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

那本書頁泛黃、字跡斑駁的線訂書放在新書廚里就是說不上的怪。

“爺爺,要不……要不咱把那書放在舊書櫥里吧,放在新書櫥里太惹眼了!”我小心翼翼的問,卻不知會引起爺爺的大怒:“胡說,好書怎么嫌棄,無論怎樣,這書都得給我保存好!”。爺爺真是的,一本破的不能再破的書,留著乾什麼,真是搞不懂這個老頑童。

這本書的名字有兩個字,前一個我是無法看懂了,後一個還隱約能看出是個“省”字,至於讀音我就不得而知了。這本書被爺爺視為珍寶,爺爺從來沒讓我看過,說是長大後留給我保存。什麼破書,我才不稀罕!

口裡雖說著不稀罕,但對於我們這么大的孩子來說,好奇心永遠無法滿足。

哥哥還沒去上大學的時候,我倆就偷偷去爺爺的書房“偷書”。上看下看半天后,哥哥對那些看不懂的原始文字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字跡潦草,不過我還能猜得出。下筆無力,人到中年說怪不怪。意思複雜,大意我還能懂。”此後,我再也沒去讀那本書了。

當爺爺快六十歲的時候,終於肯讓我讀那本書了。唉,可惜啊可惜,此時的我早已對那本書沒了胃口,我也只是阿諛奉承罷了。熟不知,在那幅專心致志的面孔下,我的心早已飛到了九霄雲外了。

爺爺講到這本書的作者—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時,我便來了興趣。

據說,曾祖父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七十四歲高齡了,我本應該向他學習,但聽說了他的生平事跡後,我頓時泄氣了。

曾祖父年輕時如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整天沉迷娛樂、無所事事。等到中年時便開始後悔,為改變現狀,他曾經在碼頭當過搬運夫、在茶樓里當過夥計,但處處的不盡人意又迫使他重新一蹶不振。年過六旬時,他的腦子裡冒出了一個奇怪的想法—“難得世上走一回,不求有何大作為,至少留個名字再走。”此後,曾祖父便開始總結自己以前的作為,得出相應的認知。兩年的撰寫時間稍縱即逝,七十六歲的他始終沒能完成這本書的撰寫就離開了人世……

說完後,爺爺的眼眶都濕潤了。我急忙問:“爺爺,你有悟出這本書的道理嗎?”“書已經看舊了,可惜這本書的道理是永遠也領悟不完的!”語畢,爺爺便起身離開。

這本書我也一領悟了十年了,果如爺爺所言,書中的道理是領略不完的,但僅僅一個道理就讓我的人生大不相同。

“人生貴在勇於嘗試,如果沒有時間,就少嘗試一點;如果沒有精力,就慢慢嘗試;如果既沒有時間有沒有精力,那么還有什麼後顧之憂,放手去乾吧!”這是曾祖父在他最後的時間裡領悟出來的,也是我用實踐證明出來的。若有這么一本“舊書”,為何不去領悟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