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創新的作文

創新就是創造一種需求或者滿足一種需求。小編收集了關於企業創新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企業創新

德國歌德說過:“要成長,你必須獨創才行。”的確,一個人要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必須需要創新。

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兒子在自己的花園裡散步。他神情阻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說:“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即普朗克公式。他阻喪這一發現破壞了他一直崇拜並虔誠地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的完美理論。他終於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設。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權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25歲的愛因斯坦敢於衝破權威聖圈,大膽突進,讚賞普朗克假設並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後又隨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新權威。

看完這則故事,我懂得了創新要勇於否定權威,在學習上,我們不能一味的接受新的知識,要學會獨立思考,勇于思考,不斷創新。現在,我也逐漸養成了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創新是一把金色的鑰匙,打開知識的大門;創新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澆灌枯涸的心靈;創新是燃燒的火把,照亮未來的路!因為創新,我們才這么的幸福;因為創新,我們才這么的豐富多彩;因為創新,我們才這么的快樂;因為創新,我們才這么的精彩。

第二篇:企業創新

在生活中,要想獲得成功,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繼承,創新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樣,便難以成功。只有既懂得發揚自己的特色,勇於創新,又善於繼承前人的傳統,才會更易成功。

創新,並不是所謂的閉門造車,不是靠自己的主觀臆造去隨意地瞎編亂造,而是要注意繼承前人優秀的成果,在別人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創新才會顯得更有意義。英國17世紀的科學巨匠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的三大定律,創新不可謂不豐富。可當別人問及他為什麼會取得如此的成績時,他說:“如果說我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雖然這只是一時謙虛之詞,但細細想來,如果沒有伽利略夜觀星空,如果沒有第谷數十年如一日研究天體的運行規律,那么牛頓想要總結出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費周折了。可見,繼承和創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繼承中創新才是可取的。

馬克思作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用畢生的心血寫成了光輝巨著《資本論》,他的創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為社會的進步而奮鬥。誠然,大英博物館的一桌一椅見證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後的豁然開朗,之後的奮筆疾書,見證了他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理論。但是如果沒有他翻前人之作時的專注,摘抄資料時的認真,聖西門、傅立葉他們的空想理論,他也不會成功的。甚至可以斷言,如果沒有他們,《資本論》也許不會這么快地完成,我們也許還要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可見,在繼承中創新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實不用更多的證明,那指導我們走上富裕之路的鄧小平理論,那真知灼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辯地說明了繼承和創新的關係。

盲目的創新往往會弄巧成拙,讓人傳為笑談。君不見那“邯鄲學步”的鄭國人,總想學習別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國的人走路不一樣,似乎是創新了,但是動機不純,方法不對,不知繼承,落了個爬回去的下場。前幾年的小品《如此包裝》也是說的這個道理,本來評劇便是一門值得繼承的藝術,可是那個“總監”非要進行“創新”,將原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樂與民族藝術強行配伍,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創新”出來的“四不像”讓我們津津樂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領,便很容易犯同樣的錯誤。

繼承和創新是雨與水的關係,沒有了繼承如同只有魚沒有水,再好的創新也會成為空中樓閣,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沒有魚似乎更表現出只有繼承沒有創新的死寂,毫無生氣。只有魚和水統一在一起,才會變得有生氣。正如創新和繼承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才會結出成功的果實一樣。

創新是重要的,但是繼承同樣是重要的。你要想獲得成功,繼承和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了繼承便是無源之水,而沒有了創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才會真的“清如許”了。

第三篇:企業創新

我們這個社會,會思考的人,願意思考的人,認真思考的人,越來越少了。思維的惰性促使人們多是習慣於簡單的模仿,別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沒有壓力,沒有寂寞,心理上感覺很安全。而這種對社會沒有任何價值的、機械式的、形式上的模仿,最多是別人吃肉,你喝湯。

常有人感嘆機會越來越少,事實上,社會的發展帶來更多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需求越多,機會也就越多。人總是知道自己知道了多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有多少,正如一個圓,已知的在圈內,未知的在圈外,而未知的要遠遠比已知的多。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去創新的空間還很多,如汽車業的發展帶來了與之相關的產業的發展,如汽修、汽配、洗車、汽車裝飾、旅遊休閒、能源、環保等等。每一個產業的每一個價值鏈需求都可以是一個創新的機會。

創新就是創造一種需求或者滿足一種需求。

創新不是高科技,商業模式、用人模式、銷售模式都是創新。據統計80-90%技術上的創新者都沒有賺到錢,而是那些把技術創新和產品效用、價格、成本整合在一起的企業,他們才是有價值的創新。

創新並不是很神秘,別人想不到的,別人不願做的,別人做不好的,你想到了,你願意做了,你做好了,這就是創新。如四川的李惠女士靠擦鞋起家,如今擁有20xx余家擦鞋連鎖店;煙臺喜旺集團1996年賣豬頭肉起家,現為中國肉類行業50強企業。

創新並不是不模仿,而是要在技術、成本、服務等某一方面或幾方面優於模仿對象。比如星巴克,咖啡製作是向義大利咖啡館學的,行銷模式是向麥當勞學的。模仿到極致或者超越也是創新。

創新並不是很複雜,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工作理念都可以創新。別人一天能發100份傳真,你能發10000份,就是創新;別人應付工作,你用心工作(據調查,目前企業員工真正用心工作的不到20%)就是創新。

財富是創造出來的,模仿只能使財富轉移。創新雖有風險,但能使人生增值,推動社會進步。

創新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有足夠的責任心,創新的意識會滲透在你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