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伴我成長作文精選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徵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小編整理了關於論語伴我成長作文,歡迎借鑑!

論語伴我成長_1

《論語》,一本濃縮了我國幾千年文明的書籍;一本教我做人的書籍;更是一本帶給我快樂的書。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我還在牙牙學語時,父母便開始叫我讀《論語》。那時的我不知所云,只是隨著父母的尾音讀出幾個不標準的音,引得爸爸媽媽開懷大笑。隨著我慢慢長大,我對《論語》的理解也漸漸增多,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心得和收穫。有一段時間,我在學習上遇到了瓶頸,我一如既往地認真學習,可學習成績卻不進則退。我悶悶不樂,百思不得其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不僅要認真學習,還要喜歡學習,以學習為樂,如果不以學習為樂,從而以學習為苦,就會出現看似在認真學習,其實思想開小差的情況,我慢慢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取得不錯的效果。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論語》一直給我啟迪。當我複習已學過的知識,從而獲得打開疑惑之門的鑰匙時,我會想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當我面對別人的過失而憤憤不平時,我會想到:“躬自後而薄責於人。”當我取得好成績而自滿時,我會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當我好心辦壞事時,我會想到:“德不孤,必有鄰。”當我犯錯誤而想要耍小性子時,我會想到:“過而不改,是為過矣。”在生活中,《論語》一直給我講道理;在學習上,《論語》一直使我走向成功。今天,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理想和報負,如今,唯一不變的是對理想目標奮鬥的執著。

現在,一切都變了,但唯一不變的是你,一個帶給我快樂的朋友!《論語》,謝謝你!

論語伴我成長_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朗朗上口的詩文,這深奧樸素的語言,都出自於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論語》中。

小時候,每天晚上,媽媽都給我念《論語》。可是,那是我什麼也不懂,只能牙牙學語的跟著媽媽搖頭晃腦的朗讀。

現在,我長大了。從這一段智慧的話語中,我也明白了很多。其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論語》的開篇:學而時習之。它揭示了人間的兩種快樂“悅”和“樂”,這種快樂無處不在,只要善於發現,你就會獲得。這段話告訴我:學習並時常進行複習,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有朋友從遠方來看望你,也很值得高興;別人不了解你而自己並不憤恨,這樣的人才是君子!讀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的不只是學習,在成長方面我也懂很多。其實,一個人的成長,都不外乎三種事。就是對於別人,自己和社會要學會實踐。我們首先要先學會學習,這是一定要做好的。可是,單純的學習也是不夠的,因為人是要在社會上生活的,很難脫離群體。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很重要,要做到不忘老朋友,結識新朋友。我們交到一個益友時,既提高了學習,又增加了個朋友,何樂而不為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真正的做到提高修養,接受磨練。成為真正的自己。

去年,我在班中成績不錯,導致太自以為是,認為我總比他們強。可是,當我洋洋得意時,一個小小的三乘三魔方吸引了我的眼球,只見同桌只用一會兒的功夫,便毫不費吹灰之力把打亂的魔方拼成了六面。這讓我看的眼花繚亂、心服口服,我頓時知道了原來我並不是什麼都在行,什麼都會,還有許多比我厲害的人。這時,我想起了《論語》中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臉不覺已經羞的像煮熟的蝦似了。於是,我拜了那個考試總是倒數第一的同桌為師傅來教我拼魔方。雖然我只學到了一面兩層,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為我懂得了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很多不足,要虛心的何必自己在其他方面優秀的人學習,自己才會更棒!並且,我們不能小看學習不太好的學生,他們也有優秀的一面。

讀《論語》使我提高了很多,這一句句短小深奧的語言,告訴我們生活總是簡單的、樸素的。從學而篇中,我懂得了讀書和鞋子是提高自己自身素質的一個好方法;從君子篇中,我懂得了君子應該舉止莊重,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從德孝篇中,我懂得了萬事孝為先,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從先進篇中我懂得了認識一個人不要以貌相而要以才華;從為政篇中,我懂得了……

正因為《論語》的博大精深、寓意深遠,才使得它能流芳百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論語伴我成長_3

升入六年級後,在爸爸的指導下,我開始系統地學習《論語》。爸爸經常告訴我做中國人,必須要學好中國經典文化,這樣才能永遠留住我們民族的靈魂、精神和根,才能實現國家振興的偉大夢想。會有這么神奇嗎?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隨著學習的深入,越來越感覺“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自己遠未識其“廬山”真面目,只是學得了一點兒皮毛,但是卻已讓我受益匪淺。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門生顏回。他在生活上幾乎沒有什麼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學習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如此惡劣的環境,人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艱難困苦,可是顏回卻以苦為樂,堅持讀書學習,追求真理,實在令人敬佩。孔子表揚他“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違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認為顏回最好學,只有他的高尚品行達到了“仁”的標準,多次在公開場合進行表揚,並以他為榜樣要求弟子們學習。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的好學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因為學無止境,所以不要覺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請教問題是一種羞辱;“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取長補短;同時,善於提出問題,許多偉人都喜歡問個為什麼,如愛因斯坦、愛迪生等。“溫故而知新”也是顏回的優點之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溫習學過的知識,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領悟和收穫。可是我在學習中滿足於一知半解,讀書往往走馬觀花,常常造成錯誤百出。有的題目老師還沒講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裡說,這么簡單還用講嗎?可是做題的時候才發現有幾個關鍵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書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學習效果大大下降。在與爸爸媽媽討論作品中人物的時候,好幾次張冠李戴,把《水滸傳》里李逵的故事說成張飛的,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又變成了吳用的了,為此沒少讓爸爸笑話,他批評我讀書不用心,沒有深度,太過於浮躁……想來實在令人羞愧。顏回“聞一知十”,善於舉一反三,能將老師的學說不斷發展下去,作為當代小學生,我們也應當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全面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

我最要學習的還是顏回的“不遷怒,不貳過”,他從來不把怒氣發泄到別人身上,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不僅人與人之間要不遷怒,國家與國家之間也要這樣,得互相尊重,不能動不動就發動戰爭,導致兩敗俱傷,給老百姓造成災難。如今國際局勢混亂,美國發動了好多次戰爭,造成別國老百姓流離失所,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和傷害。人類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須多學習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鄰”,讓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許多人親近他,反之,“惡有惡報”,發起戰爭讓人民受苦的人,就會嘗到眾叛親離的味道,變成孤家寡人。對於我們小學生而言,應養成尊重別人的良好品德,同學遇到傷心事,應多去鼓勵、安慰他;對於考試沒考好的同學,多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改正錯誤,而不應該去嘲笑他;犯過的錯誤,要仔細反省,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與顏回相比,我現在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太優越了,可是我卻還不知足,動不動就發脾氣、耍小性子。學習表現好了,要求爸爸媽媽給買好吃的、買禮物,如果飯菜不合胃口,就氣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掛油瓶,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讀《論語》讓我學習了許多新的東西,懂得了很多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與方法,儘管現在學得還很膚淺,但我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讓他滋潤著我不斷成長、進步,成長為一個品德、學識與修養都優秀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