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村莊,開滿花的桃源

早上,我早早就醒來,初冬的天氣,實在是冷呀。

事實上,我並不想起床,我多想多躲在被子裡偷懶一會兒,就一會兒都好。

這一會兒,相當於我有好事般,挺滿足的。

讓我堅持的,提醒我起床的,是努力、堅持,鬧鐘只起到敲醒我的作用,並不能把我拉起來。所以鬧鐘充當了,一個不怎么起眼的角色,有時候我實在起不來,或我每天早上都會伸手去把鬧鐘關掉。

甚至有時候,我也會討厭這個鬧鐘,因為我實在不想起來,或者說,我根本就沒有意志力說服自己起床,總是在提醒自己,再眯一會兒,這一會兒可能是2個鐘,4個鐘?

有時候,我也挺討厭自己的,天這么冷,要是我不起床,那實在對不起自己,要想起床,又起不來,實在太冷了。躲在被子裡多暖和,再說大家都躲被子裡,就我一個人起來怪委屈的,整個村子都沒人爬起來,就我一個人爬起來,太孤獨了。

有時候我在想,這就是我和別人的不同吧,當別人都還在做夢的時候,我起來了,我在做事了。

我一直很反感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太閒了,都找不到消磨時間的方法,只有跑去網咖玩遊戲,看電影。

這樣的日子,這樣的行為,我挺不喜歡的。當然只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很多人就覺得我瘋了,沒事起這么早幹嘛?有機會睡覺不多睡會兒,就是有病,不正常。以前我反感這樣的評價,現在則很理解他們的話,他們是對的,只是我不符合他們的標準,固然見面就很膚淺的一聲帶過。

從我的房間往外看,天邊有一片橙色,我知道那是太陽升起的方向。我們住的地方,四面環山,我們就像住在碗底,有一條小河流過,靜靜的流淌著,不管人們對她有禮無禮,她都不會拒絕從我們這穿過。

我望眼過去,看那雲,在空中緩緩移動,一坨一坨灰色的雲,像似一幅優柔的國畫,仔細看更像一幅山水畫,但是沒有山,只有水。更像神來之筆,一筆勾勒,一氣呵成的水墨畫。

有的挺像帆船、有的像巨浪、有的像斑馬、有的像魚蝦、有的像沙丘......

一層疊著一層,中間錯落的有著縫隙,再仔細一看,也像山水畫,因為有些小雲層就像小山一樣錯落不齊,高低不平,也像我們從太空看地球一樣,有湖泊,有海洋,有山脈,山脈上有森林。

我更偏向於從太空看地球的觀點,空白的地方就像大海,有灰雲的地方就像山脈,雲與雲之間的縫隙則像湖泊。

從我這裡望下去,能看到一丘一丘田,田裡種著菜,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猶如我們從半空中看平原上的田野,綠綠的一塊一塊,也像我們吃的鍋底鍋巴,不過顏色是綠色的,形狀挺像。

不一會兒,那雲緩緩的走完了,看到一片乾淨的天空,偶爾有幾朵灰色的雲跑過,點綴了空蕩的天空,靠近太陽爬出來的地方,雲被染成橘黃色,大片的雲只有小部分被染成橘黃色,小片的雲則成了橘黃色的雲,剛開始從東面走來,到一定的地點就成了橘黃色。

那些很大很厚的雲層,被太陽照射後,只有邊上被染成橘黃色,中間部分則還是灰色,遠遠望去,就像火山一樣,把整塊雲包住。如果說是火山,實在很難想像,那么森林火災應該看過吧?就像森林火災一樣,雲層的四面被染成橘黃色,中間稀疏的也被染成橘黃色,這時候望去,更像火山口,四處都被染色,只有很小那一點一點灰色。

這時候,太陽應該高掛了吧?

