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中秋節初二日記500字

篇一:

我最喜歡過中秋節了。因為每當這時,在外地的親人也會趕回來團圓。全家人圍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著香甜的月餅,別提多開心了!

這不,今年又到了農曆八月十五,我盼望已久的中秋節又到了。早上五點多鐘我便興奮得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了。一大早,人們也為節日忙活起來了。

在我們家鄉,中秋節的重點節目是晚上的祭月活動。雖然今年天氣不太好,但是人們祭月的心情仍然沒有改變。剛到傍晚,家家戶戶就響起了噼哩啪啦的鞭炮聲。許多人家還放起了焰火,它們升上天空,如同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晚上,祭月活動開始了,家家戶戶都作文/擺上了豐盛的供品。我們家也不例外,爸爸請出斗香點燃,還把桌子搬到走廊上。我幫媽媽把月餅、西瓜、蓮藕、菱角、石榴、蘋果等供品放到桌子上。看著各種美食,我口水都快掉下來了,我問奶奶能不能先拿兩個吃吃,奶奶一本正經地說“不行,那是給月亮婆婆的”,還擋回了我那準備去拈東西吃的手。一切準備好以後,我們一家人有說有笑吃團圓飯,媽媽還給我講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啊,原來那些供品是為嫦娥準備的。

夜深了,圓圓的月亮升起來了,皎潔的月光照在我窗前。我早已進入夢鄉,我要去飛上月亮,請求嫦娥婆婆,多留點好吃的給我。

篇二:

過中秋,在我國是一項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人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風俗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節,大家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吃月餅寓意成家人團聚的象徵。

說起月餅,大家一定都想到了賞月吧!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時,形成了以賞月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賞月,你們一定都知道了,不過,“拜月”的故事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呀?嘿嘿,讓我來給你解釋解釋吧。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年幼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的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就任命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

說了這么多,我都累了,讓我們一起賞月吧。瞧,今天的月亮多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