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作文:成長需要獨立

第一篇:成長需要獨立

不管是什麼人,總有一天都會離開父母,走向社會,每當這個時候,就是施展自己實力的關鍵,獨立也顯得尤為重要。

在父母眼中嗎,我一直是一個獨立自主,不讓長輩操心的孩子,可惜年幼如我,並不知道什麼叫獨立。

記憶猶新的是一個暑假。母親大人給我一個十分神聖的重任,就是護送表弟回江陰,還讓我順便在那住上一段時間,聽到這個訊息我腦海頓時浮現四個大字:喪心病狂,誰不知道這是老媽丟給我的爛攤子?再看看一臉高深莫測的弟弟,只好答應。

本以為一路上可以有說有笑,可是不想是寂靜,死一般的寂靜。熬過這難受的一小時,我就如釋重負地把表弟送回家。然後聽到一句足以讓我石化的話:“你媽媽給你報了夏令營,走吧。”於是,我便哭喪著臉跟二姨走了。

然而夏令營的環境實在夠打擊我的,頓時想起了“你一句話就打破了我的幻想。”一直以為夏令營住帳篷,在夜晚數星星,可惜現實居然是兩人住在一間極普通的宿舍,然後生活照常,根本沒有集體遊玩!

晚上跟那個小妹妹室友聊了很長時間,然後迷迷糊糊睡著了。第二天起來本能地喊老媽,喊了幾聲沒動靜,立馬坐起身,這時我才發現這哪是在家呀?明明在“夏令營”!扭頭一看小妹妹早已起床,頓時有點羞愧,於是以極快的速度穿衣洗漱。正刷牙刷得起勁,餘光瞥到小妹妹對一盆衣服發獃,正納悶,她開口道:“這……先洗哪件好?媽媽沒給我列表呀……一聽這話,我差點一頭栽下去:看她那么老成,原來是有黑幕的!心裡暗自偷笑,嘴上卻說:“先洗簡單的襯衫好了。”小妹妹聽了就開始胡亂搓襯衣,差點沒把我笑死,這哪是洗衣服,一看就是嬌生慣養的千金大小姐,生活自理都不會。這時我已刷好牙,自告奮勇教她洗衣服,並保證包教包會。然後就有了以下一幕,一個小女孩對一個比她年長的姐姐說:“哇噻!這就是媽媽說的獨立吧?你真厲害!”我一怔,原來這就是獨立啊……

時過境遷,我已長大。

回首望去,一個年幼的孩童正慢慢蛻去自己幼稚的外表,邁著成熟的步伐,獨自走向一個全新的少年。是的,成長需要獨立,就像魚兒需要水一樣。

第二篇:成長需要獨立

有一則小品:一個小學生在學校吃午飯,當他興高采烈地打開媽媽精心準備的飯盒時,卻“哇”地一聲哭了。其緣由是竟是幫他剝了十多年雞蛋的媽媽這一次忘了給他剝。他想請同學幫他剝,可他的同學竟也不會……

無獨有偶,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現實版的,在中國科技大學小年班,有一位學生,成績優異,但因為無法獨立生活,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父母的照顧,先留級後輟學,可惜了這一個人才。

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幕。如果說小品有一點誇張的話,那么現實生活中像科技大的那位學生的人不是大有人在嗎?許多大學生上大學時都是父母幫忙鋪床掛帳,有的甚至還陪讀,這是幸福還是悲哀?

