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作文創新寫作的誤區

“話題作文”作為一種“開放性作文”,的確為考生在完成考場作文時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良機,從近幾年來反饋的信息來看,也確實體現了這樣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寫,自由發揮”,也已成為命題者在擬題時必須遵循的一條原則。而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一篇出色的“話題作文”,“創新”就成為擺在每一個考生面前的首選,事實上,“創新”成為每一個考生嘴邊的一條口頭禪,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因而在“創新”大旗的凜冽勁風中,一大批主題深刻、形式新穎、思路活躍的優秀習作便脫穎而出,也大受廣大教師尤其是閱卷老師以及學生的青睞。然而,接踵而至的問題是,很多的考生對創新作文的理解往往過於狹隘,他們一味地認為,既然沒了“桎梏”,那么就可以隨情由性、信馬由韁、海闊天空,甚至有些“為所欲為”了,也正由於如此,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所謂的“創新”作文走進了只重形式,而忽視內容的誤區,甚至有的作文為了追求觀點的標新立異,往往帶有明顯的錯誤傾向,這些都是我們的考生在應考時應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下面,我想就學生在試圖完成創新作文時出現的一些問題作一些分析,以期我們的考生能在應考時引起警覺。

一、結構新奇就是創新的誤區

曾受20xx年高考滿分作文《患者無誠信的就診報告》的影響,因而舉國上下,“就診報告”便一窩蜂地進入了考場,如果說當初的那篇“就診報告”還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或者說還能稱得上是一種“創新”的話,那么後來我們第二次看到的,甚至第三次第四次看到的就怎么也不會弔起我們的胃口。相反,恰恰就是由於屢次出現的這種形式反而給人們以倒胃口的感覺,這無疑與“第二個、第三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文學笑語是一致的。

“文體不限”成為這些年來“話題作文”的一大亮點,也是話題作文“開放性”的重要標誌之一,其實質是解放了考生的“手腳”,為考生創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獨特個性的自由空間,也有利於考生髮揮出最佳的寫作水平,正因為如此,一大批才華橫溢的考生脫穎而出。但是也正是由於“文體不限”,導致不少考生為追求文體創新,硬是選擇那些自己本不熟悉的文體,如話劇、小品、影視腳本、教學求證、報告記錄式、模擬法庭式,甚至“新概念作文大賽”模式在中高考作文中也已是屢見不鮮,其結果只能是不僅把形式搞丟了,甚至把內容也跟著丟了。

比如在一篇題為《初三學習時間表》的考場作文中,考生為了求得作文形式上的創新,從頭至尾僅列出了一張作息時間表,想以此來反映初三學生學習生活的緊張忙碌。想法也許是好的,但整篇文章乾巴巴的幾句話:“吃飯”“上課”“自習”“作業”……沒有一點點文采,形式可以說是新了點,但這還能叫文章嗎?

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完成作文時,尤其是在考場作文中,應樹立一種全新的作文結構理念,不能因為想達到某種創新,而片面地狹隘地去追求某種結構形式。慎重的態度應當是根據自己的特長,首先確定適合自己的文體,然後再根據這種文體的特點去構思形式。如你平時喜歡戲劇,我認為把戲劇作為作文模式,就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如你喜歡寫詩,那么不妨就醞釀激情,賦詩一首。一旦如此,不但盡顯了自己作文的特長,而且此時的作文形式也跟著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