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兒童成語的小故事

聆聽是兒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獲取知識最有效的辦法之一。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關於兒童成語的小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狐假虎威(一)

在一個森林裡,住著一隻老虎,有一天老虎的肚子很餓了,想找個小動物當點心,他在路上走著走著,遇見一隻瘦小的狐狸。

於是老虎就撲了上去,沒想到狐狸大喊一聲:“哼,森林裡大家都知道我是大王,大家都怕我,你敢吃我?”老虎看狐狸又瘦又小,不相信他說的話,可是看狐狸說得那么認真,又怕他說的是真的。於是,狐狸說:“你以為我在騙你呀?要是你不信,你就跟在我後頭瞧瞧吧。我走到哪兒,大小動物見了我,就會嚇得跑走的。”老虎想:“我得去瞧一瞧。”於是狐狸仰著頭在前面走,老虎跟在狐狸後面。山上的鹿呀羊呀,一看見狐狸後面跟著一隻大老虎,都嚇得跑走了。老虎看了,還以為他們害怕狐狸,不知道他們害怕的是自己,老虎嚇得再也不敢吃狐狸了。

“狐假虎威”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假”是“借”。有人仗別人的勢力欺負人,可以說他是“狐假虎威”。

感恩圖報(二)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吳國的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地獎賞他。”可惜沒有一個人想到好辦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個年輕的打漁郎跑來找鄭定公說:“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鄭定公一聽,馬上問打漁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車子?”

打漁郎搖搖頭說:“我不用士兵和車子,也不用帶食物,我只要用我這根划船的槳,就可以叫好幾萬的吳國士兵回去吳國。”是什麼樣的船槳那么厲害呀?打漁郎把船槳夾在胳肢窩下面,跑去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

他一邊唱著歌,一邊敲打著船槳:“蘆中人,蘆中人;渡過江,誰的恩?寶劍上,七星文;還給你,帶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記得,漁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漁郎手上的船槳,馬上問他:“年輕人,你是誰呀?”打漁郎回答說:“你沒看到我手裡拿的船槳嗎?我爸爸就是靠這根船槳過日子,他還用這根船槳救了你呀。”伍子胥一聽:“我想起來了!以前我逃難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先生救過我,我一直想報答他呢!原來你是他的兒子,你怎么會來這裡呢?”

打漁郎說:“還不是因為你們吳國要來攻打我們鄭國,我們這些打漁的人通通被叫來這裡。我們的國君鄭定公說:‘只要誰能夠請伍將軍退兵,不來攻打鄭國,我就重賞誰!’希望伍將軍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經救過您,不要來攻打鄭國,也讓我回去能得到一些獎賞。”伍子胥帶著感激的語氣說:“因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著當上大將軍。我怎么會忘記他的恩惠呢?我一定會幫你這個忙的!”伍子胥一說完,馬上把吳國的士兵通通帶回去。打漁郎高興地把這個好訊息告訴鄭定公。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打漁郎當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漁的大夫”,鄭定公還送給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為了報答打漁郎的爸爸幫助過他,他不但不攻打鄭國還讓打漁郎得到獎賞,這就叫做“感恩圖報”。

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對於別人給自己施與恩惠表示感激,並想辦法報答。

磨杵成針(三)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據說他年輕的時候,讀書進步得很慢,他心裡就不耐煩起來。有一天,他出門去玩兒,看見一個老婆婆蹲在小溪旁邊,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李白覺得很奇怪,就問:“老婆婆,你這是乾什麼?”老婆婆頭也不回,一邊磨她的鐵棒,一邊回答說:“我在磨繡花針!”李白更奇怪了,又問:“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繡花針嗎?”老婆婆說:“我今天磨,明天磨,鐵棒只會越磨越細,哪怕它磨不成繡花針!”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心裡像開了竅。他從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一個很有文才的人。

“磨杵成針”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這個成語說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所以常有人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