而我在這裡卻看不到,只能看著飄過的雲層染成橘黃色才能看出來,太陽就在山的下邊。

在潿洲島的時候,這個時候我肯定會在海邊,看日出,當然海邊有很多人,不只我一個,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拍照,有的拿著手機,有的拿著相機。沒有一個真正只看日出的,都是一邊拍照一邊欣賞。

或許今天潿洲島又是霧霾呢?日出就與大家無緣了,就像上次跑到海邊,發現是多雲,根本看不到日出,只好茫然的離開。

天越來越明亮,太陽還是沒有爬出來,是不是也在睡懶覺呢?看著村里人都生火了,裊裊炊煙,小巷子裡看到三三兩兩的狗在跑動,雞也在巷子裡追跑。

眼前的一棵大榕樹把經過村腳下的河狠狠的遮住了,只給我留了經過村口的那段,從橋底下流過,激起一道道漣漪,橋上有幾個學生去上學,背著書包緩緩走過。

河水呀,你到底要流向哪裡?你會不會有停下的時候?你會不會有失落的時候,你會不會有說不出的話?

這天氣實在不給面子,要不然我就能看到有人去田裡討菜,挑著牛糞上坡了。太冷了,大家都走不動,偶爾也能見到幾個年輕人去坡上夾老鼠回來,肩膀上扛著老鼠夾,搖晃著幾隻老鼠,收穫、滿意而歸的心情,說不上跳,至少走路是一躍一躍的。

早上沒有車聲,沒有人聲,沒有噪聲,隱約能聽到公雞叫的聲音,聽見河水流淌的聲音,雖然不是很清晰,但隱約能聽到。也會時不時的伴著鳥叫聲,鴨叫聲。

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自給自足,門口的果樹,每年都開出很多很多漂亮的花,結實好多好多的果子。

人們沒有空調,也沒有熱水器,用材火燒開水,用木頭烤火。

錯落不齊的房子,有?母親磐呃,有的蓋著杉樹皮,黑黑的瓦礫,黑黑的杉樹皮,陪著人們過了一年又一年。不覺得累,也不會說自己冷,農家自己燒的瓦礫一代人不用換,杉樹?5~6年就得換一次,如果是特別大的杉樹,可以用十年左右都不會漏水。

房子都是木製,聽說大家都喜歡木製的房子,抗震能力特彆強,不過我們這裡沒有地震。一所木製結構的房子能住一百多年,到底多多少?無法考證,因為沒有人會住這么久的房子,大家都起新房子,老房子自然就跟不上,肯定會新建。

如今也開始有幾個人也建磚土混合的房子,貌似很多人都不喜歡這樣的房子,我倒挺喜歡,至少防火安全。木房子就特別不安全,防火是最重要一點,而且樓層都是三層,農家又不會整理,垃圾,物品到處堆放。

木房子住起來很不方便,房間裡沒有廁所,用力走路還會有聲音,那些木板摩擦的聲音。我特別不喜歡,要是有個媳婦,咱們親熱都沒有自然,還要收斂些。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隔壁村有個年輕人剛結婚,他們也是住著木房子,而且樓層很低,是二層。白天他們就在房間裡親熱,搞得樓下的父母呆不了,跑到村里串門,探親。

我在想,要是我有媳婦,是不是也會很小心呢?是不是只有等到大家都出門了,才可以大展身手呢?

以前我也不喜歡磚房子,直到聽到這個故事,自己在外面遇到的事情,才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原來這樣的環境根本滿足不了我。我喜歡自由,不喜歡跟父母同居,如果我跟他們同居,我就變得拘束很多,畏首畏腳,我想對愛人表達愛意都要在沒有人的時候才可以。

大家對浪漫沒有概念,覺得這是噁心、齷齪的行為,可我們年輕人不同,想愛人,抱一下愛人有錯嗎?想親一下愛人,還要看旁邊有沒有人,這么拘謹的環境,叫我們年輕人如何說愛?

倆個人抱在一起看電視,倆個人共一碗飯,這挺好的,我說的這些只是偶爾,我喜歡倆個人的空間,倆個人相望而坐,閒來泡泡茶,忙時一起努力。

一個房子,一個衛生間,倆個人,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