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特色.

--題記

路,要自己走出來才有意義,如果老是尋著他人的路走,那人生將無法留下閃光的足跡,定會遺憾終生。

怎樣走自己的路,就會有怎樣的人生價值。因此要慎重抉擇路該怎么走。沿著歷史的軌跡搜尋那些名人的足跡:盛唐李白在京城為官,貴妃研墨,力士脫靴,享盡了殊榮,為何又毅然拋掉官職與名利,走上了雲遊四方的道路呢?李白已是一個明智之人了,他看到了貴妃詭譎的媚笑,高力士恨恨的眼神。他厭倦了官場的黑暗腐敗,寧可灑脫過清貧一生,因此成了一名放蕩不羈的墨客,帶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自信遠去了;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同志,在堅持走自己的道路時遇到了重重的阻礙。當時革命形勢岌岌可危,人民軍隊力量薄弱,而兵強馬壯的國民黨反動派卻在四處瘋狂打擊“共匪”,企圖滅掉革命隊伍。在此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黨中央與毛澤東同志的意見卻出現了分歧:黨中央命令毛澤東帶領軍隊攻打長沙城,想走蘇聯模式的革命道路。但毛澤東同志經過認真分析,認為蘇聯模式不適合中國革命,執意要上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以便於壯大革命隊伍的力量,為新中國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他還是冒著被開除黨籍的風險率領革命隊伍入駐井岡山,養精蓄銳。後來的革命戰爭實踐證明了毛澤東井岡山道路的正確性,中央也予以肯定,逐漸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目光遠大,從中國自己的國情出發,認為中國革命應該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若盲目跟從蘇聯的革命模式,中國革命將一敗塗地。然而新中國建立後,我們仍跟從蘇聯的經濟發展道路,還未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經濟發展的道路,尤其是經過“文革”摧殘後的中國,經濟幾乎處於癱瘓狀態,中國急需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經濟發展之路。這時,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毅然決定讓中國向全世界開放,開創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先河。他亦是冒著全國人民質疑這種做法的正確性的情況下而走出一條富強中國之路的。他帶領落後的中國走上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如今中國繁榮富強的事實證明了他決策地英明。

從上述種種事件中可以看出,走自己的路,往往會創造不一樣的奇蹟。正如愛因斯坦的導師所說:只有在未乾的水泥路上才能留下屬於自己的足跡,只有開創別人還未曾涉及的領域才能永載史冊。這句話影響了愛因斯坦一生,成就了一個曠世奇才。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必須選好自己的路,定好自己的位,才能走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