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書海

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書的作用真的這么大嗎?

書籍,就像一位好鞥有。你寂寞時,它能和你交;你悲傷時,它能帶給你快樂;你失敗時,它會帶給你鼓勵。書籍,能夠增加人的知識,豐富人的內涵。書,讓我懂了什麼是孝,什麼是國恥,什麼是仁.....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文學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及其數代弟子撰寫了以“孝”為核心的《孝經》。這本書重點強調了“三綱”,以“孝”為主要核心,向我們詮釋了“孝”的含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是我們做人的本分,還是法律規定作為子女應盡的義務。通過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中華經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曾經腐敗的清朝統治下,由繁榮昌盛走向衰敗的中國,歷經無數大大小小的戰役,簽訂無數不平等的屈辱條約。中國,母親,她已經經歷了太多的創傷!然而,這些屈辱史沒有被忘掉,深深印刻在了每個華夏兒女的心頭。這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不是白白簽訂的,這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戰役不是不生顯應的。這一次一次的賠償,這一次一次的創傷,終於,迎來了無數閃耀的群星。在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中,無數革命者的犧牲,用鮮血染紅了中國國旗,換來了中國的勝利。周恩來同志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么我們為什麼不能為了中華之繁榮昌盛而讀書呢?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五千年的歷史,無數燦爛輝煌的文化,成為了我們祖國足夠驕傲之一。我們只有讀書,才能適應社會時代發展的要求,才能為祖國做貢獻,才能讓國家重回昔日風采。

讀一本好書,如同呵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是我們的知心朋友,也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早在《孟子?仁者愛人》中就強調了人的重要。現當今社會,出現了很多”碰瓷“現象,很多人都全然不視,好像沒看見的似的,也有的熱心人上去攙扶老人,那可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那么,如果我們遇到這些老年人摔倒的現象,是應該幫助還是當作沒看見呢?答案當然是幫助。即使有著被騙的風險,但是我們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那些老人這么躺在地上,如若真的恐怕遇到“碰瓷”的,就找路人作證,在這個社會,我們只有互幫互助,才能共建一個和諧、安寧的社會集體。

書,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增加了我們的知識量,豐富了我們的內涵。書的作用當然很大,它好似一碗水,而無知的我們就好像是在乾旱陸地上的魚兒,相輔相依;它就好似一顆靈丹妙藥,幫助我們脫離危險;它就好似烈陽當空,衝破了黑暗,帶來黎明的曙光。讓我們就此,遨遊書海!