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炊煙

不知不覺,記憶中的炊煙已十分的遙遠、模糊,又仿佛就在昨天。

這次國慶放假,在老家住了兩天,我又看到了村子裡屋頂上升起的炊煙。裊裊的炊煙,讓我想起童年的幸福時光。

遠遠望著村子裡高高升起的炊煙,無風時,那白色的煙柱扶搖直上,有好幾米高,十分舒緩,寧靜。又在風兒的吹拂下,向著四處飄散,順著窪地蔓延。

再次聞到那濃濃的,帶著麥香味的炊煙,再熟悉不過了。煤氣,早已取代了當年的柴禾,城市裡沒有炊煙,即使有,城市的人們總是匆匆忙忙,無暇留意炊煙,而炊煙是鄉村生活的一部分。

炊煙下,有母親繫著粗布圍裙彎腰填柴的身影,有淡淡蔥花的飄香。小夥伴在村口玩耍,玩的興致起來,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回家,只要誰家房頂上冒起來了炊煙,這意味著媽媽在做飯了,大家自然都收心了;如果在不回家,媽媽就到村口喊兒子了。

村裡的炊煙是一種無聲的召喚。青煙飄起便告訴在田間勞作的大人,玩耍的孩子,該回家了。

炊煙是男人們心底的溫暖。太陽還沒有升起時,男人們就趕著牲口到村外的田地里勞作了。到了中午,男人們累了的時候,村裡的炊煙懶懶地升起來了。這個時候,大家卸下牲口,在地頭坐下,點上一支煙。不管是媽媽、老婆,還是孩子提著飯,從村口的炊煙里走來,。男人們的疲勞乏困消失了,那不盡的溫暖撲面而來了。

炊煙,維繫著我們兒時的快樂。

炊煙,是一聲聲深情的呼喚,是一縷縷飯菜的香甜。

炊煙,只屬於寧靜的鄉村,只屬於渾厚的黃土地。

故鄉的炊煙,清晨,釣起一輪紅日;黃昏,托來一彎明月(故鄉的炊煙,總是最早迎接黎明,最後送走黃昏)。

裊裊炊煙,因家而生,因愛而暖;是鄉村的靈魂,是人生的拂塵,是母親和故鄉的象徵。它像一根青色的絲帶,一頭飄搖在故鄉的上空,一頭系在走出了故鄉的、兒女的心上,生根成樹,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