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有感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作家斯陀夫人寫的一部揭露奴隸制度的小說。以美國南北戰爭後期為時代背景,以主人公曲折而又富有悲劇性的下半生為故事主線,穿插了黑白混血兒的悲慘命運。以莊園主們浮華、奢靡的生活、奴隸販子的醜惡行徑等等作為支線,向讀者展示了當時的歷史環境。讀完這個故事,我對可憐的湯姆叔叔感到同情,同情他可憐的身份,同情他悲慘的命運;我又對殘忍的奴隸主和卑鄙的奴隸商人感到憎恨,憎恨他們的粗暴兇狠,憎恨他們的冷酷無情。

在書中,我最欣賞這幾個人物:正直、心地善良的湯姆叔叔;聰明好學的混血奴隸喬治;冷酷無情的奴隸販子黑利;天良喪盡的雷格里;有正義感、但隨波逐流的聖克萊爾等栩栩如生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使十足我最難以忘懷的是聰明活潑但野性,後來被調教得自尊愛人的黑奴托普西。

書中有好幾個情節都在我腦海中反覆縈饒,還有兩位女性形象。首先是伊娃,當湯姆叔叔被輪船運送到紐奧良的途中,伊娃進入了故事的敘述中。當這名5、6歲的小女孩落水後,湯姆叔叔將她救了起來。伊娃懇求她的父親買下了湯姆,在跟隨聖克萊爾家來到紐奧良後,湯姆成為了聖克萊爾莊園的一名馬車夫。不過,湯姆在這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與天使般的伊娃一起度過的。

伊娃經常會談論一些愛與寬恕的話題,她甚至說服了固執的奴隸女孩托普西,讓她相信她也應該得到愛。伊娃也曾試圖去感觸她那壞脾氣阿姨奧菲利亞的心。這個小女孩的形象讓我想起了《飄》中的梅蘭,同樣是柔弱的女性,同樣有著充滿愛的眼睛,同游有著一顆高貴而富有基督精神的心。這樣的人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對身邊的人有著不可思議的影響力。

書中的伊娃與同齡的孩子一樣充滿幻想,可愛調皮,和同齡人不同的是,她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她擁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對真理、理想世界的渴望,使她區別於別的孩子,也區別於很多同時代的成年人。有時候孩子是真正的勇者,而且比成年人要勇敢的多,他們更能勇敢的直面自己的心,比如伊娃的父親,就是個非常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是繼承了莊園財富的奴隸主,另一方面他為南方奴隸制度感到深深的羞恥,然而他一直無法面對自己,無法勇敢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放奴隸,最後是在女兒和湯姆的不斷影響下,促使他重新信仰基督,直面自己的心。

第二位女性形象是伊莉莎,她與伊娃不同,我們從伊莉莎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性和母性的偉大,而伊娃給我們帶來的是神性的震撼。一個黑奴如果成為妻子和母親,恐怕是最痛苦的事情,黑奴沒有做為人最基本的權利,她的一切包括孩子都是奴隸主的,而做為母親,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被白人賣掉是何等痛苦和憤怒,書中常常出現一句話來形容這種心情“真恨自己生在這個世界上”。於是,伊莉莎在主人賣掉孩子的前夜,她攜子逃亡。讀到這裡,我再次感嘆這個世界看上去有多光明,實際就有多么黑暗。這些情景也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進一步了解了母愛、善良、高尚這幾個詞的含義。

有句話說得對:“黑人,白人,黃種人都是人,都是平等的,無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有追逐自由的權利,關鍵是能不能改變自身的命運。”聯繫生活,我們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示: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不但需要你辛苦地付出汗水,有時還要你抱有勇於拼搏與改變現狀的那份決心才能改變命運。並且擁有一顆善良正直的心,不向命運低頭是我看完這本書最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