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格列佛遊記》有感

暑假期間,我讀了《格列佛遊記》這本書。

第一次讀的時候,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很有趣。格列佛的經歷十分離奇,他在四個島嶼中的冒險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感覺身臨其境。

第二次讀的時候,我認識到了作者寫這本書有強烈的諷刺意味,每一個地方象徵了一種現象。

第三次讀之前,我了解了關於這本書的背景,這才知道了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為了反映當時的英國的營私舞弊、侵略戰爭和法律不公的情景。在小人國與大人國的經歷中也讓我知道了:格列佛雖然在小人國里是一個龐然大物,但相同的他在在大人國中十分渺小。正如李白所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的人所做的事情不同,對待事情的態度也不同,但總有適合自己的位置。在飛島國中是貴客,但在慧駰國中卻被視為“野胡”。

記得那是一個美麗的秋天,夕陽下金黃色的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我和小夥伴們在樹下坐著,一起複習功課。“景色無限好,只是近考試。”我們拿著石頭在地上默默寫語文課文,解決數學問題,聽寫英語單詞。我們相互幫助,取長補短。那時,我的數學乘法表背不到,其中九的乘法口訣特別難記,於是小櫻教我了一個簡便的方法:例如1×9就把從左到右第一個手指彎下去,就剩九個手指即1×9=9,4×9就把從左到右第四個手指彎下去,就剩左邊三個手指和右邊六個手指即4×9=36;接下來我和小麗一起背古詩,背到《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時,小麗背不到,於是我們一起查資料,理解意思,並且畫了一幅簡筆畫。我們快樂地學習著······最終考出了一個好成績。

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