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伴我成長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每當耳畔響起這首經典的老歌,在我的心裡都會想起一段美好的回憶、一段動人故事。那時的我們,是唱著雷鋒之歌成長,踏著雷鋒的足跡前進。

雷鋒,一個中國人熟悉的名字,50年過去了,社會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雷鋒這個名字及其所代表的高尚精神內涵,始終唱響了時代的最強音。49年前的今天,毛澤東發表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在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學雷鋒活動,雷鋒精神的傳播,極大地改變了社會風貌,教育影響了幾代人。有人會問什麼是標準的雷鋒精神?可以說,扶老人過馬路、主動關心弱勢群體、幫助有困難的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工作,凡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都可以說是雷鋒精神。雷鋒精神在我看來主要涵蓋了這兩個方面。一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二是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品質。雷鋒是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他身上的魅力不僅是共產主義精神的體現,同時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詮釋。

我生長在五、六十年代,記憶中上中、國小的時候,學校經常會組織向雷鋒叔叔學習,做好人好事活動。記得上國小的時侯,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雷鋒》的電影,影片中的故事情節至今記憶猶新。雷鋒是個窮苦孩子出生,新中國給了他新生,所以他就像孩子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一樣,對新社會懷有感恩。

他把平時儉省下來的積蓄寄給戰友困難的家庭,寄給遭受災荒的不相識的人們;他用業餘時間輔導駐地附近學校的孩子們,幫助他們好好學習,教育他們養成健康的品德,樹立遠大的理想;雷鋒出現在哪裡,好事就做到哪裡。影片中還記敘了他冒雨護送老人;他用自己的錢為丟了車票的旅客買票;深夜為戰友縫補衣服……。他的形象深入人心,直到今天,那些捨己為人的人,仍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活雷鋒”。在學習雷鋒的活動中,那時的我們會選擇到學校、街道、職工食堂去做好事,幫助食堂洗碗、擦桌子,幫助街道清掃衛生;在馬路的山坡道上幫助拉板車人推車;在同學中開展“一幫一,一對紅”等活動。正是這種雷鋒精神,使我們從小就懂得關愛他人,幫助他人。那時候覺得做好事,幫助他人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如今50年過去了,雷鋒精神也在一點點弱化,現在的孩子可能對雷鋒是誰都不太清楚了,跟他們談做好事、艱苦樸素,他們會不理解。在市場經濟時代再談學雷鋒,在有些人看來是與時代不合拍的事情。但我想,新的時代對雷鋒精神也應有一個新的詮釋,再不能把當義務清潔工、扶老人過馬路、為戰友補襪子作為雷鋒精神的體現,而應把雷鋒精神賦予新的內涵,那就是關注弱勢群體、為民眾解決實際困難等。

我們的時代需要雷鋒精神,呼喚雷鋒精神。如果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向雷鋒一樣無私的幫助別人、關愛別人,正如《愛的奉獻》歌中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