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眼睛”

人類,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一切。看到賞心悅目的風景,會不由誇讚一句:“真美啊!”;見到某個有名的明星,就會心奮地大叫;淘到一件精緻的小玩意,就會激動地發個朋友圈炫耀一番......因此,眼睛成了評判一切的準則。

記得古人說過:“眼不見為淨。”這句話成了現代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在生機盎然的春天,最奪人眼球的,不是漫山遍野的花朵,而是漫天而飛的各種包裝袋;在遊覽完名勝古蹟後,最引人非議的,不是巧奪天工的珍寶,而是成噸成噸的垃圾......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看不見這些污穢。可是,人們在破壞自然後,又不得不研究如何搶救自然。

大力扶持國產環保儀器設備、嚴格控制工廠污水排放量、加強環境執法監督......“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習總書記強調。

自然創造了世界,所有花草樹木都是他的眼睛。我們只有通過眼睛,才能看到世界的光明,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珍惜。

在我們後知後覺的察覺到時,早有人走在了我們的前面。巴西的庫里蒂巴享有“世界生態之都”的美譽,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1989年,庫里蒂巴開始實行“垃圾購買項目”。市政府用“公車抵價券”來“購買”經過分類的袋裝垃圾。1991年6月,“公車抵價券”被食物取代,人們可以用可回收的垃圾進行交換。自此,庫里蒂巴政府每個月拿出8萬到9萬雷亞爾的費用採購食品來換取市民手中的垃圾。如今,這個項目依然在繼續,不僅改善了當地的來及回收問題,也為世界各個政府做出了榜樣。

最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我們不應該只在環境被破壞後感到惋惜,而應該拿出行動彌補我們造成的傷害。洗臉的水可以用來洗腳,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涮抹布,擦地板,然後這些廢水可以再沖馬桶;洗完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別小看這些水的重複利用,積累下來,僅一個三口之家每月就可以節約一噸以上的水。另外,如果每月手洗一次衣服,那么每台洗衣機就可以節約用電,也就節約了發電的煤,同樣也就減少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全國所有的家庭都能做到每月用手來洗一次衣服,減排的二氧化碳可達到68.4萬噸,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

當然,在積極創新的科技時代,我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小聰明發明創造。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只要稍加裁剪,就可以輕鬆將它們廢物利用,比如製作成儲物盒,可以在裡面放茶葉包、化妝品之類的物品;還可以利用速食麵盒、罐頭瓶、優酪乳瓶製作一盞漂亮的檯燈;喝過的茶葉渣,曬乾做一個茶葉枕頭,既舒適還能改善睡眠…… 

我們不能做自然的“敗家子”,只懂得揮霍它給我們帶來的財富。我們要用這雙明亮的眼睛,發現新的亮點,藉此保護其它稚嫩的“眼睛”,為它們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