說實話,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一個人,不會洗衣服,不會整理床鋪,不會做飯,也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可是,自從我過十歲後,我的媽媽便鄭重地對我說:“你已長大了,要學會獨立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呀。”在媽媽的細心指導下,我學會了許多東西。

我學會了洗自己的鞋子、襪子,穿著自己親手洗的鞋襪,心裡美滋滋的,也懂得格外地愛惜,生怕弄髒了。媽媽也替我高興,說:“兒子呀,你的那雙手曾經像假手一樣不管事,現在變得變得靈巧多了,不錯,媽媽替你高興喲。”

我學會了做飯。那天,我還露了一手,爹媽都去上班,我做完作業後,沒事了,就想:爹媽上班也很辛苦,今天,要讓他們輕鬆一回。我就找菜籃子,看冰櫃,做了三樣菜,小白菜,綠豆芽,蕃茄炒雞蛋。當他們回來,看到我的傑作,媽媽流下了幸福的淚水,爸爸也連連誇獎。

我學會了整理房間。我房間的書桌、床鋪都讓整理得井井有條。每當媽媽的好友來我家拜訪,看到我的房間時,都不禁大聲驚嘆:好整潔啊。每當此時,媽媽總會微笑地看著我。我知道,這是媽媽對我的讚賞。

學會獨立,遇到困難時不會絕望,相信自己可以處理好;學會獨立,遇到挑戰時不會退縮,相信自己能在挑戰中獲勝。獨立,是一個人走向社會,立足社會的關鍵。

第三篇:成長需要獨立

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獨立。只有自立才有可能讓我們成長得更好,只有自立才有可能讓我們生存下去。

說到“獨立”,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們之前學過的一篇課文《桃花心木》。這篇課文寫的是種樹人種下桃花心木後,沒有每天給它澆水,而是隔幾天或者隔一段時間後,就給它澆一次水。剛開始,桃花心木由於不適應這樣的環境,沒有得到種樹人澆的水,受不了這樣的環境,就有不少的枯萎了。種樹人看見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改變自己的做法,而是摘下新的桃花心木後依舊過一段時間給它澆一次水,而且還是沒有規律的。後來,桃花心木適應了這樣的環境,學會了獨立,學會自己去找水源。後來桃花心木越長越高大,長成了參天大樹。

桃花心木一開始不也是有一顆依賴的心嗎?它總是等待著種樹人給它澆水,自己不會去找到維持生命的水資源。種樹人不給它澆水,它自己就枯萎了。難道要有種樹人給它澆水,它才能夠生存下去嗎?不,不是這樣的。在這種逆境下,它需要自己的根深深地扎進泥土裡,努力尋找水源。它最終也就明白了,成長需要獨立,獨立離不開成長。正因為它最終做到了這一點——獨立這一點,才使它長得那樣生機勃勃,那樣高大。

我還在一本書上看過這樣的一段小故事:“講的是路過的一棵雛菊,有一個小女孩每天都過來給它澆水,但是有一天,這個小女孩沒有來給它澆水。它開始擔心起來,就這樣等待著小女孩的到來。等待了許久,它似乎有些乾枯了。雛菊這時心想:“既然沒有小女孩來澆水的話,那我就自己去找水源。只要再這樣等待下去的話,我遲早會枯萎的。”它也像桃花心木一樣沉思著,讓根扎進泥土裡,最終找到了清涼的水源。這使這棵雛菊越長越茁壯,最後還綻放出新的花朵。”

這棵雛菊的處境不也和桃花心木的處境相似嗎?之前雛菊和桃花心木沒有自己獨立去尋找水源,難道是不懂得嗎?還是不會?不,是因為它們太過於依賴別人。最後在逆境的強迫下,讓它們都學會了獨立,頑強的生存了下去。

正處於青少年時期的我們,就有不少的人和桃花心木、雛菊之前一樣擁有著一顆依賴的心理。桃花心木依賴種樹人,雛菊依賴小女孩,而我們不少人依賴父母。很多的事情父母為我們準備好,很多的事情父母幫助我們包做好,根本不需要我們怎么做。

成長離不開獨立,獨立離不開成長。醒醒吧,朋友們,依賴的心理不利於我們成長。依賴的心理容易讓我們成長為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在逆境中,我們很容易就被跨倒。成長需要獨立,讓我們都像桃花心木和雛菊後來一樣,學會獨立,在獨立中成長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