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故事

“姑娘長這么大了,多少歲了啊?”“喔……”我在心裡計算著今年年份與出生年份的差,“十三歲了”。我這才注意,我已不再是那個襁褓中呼呼大睡的嬰兒,也不是那個咿呀學語的兒童,而是一個十三歲的大姑娘了。在成長的歲月中,我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或美好或痛苦的事,而它們也讓我明白了許多,懂得了許多。

一兩歲時,媽媽看著整日不是擺弄玩具就是用樹枝挑弄螞蟻的我,不禁犯了愁。考慮到我的成長與前途,媽媽決定教我學說話。畢竟從沒接觸過文字語言,看著媽媽咿咿呀呀的口形,我只是好奇,卻根本不認真學。媽媽用盡一切方法,軟說硬勸,我愣是無動於衷。一氣之下,媽媽對著我的屁股狠狠一打,吼道:“好好學不行嗎?話都說不好以後還能幹什麼!”我被媽媽的表情與動作嚇壞了,終於開始和媽媽學習。從簡單的一二三開始,媽媽一步步地引導我,一次次地鼓勵我,一點點地深化……

其它的不記得,但只知道自己主動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媽”,背的第一首古詩是“鵝鵝鵝……”是媽媽教的,唱的第一首兒歌是“一閃一閃亮晶晶”是媽媽帶著我唱的。現在,當我將一篇又一篇文言文流利地背給媽媽聽時,媽媽不禁感慨:“這孩子長大了,懂得知識多了……”我自豪地笑了。現在想起,還真得感謝媽媽的那一巴掌,是它讓我在漫漫成長路上流利地說話,熟練的背古詩,開心地唱兒歌,邁開成長的第一步。

在我的成長路途中,我不僅受到家人對我的教育,讓我不至於落在起跑線上,而且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懂得了奉獻。

二年級的一個夏日,我因玩耍時跑得太快,不小心摔倒在地,肚子旁邊被石尖劃了一個大口子,鮮血直流。既疼又不知所措的我哇哇大哭起來。小夥伴們趕緊把我扶起來,有的拿出紙巾為擦眼淚,有的檢查我的傷口,有的去喊老師。老師抱起我就往醫院跑,小夥伴們在一旁照應我。到了醫院,醫生抹的藥膏讓我的肚子鑽心地疼,老師緊緊地握著我的手,小夥伴們用天真的話語鼓勵我、安慰我。那一刻,從來不明白集體溫暖含義的我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暖流,看著衝著我微笑的老師和同學們,我也綻出了笑容。

這件事讓我深深地明白:集體是溫暖的,只有奉獻於集體,為集體著想,為集體爭光添彩,才會得到集體的讚許。從那以後,我不再是一個坐在教室一角默默無語的學生了,在各種活動中,總是會出現我的身影;課間,我總是擦黑板、撿紙屑;比賽中,我總是盡力為班級爭得榮譽。在素質報告冊中,老師說:“從你為班級的作為中,老師看到你長大了,懂得了班級為我,我為班級……”是啊!集體見證了我的成長,讓我懂得了奉獻,感受到了溫暖。

從呱呱墜地到現在這個大姑娘,我已經成長了十三年,在我的成長足跡中,發生了一件又一件令我永生難忘的故事,它們讓我成長,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真諦,成為我人生的一條珍貴的珍珠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