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創新作文

【例文一:小議創新】

創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車輪。縱觀歷史,每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無不是敢於創新的。敢於創新,是一種極可寶貴的精神,我們都應該學習。

國小的一篇課文《第三隻小板凳》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世界聞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讀國小時,一次勞作課後,他給老師交了一隻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當老師看了極不滿意時,他從課桌下又拿出第一次、第二次做的小板凳……愛因斯坦做出了第一隻小板凳,為何不就此罷休而又做了兩次,直到自己認為滿意時才交給老師?這是因他具有創新精神。正因為有這種創新精神的支配,他才成了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大約2300年前,希臘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他認為物體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約莫400年前,義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並不因為亞里士多德說過了什麼就輕易相信,他通過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建立了自由落體定律:一切物體如果不受空氣的阻力,在同一地點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伽利略有如此的創新精神,便建立了物理學中的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並發現了拋體運動規律、擺振運動規律等。

有人說第一個用鮮花來比喻少女的人,受到人們一致的稱讚,被譽為天才;第二個套用比喻的人,則被人們譏為庸才;等到第三個仍用此比喻的人,就被人們斥為蠢材了。這種說法未免誇張,但其中讚揚創新的意思卻是無可非議的真理。

雨果說得好:“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個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獨創精神,這就是他的天才。我們來讚美大師吧,但不要模仿他們。還是讓我們別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當然很好,如果失敗,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應提倡創新,而且要敢於創新,而不去步人後塵,拾人牙慧。年輕的朋友們,趁我們正值青春年華,努力吧,願我們有所創新,有所發明!

【例文二:小議創新】

有這樣一個故事:以前有個洋人在中國做西服,中國裁縫按照西服樣子在幾天后便把新西服做好了。西洋人一看,中國裁縫仿照得惟妙惟肖。但翻到後面一看,西洋人看到了一個補丁,他奇怪地人:“為什麼要這樣做?”裁縫說:“這完全是按照你的樣式去做的呀!”西洋人頓時傻了。

這是個發人省思的故事:一個有著高超技藝的裁縫,因不懂得變通,而破壞了一件完美的作品。這是件多么可惜的事啊!然而,他現在的循規蹈矩,可能只是破壞意見完美的作品,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一位技藝高超的裁縫就這樣被埋沒了。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為他缺乏創新精神。

xx說過這樣一句話:“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這可以說是中國近代發展的寫照。

想想,原本位居世界強國之列的清政府在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之後,中國就與世隔絕,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導致最後跟不上世界工業革命的發展腳步,遭到世界列強的侵略,瓜分中國。然而,新中國成立後,在鄧小平同志提出“改革開放”的新政策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是蒸蒸日上。經濟特區的建成,港澳收復所實施的“一國兩制”還有北京申奧成功等各項傲人的成績,無一不在向世人展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中國改革走了“創新”這條道路。

其實,在學習上也是需要創新精神的,人們常在思考問題時,因受到某些思維定勢的影響,導致自己的思維被束縛住了。這都得歸罪於他們不懂得創新。他們用固定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而不獨闢蹊徑,從而限制了思想的創新。事實證明,人們的思想都被束縛在已知的事物上,只有懂得用不同的方式去做事,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就是創新。

其實,不管是治國,學習,做每一件事都是要有創新意識的。在現今科技,經濟同樣發達的世界競爭潮流中,那種不求創新的產業,是勢必被擠出這個競爭潮流的。

所以說,不管在哪一方面,只有懂得創新的人才會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