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桃花

桃花,花開春季,粉紅爛漫,灼灼芬芳,嬌艷欲滴,寒微常見。

每次見到桃花盛開的模樣,我都感嘆不已,心生愛意,暖流涌動。滿樹滿樹的桃花,讓人聯想翩翩,思緒連綿。唐詩宋詞,華美篇章,連珠妙語,一股腦地湧上來。

當然,最讓人念念不忘的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吧,其意境是後人無法臨摹複製的。書里寫道:“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再往前讀去,桃花林所指引的地方讓人終生嚮往,有花香撲鼻而來,仿若置身其間,真的與世隔絕,如臨仙境。或許這就是文章成為千古名篇的道理。

我生長在江南,每當春天來臨,蒙蒙煙雨散去後,正是賞桃花的好時候。尋一空暇,約三五個好友,奔桃花盛開處去。那股高興勁甭提啦,誰都想在第一時間一睹桃花的芳容。即使在江南,桃花年年都可以得見,但還是樂此不疲。多少有些讓人費解。

今年的春天,春日遲遲,寒流陣陣。幸得昨日,陽光“千呼萬喚始出來”,雖然地面還是濕漉漉,陽光也不是那么熱烈,但踏春的人們蜂擁而出,小城人流如織。在城區公園的後山間,我巧遇了一樹桃花。花不是很多,樹冠還顯得有些瘦小,一人高的樣子,卻讓我心咯噔一下,震驚不已。

這株瘦小的桃樹生長一堆亂石間,整個根部被擠得變形嚴重,一條條長長的根須從有鋒利菱角的礫石上蔓開來,再扎進貧瘠的土裡。在這樣的地方,能夠生存就很不易了,更何況開花呢?我猜測著它生長的艱辛。

我有種莫名的感動,湊上前去,想要看清晰些,或者是想從這棵樹上學到一種精神。那幾朵怒放的桃花,像一個個揚起臉龐的小姑娘,一抹抹緋紅,洋溢著青春的活力,仔細看看,又像天邊的一片霞;還有些,半開未開,欲語未語的花苞,倚在黑褐色的樹幹上,像點點火紅的火苗,忽閃忽閃地跳動著;一些完全未開的呢,羞答答地簇擁著,互相觀望著,誰都不肯第一個露出紅臉來。

我,駐足在桃花身旁,久久凝視,情深悠長,難分難捨,就像久別重逢的情侶,執手相擁,雙眸含笑,那些愛的話語啊,傾訴不完,被長線牽扯的離愁,讓他們更加相愛了。我想,但凡喜愛桃花之人都會有如此這般的愁緒吧。

我深愛桃花已久,百看不厭。或許是因為,小時候牢記了蘇軾那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一直以來,把桃花當成了報春的花骨朵。桃花呢?“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又讓人覺得平易近人,從不歧視、不冷落那些愛花之人。

我曾經以為,桃花是成片生長在沃土裡的,人們更多是因為愛上了它的果實才播種它。但這時,我卻錯了,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桃花依舊可以盛開。擺在我面前的這株桃樹是那樣倔強,生活在礫石堆里,還被寒流侵擾,而桃樹呢?絲毫沒有抱怨,聽不到一點哀嘆聲。桃樹沒有自暴自棄,獨自存活下來,依然花開一樹。“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與世爭,不與雜草苟同,這就是我面前的一樹桃花。

此刻,你,能不愛這一樹桃花嗎?你,能不感嘆這一樹桃花嗎?你,能不被這一樹桃花感動嗎?

誒!人若如桃,怎能不芬芳!人若如桃,怎能不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