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關於誠信的作文

在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里,喬安山救了被車撞倒的老頭,被老頭的兒子媳婦當作肇事者要求承擔責任,連老頭也因醫藥費問題裝糊塗;在喬安山淚往肚裡流、苦向班長訴的時候,另一個開車人證明了他的無辜,交警則抓到了真正的肇事者。我有一個假想,如果交警抓不到真正的肇事者,就憑開車人的一面之詞,恐怕……因此,喬安山是幸運的。

我就沒有這樣幸運:一輛機車違章行駛,把我連人帶車摔倒在路邊,還撞上坐地頑耍的小孩,被一群人抓住為孩子作了腦電圖,拍了X光,付了營養費……在另一個場合,七月流火的中午,一個老奶奶在路邊暈倒,路上只我一個行人,我不敢下車去扶,就怕誤解成肇事者……任我心頭愧疚,任你狗血噴頭,我是沒有勇氣拿自己可憐的誠信與社會上的欺詐作對抗的,我今天之所以以筆名訴說自己深藏心頭的愧疚,也是對讀者能否理解表示懷疑,說到底還是誠信度不足呀!

如此種種,你還能怪罪那個年青的學生把“誠信”的行囊扔掉嗎?誠信,是人與人之間友善的交際方式,人人都知道它是好的、善的、美的,可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是無用的、被損的。詩人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面對不能帶來便利只會帶來麻煩的“誠信”,人們只能無奈地跟它說“bye,bye”。

誠信是一個靜謐安詳的環境,個別的欺詐就是刺耳的噪音,它一出現,便攪壞了所有人的好夢,要想再續前夢就很難了;睡不著怎么辦,做點噪音作回報吧─別人做得,我怎就做不得?從此,你一刀我一槍地開始了惡性循環,誰也別想做個好夢。

所以,誠信教育不僅僅是從娃娃抓起、從青年學生抓起的事,而要從全社會抓起,一個都不能少,讓人人都把私利行囊丟掉,撿起誠信,讓所有“喬安山”都幸運,才會出現人人都做“喬安山”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