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富五車不如一日三省

昨天晚上看到一位素未謀面的老師提醒我:自省,本身就是一種提升。半夜醒來靜靜地品味這句話,稍有體會就如醍醐灌頂,仿佛一下打開了一條從未聽過的修身捷徑。我悟出一個自認為很有道理的一句話:

學富五車不如一日三省。

平日裡讀書破萬卷而不去玩味書中的滋味,那只不過是把書本內容由此地移到彼地,自己的大腦只是充當了倉庫的作用。只有讀完書細細品味書中的道理,把讀的書在大腦中消化吸收,把書中的知識融會貫通為己用那才是讀書的要點。

現在大家讀書的目的已經和古時文人大有不同,他們只是為了應付科舉爭取功名,真正只為窮人有人欺的讀書人歷史上屈指可數,如果說有人為了修生養性,我們歷史上卻有這一類人,但和廣大讀書人相比真是滄海一粟。我們現在已沒有了科舉制度,我們讀書大致有兩個目的,一是提升自己的修養另一個是提高自己的技術理論水平。既然我們沒有了無謂的社會壓力,也沒人逼自己非讀多少書,平時讀書就不用囫圇吞棗了。讀書就應該學陶淵明,泛泛而讀細細品味,唯有這樣方能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並不是所有的書籍都是字字句句都深含警世良言的,如果讀了書不反覆掂量,書中的精髓不會輕易浮現的,這就是讀萬卷書不思索不如隻言片語就能體會聖賢意識。讀書為了提升我們的修養,天天反省也是提升我們的修為,所以為什麼有些人讀書不多卻品德高尚。因為他們經常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每天得失,於是得之則坦然,失之則思補之,正是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鄢。

讀書是提升自己的一種方式,而一日三省則是提升自己的一大捷徑,所以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而一日三醒吾身不一定要靠學富五車。如果我們用心讀書,遍地都是黃金屋,如果我們用眼睛看書,《道德經》反沒有《金瓶梅》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