斯人已去,往事如煙,故國神遊。

物非人在,憶往昔。

待到馬到成功日,與君共游圓明園。任何華麗的建築,任何名貴的物品,都有灰飛煙滅的一天,只有精神永垂不朽!

還是展望未來吧:在未來的日子裡,中華民族的強大,需要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努力!你我一路通行!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有感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後,我感到無比的憤怒和無限的惋惜。

圓明園是我國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與頤和園毗鄰,占地三百五十餘畝,建築面積堪比故宮,費銀億萬,經過無數能工巧匠,花了150餘年才修建而成。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世界各地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都收藏於此,真不愧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在1860年10月6日一群殘暴、野蠻的英法禽獸仗著他們的洋槍洋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闖進了圓明園。他們在園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真是可惡至極。更令人悲憤的是,他們竟然一把火焚燒了整個圓明園,我國這顆璀璨的明珠,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這可是我們中華民的多少代人的結晶啊!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懦弱、腐朽的清政府竟沒有作出一絲一毫的反抗,一個泱泱大國徒然變成了一隻任人宰割的肥羊。

而現在的圓明園已只剩下了幾根殘柱,想到侵略者那猙獰的面孔和現在的圓明園,我感到無比的憤怒和無限的惋惜。

圓明園一游

一切都是那么雄偉與壯闊,但在我眼裡更多的是淒涼與心酸。

——題記

眼前是一片巨大的方塘,塘里的水早已乾涸,只剩下大片大片乾枯的蘆葦。風,在低吟,老鴉在枯木上哀鳴,一派死氣沉沉的景象。走到方塘盡頭,又見散落在荒野中的片片瓦礫,一種悲憤之情油然而生。再往前,此行的目的地——西洋樓就到了。

圓明園裡的風,嗚咽著,向我們訴說一個古老的故事,一個國家的恥辱,一曲奇異的悲歌!咆哮的風,似乎在哀號,在憑弔。殘垣斷壁間的西洋樓在廢墟中苟延殘喘,面對著千瘡百孔的西洋樓,不禁悲恨相續。

昔日無暇的漢白玉磚,昔日巍峨的樓台殿宇,在烈火中,在英法聯軍的炮火中轟然倒下,付之一炬。一百三十餘年了,帶著歷史的悲憫與傷痛,是哀悼,還是祭奠?“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來到最有代表性的西洋樓石門前,我久久不敢正視。秋風蕭瑟,枝葉衰敗,往昔的輝煌已經一去不復返,剩下的是滿目凋零,殘留的石柱艱難地支撐起蒼天,精雕細琢的紋理也被風塵磨平了。它,的確被烈火吞噬了,但它,從未倒下……

眼前的圓明園,猶如一個慘遭毒手的古戰場,我恨不得讓它轟然倒下,深深地鑲入大地,被黃沙掩埋。

不,圓明園永遠不能忘記,也不會被忘記,圓明園的殘垣斷壁,永遠鐫刻著發燙的1864,我們未敢忘卻!!!

圓明園裡荒野的風,嗚咽著,向我們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