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以點讚為話題的作文三篇

篇一

世上事物如此諸多,你沒有花的香氣,沒有樹的高壯,但你柔軟嬌小的身影卻也讓我為你點讚。——題記

昨天猛烈的暴風雨就那樣毫無徵兆的降臨,在大家猝不及防的情況下,襲卷了整個小鎮,颳倒了許多店家的招牌,沖走了過道里的沙塵,同時也讓大家厭惡的地溝水上漲。幫忙家裡拖掉被暴風雨侵略後殘留的污水,重新搬起被大風颳倒在地一蹶不振的萬福樹,收拾得差不多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出去看看雨後的小鎮,順便呼吸下清新的空氣。

路過街道,街坊領居們也都還手忙腳亂地在整理收拾,偶爾聽得幾句抱怨聲。走著走著,便不知不覺地來到了人民花園,映入眼帘的儘是花兒殘落在地、萎靡不振的景象,支架上原本妖嬈纏繞著的藤條此刻也被雨水傾打得彎下了身子,無力的垂落著。我望著這蕭條花殘的景象,想起以前那個生機勃勃、瀰漫著迷人香氣的花園,不禁為它感到痛心。但我還是挪動身子,邁著步伐,去探望傷痕累累的它們。

每一步我都走得那么小心翼翼,每一朵殘花都讓我心生憐憫,但,一片柔軟嬌小的身影讓我心中重燃起希望之火,那真是奇蹟!我趕忙跑過去,蹲下,仔細觀察著那片小草,雖暴風雨對它們進行過瘋狂的洗禮,但大部分它們還是堅強不屈地同風雨抗衡,即便知道無生的希望,它們相互依偎在一起,原來勢單力薄的它們也凝聚著巨大的力量,終於經過一天的頑強抵抗,還是獲得了勝利!清晨灑下的晶瑩露珠,靜靜地輕撫著它們被拍打過的身子,陽光也斜射了一縷陽光給予它們,陽光與露珠交相輝映下的小草顯得寧靜美好。我也不禁露出笑容。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小草的外表看起來是那么柔軟嬌小,它的生命力卻如此頑強!小草,我真心為你點讚!

篇二

你喜歡點讚嗎?在網上的許多地方都為你備好了那簡潔易懂的大拇指符號。這些刺激了新一族的產生——“點讚族”》這是一群隨處可見的人:到處亂晃,好也贊,壞也贊,舉手投足都充滿了網路文化的“特色”。他們的胡來使得原本好好的詞失去了積極向上的意義,淪為了一幫懶惰者用來表現自己存在的工具。這是一種不值得提倡的行為,無利於網路秩序,無利於人際交往。若你與他們一樣,那么在你毫無誠意地送出大量中庸的讚美之前再好好想想吧,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再差勁的人也應該有基本的是非觀念,真想要讚美別人的話,兩句哪怕十分樸素的話所起到的效果也許會更好呢。

當然點讚也有不容小覷的好處,但關鍵是要選對對象。你的“贊”該為誰而點?對此,你心中應該有著對身邊事物的價值評判。一位名叫谷紅梅的副縣長,在人們熱議“是否該取消領導專車”話題時,她主動放棄乘坐公務車,而是改乘摩的前去開會。人們為她點讚,因為廉潔;有一個身患重症的90後青年,自知時日無多,卻堅持微笑,寫下了許多幽默的作品。人們為他點讚,因為他堅韌。只有這些擁有真善美的人,才有資格收下大家真誠的讚美。再來看看另外一些人:蘇州一家企業承諾,為他們點64個贊的人將贏得大閘蟹,掀起了呢一輪點讚熱潮。這固然是一種巧妙的促銷方式,但它讓“點讚”沾上了利益的臭味,讓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我們為什麼要點讚?也許你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事實上,摒棄了輕浮態度,並挑對了對象的點讚,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表達自己情感和對他人認可的方式。我們為寬容、善意、廉潔、堅韌等一切美好之物獻上我們毫不吝惜的讚美,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點讚是一種網路的常見現象。點讚,讓我們融入網路,溝通他人,傳播真善美。讓我們為自己所認可之物點讚,也為自我點一個贊吧。

篇三

打開手機,忽然看到一張被我發到網上的照片,它已收穫了無數點讚——那是一棵松樹。往上看,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往下看,卻只是被削去一半,幾近枯死的樹幹

那一次,我外出遊玩,漫步於林間。正值烈日當空,萬里無雲之時,卻有參天巨樹,撐著綠色大傘,為我遮陽。日光透過一簇簇綠葉在地面上凝成無數光斑。我順著布滿綠苔的石板小道前行,鳥鳴聲、蟲叫聲也伴隨著我,在我耳邊縈繞。

忽地,周圍樹木少了許多,一片空曠的草地出現在眼前。沒有的綠傘的遮擋,太陽釋放出的熱量讓我汗流浹背。這是,我的眼前出現了一棵樹,那棵樹獨自立在草叢中,如仙鶴立於群雞之中,煞是突兀。

我奔至樹下,有樹蔭蓋在頭頂,炎熱感頓時退去幾分。我抬頭細看,那是濃密的松葉,雖然葉片細小,但如此多的葉子籠在一起,卻有密不透風的感覺。我輕輕摘下一片,它是那么纖細,但那如針般的尖葉卻給人銳利之感。

欣喜的目光順著油光發亮的松葉向下滑落,掃過樹幹。忽地,心中一驚,目光便定在了那樹幹上。那是多么慘不忍睹的枯敗!樹幹不知怎的被削去一大半,而所剩無幾的那一半枯木,仿佛已走到生命盡頭,蜷著身子,顫巍巍的支撐著頭頂茂密的葉叢。枯黃拖著新綠是那么力不從心,好像風一吹就會灰飛煙滅。鮮綠隱匿枯黃,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卻抹不去那份滄桑,這是多么強大的生命力啊!

我被震撼了,被這強大的生命力所震撼!這幾近枯死的樹幹竟能撐起如此繁茂的樹葉!我拿起手機,拍下了這震撼的畫面。

樹是如此,人亦是如此。自古以來,多少人“樹幹”已殘,“枝葉”依然繁茂,如嚴重癱瘓卻依然堅持科學研究的霍金,雙耳失聰卻依然堅持音樂創作的貝多芬這需要多么堅定的意志力和多么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